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兔类>正文

张良最后怎么全身而退?如何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

人气:449 ℃/2024-06-08 17:14:57

(中国古代谋略故事之一)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原是韩国人,在秦统一天下后,为报亡国之恨,曾雇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刺杀秦始皇,事败后逃亡下邳。后归附沛公刘邦,为刘邦打败项羽上皇位,平定叛乱,治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西汉建立,皇权的慢慢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世原则。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上书说自己没有战功,只愿做留侯,“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从来他都表现得极为知足;他以体弱多病为由,专心道引之术,闭门不出还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

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很少有张良的身影;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因此,在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被囚的情况下,只有张良始终未伤毫毛。刘邦称帝后,宠爱戚夫人,冷落吕后。他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太子刘盈软弱胆小,一点儿都不像当年的自己;又觉得吕后生性要强,有代刘而王的迹象。于是想换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可是更换太子并非易事,这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及各个利益集团的命运。一时之间,满朝大臣都议论起来,更有几个大臣不惜犯颜谏争,但刘邦对之丝毫不予理会。

吕后比谁都害怕和恐慌,她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见效,眼看太子之位将要被剥夺,哪能甘心的她找到张良,逼着张良为自己出谋划策。一开始,张良以这是皇室家事自己不方便出面而推辞,后来禁不住要挟,同时考虑到天下初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于是张良出了一个主意:“口舌之争毫无意义,徒费口水而已。皇上不能招来的只有四个人—‘商山四皓因为觉得皇上傲慢无礼而不肯来肯下大力气,花些金银,让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信,预备安车,再请口才很好的人恳切地去聘请他们,他们应当会来。如果太子能够亲自请‘四皓出山,出入官廷时让“四皓’相伴左右,皇上见到后一定会问起这件事,一旦知道四个人的贤德,太子的地位就可以稳固了。

”于是吕后赶紧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结果,事情果真如张良所说,刘邦知道伴随太子左右的“四皓”就是自己数次去请都请不来的隐士后,大吃一惊:“我多次请你们都请不来,为什么愿意跟着我儿子呢?这四个人说:“您不喜欢读书人,又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接受不了这种轻侮,所以就四处逃躲不愿入仕。但是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刘邦叹了一口气,说:“那以后就多多麻烦诸位,始终地好好调理和保护太子吧。

回宫后,刘邦对戚夫人说,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奈何不得,更换太子之事没戏了。此事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但吕后却因此事对他感激颇多。谋略智慧:“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这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深刻意义的哲理名言,一个有智慧的人,应时刻遵循着这样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如果个人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在利益面前不去跟别人斤斤计较,他也能做到侮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这也是人们在为人处世上明哲保身的一种策略。

搜索更多有关“张良最后怎么全身而退?如何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