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鱼长了孢子虫病能吃吗?认识鱼类孢子虫病及其危害和防治

人气:131 ℃/2023-11-28 11:55:07

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从业不易!

"水花鱼"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鱼类孢子虫病(同粘孢子虫病、下同),是近几年发病率极高的鱼病,对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孢子。且粘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粘孢子虫常引起鱼类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流行着一种鲑鳟鱼类打转病,这是由脑粘体虫引起的,使鲑鳟鱼大量死亡。在中国各养鱼地区,其中有与鲑鳟鱼打转病相类似的白鲢疯狂病(病鱼体瘦,尾巴上翘,上下打转,不久即死亡)亦有发生。

孢子虫病,目前已成为鱼类养殖的一大障碍,治疗相当困难。

一是在鱼体内形成的孢襄坚韧的外壳很难让药物进入。任何外用药物在这个阶段都很难有效,特别是在这个阶段往往是药的品种用的越多,药量越大,鱼的死亡越严重。

二是 孢子虫的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中,一旦被鱼吞食或从鱼体的伤口处进入,在鱼体内继续繁殖,爆发流行。 三是孢子释放到水体后被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吞食后,在寡毛类的体内繁殖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释放到水体中被鱼吞食或从鱼体伤口处进入,在体内繁殖,爆发流行。

患病鲮鱼体表大量白色野鲤碘泡虫胞囊(汪开毓)

孢子虫的发病时间从5~10月都会发生,但暴发时间一般在7~9月为甚,冬季也有发生。

粘孢子虫是在海水及淡水鱼类寄生虫中种类最多。粘孢子虫绝大部分种类,对鱼的危害不大,只有少数种类引起严重的流行病,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饼形碘泡虫病常大量侵袭草鱼苗的内脏组织和鳃。常出现在鲤、鲫鱼皮肤上的鲮单极虫,往往使全身布满白色点状或块状孢囊,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孢子虫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上,长出白色的粉刺状的孢囊,堆积成瘤状,一簇或者一排布满腮部或鱼体,孢囊寄生的部位会产生充血,呈紫红色或者溃烂。

一些患病严重的整个腮部都会布满孢囊,造成鱼的鳃盖无法正常闭合,如果扒开鱼的鳞片,你会发现鳞片下也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孢囊。患上此病的鱼会因为衰弱,呼吸困难,最终缺氧而死。

患病鲤鱼鳃丝上出现大量针尖大小白色胞囊(汪开毓)

粘孢子虫病,在感染初期,寄主无任何症状显示。此期很难发现,只有通过仔细镜检才能发现寄生部位的粘孢子虫营养体或孢子、胞囊,通常在鱼的肠道、血液都会看到。

在感染中期,寄生于鳃部、体表、鳍部粘孢子虫在寄生部位肉眼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白色或淡黄色胞囊和胞囊集合体,其直径在0.2~0.9mm之间。

寄生于鳃部的常伴有粘液增多、鳃丝腐烂和肿胀等症状,鳍上寄生的伴有蛀鳍现象,体表寄生的伴有体表粗糙、鳞片竖起等症状。

寄生于头背部肌肉、鳃弓中的粘孢子虫不形成胞囊,镜检可见大量散生的孢子虫体,寄生部位呈现不同程度隆起,隆起处松软,内部肌肉腐败。

寄生于脑部和其它器官内的,解剖寄生部位可见白色胞囊。此期病鱼常伴有在下风处非缺氧性集群浮头现象,出现少量死亡。

鲤体表的碘泡虫胞囊(陈辉)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根据寄生部位分为:

鳃孢子(鳃丝上)死亡量小,喉孢子或脑孢子(喉咙里)。 肤孢子(体表鳞片下肌肉里鼓起白色孢囊)死亡量20%~30%。 腹孢子(腹腔内,造成腹部膨大)感染率很小。 肠道孢子(肠道内可堵塞肠道)感染率很小,在感染后期,中期表现的症状加重,死亡量增加,不死个体形态丑陋或有异味 。

患病鲤鱼鳃弓大量白色野鲤碘泡虫胞囊(汪开毓)

喉孢子,这是所有孢子虫里最急性,死亡量最大,危害量严重的一类,造成鱼喉咙发红肿发炎,长期不进食,鱼体消瘦,眼球突出,鳃丝肿胀,鳃盖往外鼓,无法闭合,易缺氧,清晨岸边浮头,最后孢囊穿破喉咙,鱼体死亡。

暴发前症状为食量大减或不吃食,3~5天开始发现死亡,塘边漫游增加,死亡量迅速上升,死亡高峰为10~15d。诊断方法可根据上述症状进行判断。也可提取感染部位的组织和胞囊,压片镜检发现粘孢子虫体即可确诊。

病鱼的症状

患有孢子虫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

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最终死亡,所以这种病又称之为疯狂病。

目前危害较大的是对鲫鱼、裸鲤夏花鱼种,初期表现为鳃上小的有孢子囊球,体表有一个个结节状的突起,后期发展成咽喉部位较大的孢子囊球,这时治疗难度加大,常因肠炎、出血、烂鳃等并发症造成大量的损失。

1、粘孢子虫引起的皮肤病 病原为鲫磺孢虫。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鱼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囊肿,逐渐扩大使肌肉腐烂,鱼体暗黑,消瘦,最后死亡。

2、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 病原为球孢虫,异形磺孢虫等。在鲢、鳙、鲤、鲫等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病鱼鳃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点状或瘤状胞囊,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大批死亡。

3、粘孢子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原主要有草鱼饼形磺泡虫、鲢粘体虫、对称磺泡虫等。其营养体在肠粘膜组织内形成胞囊,有的种类不但侵袭粘膜,形成胞囊,还能穿过肠壁,在肠外形成胞囊。堵塞肠道并破坏组织细胞,妨碍摄食、消化吸收而消瘦致死。

4、粘孢子虫引起的鲢、鳙鱼疯狂病 病原是鲢磺泡虫,侵袭鱼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病鱼极为消瘦,体色灰白无光泽,脑腔可见白色点状胞囊。尾部上翘,狂游乱窜,抽搐打转,失去平衡,时而沉入水底,时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

另外,粘袍子虫常侵袭病鱼的肝、肾、脾、心脏、生殖腺、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

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对于治疗孢子虫病的药物,目前渔药市场上治疗孢子虫病的外用与内服药种类较多,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不能有效杀灭孢孢囊,只有杀掉孢子虫的营养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基本没有能够有效驱除体表、鳃上孢子虫胞囊和控制体内孢子虫发育的外用药。

1、外用药 :

(1)0.1%浓度的晶体*********浸洗10分钟。

(2)10ppm高锰酸钾浸洗15分钟。

(3)使用晶体*********0.5-3ppm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甚至三次。

(4)80%敌敌畏10ppm浸泡来糠或鼓皮投喂,连续3天,并泼洒0.5-3ppm*********;

(5)每1万尾鱼种或10kg吃食鱼用硫磺粉75g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8天。

(6) 全池泼洒晶体*********1.2ppm加0.7ppm硫酸铜合剂一次,

(7)市售专杀粘孢子虫药物。

2、内服药:

用0.15%~0.2%的盐酸左旋咪唑或0.15%~0.2%盐酸氯苯胍药饵连喂5~7天。

(刘文俊 2017年6月28日)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西南渔业网http://www.yc6318.cn/

搜索更多有关“鱼长了孢子虫病能吃吗?认识鱼类孢子虫病及其危害和防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