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你在家里养宠物狗?妈妈,我非要养只狗
春节在老家,表姐在女儿的口袋里,发现了第4个碎掉的鸡蛋。带回来的外套都洗了,还没干。对屡次不听劝的女儿,表姐决定要去教育下女儿,于是房间里传来女母女的对话。
表姐:“已经告诉过你,生鸡蛋不能放口袋里,为什么就是不听呢?”
“孵小鸡啊,你不给我养小鸡”孩子带着哭腔委屈的说。
原来孩子回老家,看到姥姥养的鸡很喜欢,也想自己养一只。妈妈没有同意,孩子便偷偷拿鸡蛋放口袋里,想自己孵小鸡。
孩子们对动物有种天然的好感,但孩子对宠物的喜欢,有可能只是把宠物当成玩具或者玩伴。并没有考虑到饲养宠物,需要空间、金钱、精力。
现在养一只宠物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无异于生个二胎。宠物的喂养、疫苗、清洁,这些对于低龄的孩子是不能完成的,最终这些任务还是落在父母手上。在权衡利弊后,父母拒绝孩子喂养宠物的要求也是在情理之中。
父母在拒绝孩子初次的时候,通常会找个理由,如:家里没地方养,妈妈没空喂。父母的这些空泛的理由,并不能打消孩子养宠物的念头,孩子会回复父母:“我可以在我房间收拾地方养,我自己会养不需要你。”
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预测到,孩子养宠物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趣。几个回合后,父母便失去耐心,搬出家长的权威,粗暴地告诉孩子:“我们家禁止养宠物,没得商量。
父母的强压禁止并不能让孩子,放弃饲养宠物的念头。只是切断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最终使得孩子对父母心生怨言,破坏亲子关系。
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默认孩子理解,饲养宠物除了好玩,还需要付出精力去照顾它。但对于低龄的孩子,我们所列举的理由,都在他们的认知之外。而且还有一部分孩子,想饲养宠物是缘于心理需求。
1、养宠物不是孩子的真正需求,而是父母关爱的缺失
(1)孩子想饲养宠物是缺少父母关注的信号
孩子想要饲养宠物时,我们不要着急去否定孩子。首先要思考下,孩子是否因为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或者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孩子饲养宠物的根源在于,孩子有心理需求,想要获取价值感和归属感。
(2)父母更多的陪伴,可以让孩子主动放弃饲养宠物
父母在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因为心理需求,才想要养宠物。父母就需要安排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如亲子游戏、亲子共读、周末游玩。
父母的陪伴,如果让孩子养宠物的意愿降低。说明心缺少关注,才是孩子想要养宠物的原因。父母的陪伴,就是让孩子放弃养宠物的方法。
2、孩子的认识能力,只会看到宠物带来的快乐,而看不到饲养宠物需要付出精力
如果父母更多的陪伴,并没有让孩子放弃,饲养宠物的念头,说明孩子真的喜欢宠物。但喜欢宠物和照顾宠物是两码事。所以一味的粗暴禁止孩子养宠物,只会让孩子心生怨气,破坏亲子关系。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宠物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背后,是照顾宠物的艰辛。
(1)让孩子了解照顾宠物的细节,主动放弃养宠物
之前在宠物店,听到一位6-7岁孩子与妈妈的对话。通常对话,最终孩子自己放弃饲养宠物,很值得借鉴。
孩子:“妈妈,你真的给我买小狗狗吗?”
妈妈:“嗯,妈妈可以给买,但妈妈工作忙,狗狗需要你自己照顾。”
孩子兴奋的鼓掌,爽快的答应:“没问题,我会给狗狗好吃的。”
妈妈:“狗狗每天早上需要散步、拉臭臭。所以,以后早上你不能睡懒觉了,周末也不可以。”
孩子犹豫后,点点头:“那我以后就不睡懒觉了。”
妈妈:“领养了狗狗,它就是我们的家人,不可以说不喜欢就不照顾它。未来许多年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每天都要早起照顾狗狗,你能坚持吗?”
孩子低头拨弄手指,没有吭声。
妈妈“带狗狗出门散步时,你需要带上一张报纸,狗狗拉臭臭时,你需要用报纸接住,然后包好扔垃圾桶。”
妈妈还和孩子讲了宠物狗的洗澡、训练。孩子听后更加犹豫,低头沉思,似乎在消化妈妈的话,没有在缠着妈妈买宠物。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对事情进行预判,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孩子可能不会明白。家长能有耐心给孩子讲更多的细节,就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父母想要告诉他的相同的结果。
即使是相同的决定,比起父母要求他们的做的,孩子更愿意执行自己的选择。
(2)用动物玩偶替代孩子对宠物的需求
孩子的情感需要一个寄托,孩子在与自己心爱物品的相处中,孩子们会在物品上付出感情,在乎它、爱护它,并在付出中与物品建立亲密的关系。
父母在孩子想要宠物的时候,送给孩子一个宠物玩偶。也许这个玩偶就会成为孩子的情感寄托物,从而主动放弃养宠物。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心爱的玩偶,这个玩偶就是孩子的兄弟姐妹,可能还在爸爸妈妈的替代品,或者是孩子的自己分身。
(3)宠物租赁服务,给孩子亲自体验的机会
语言上的描述,已经宠物玩偶,并不能让所有的孩子放弃饲养宠物。没有亲自体验,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话。现在成熟的宠物租赁服务,就给父母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选择。孩子亲自体验过饲养宠物的过程中,付出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宠物喂食、清洁、训练。
体验过饲养宠物的麻烦,孩子也许就会自己放弃饲养宠物。同时也能更加理解,父母的养育自己的辛苦。孩子经过体验,发现自己最终选择的结果,和父母之前给自己的建议是一致的。以后孩子也会更加尊重爸爸妈妈的意见。
橙爸寄语
应对孩子不符合父母意愿的要求时,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强势禁止孩子。但禁止并没有真正处理问题,只是堵住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大多数父母会觉得孩子小不懂事,一句“我是为你好”,就替孩子做主。最终有可能只是适得其反,剥夺了孩子自主思考、自我负责、自我成长的机会。
孩子不只是孩子,他们是还没成长的个体,他们更需要的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父母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经验,强塞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