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两个活血化瘀最好的方子: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

人气:448 ℃/2024-08-29 00:38:24

上篇说到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汇总的八大类二十一首活血化瘀方剂,今天再来谈谈活血化瘀的另一达人王清任,以及他的八大活血逐瘀汤。

治瘀达人王清任!

谈“瘀血”就绕不开清代名医王清任,虽说王清任的著作《医林改错》备受争议,甚至有“医林改错,越改越错”之说,但是《医林改错》中提出的“瘀血论”,还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甚至包括了对中医屡有诟病的西医同行们,“瘀血”恐怕是中西医同行们能够接受的少数几种共同语言了。

中医自古就有“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但从王清任起,“万病之源皆因瘀”一说,便逐渐为广大中医同行们所接受,“瘀血”与“痰饮”逐渐成为中医学范畴内两大重要致病因素。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除了通过解剖尸体,对他认为的前世医书中不正确的脏腑认识,做以纠正外,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对气血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他认为,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首先伤于气血而非脏腑,和畅的气血为人体生命之源泉,气血不和则就会成为致病因素,“首重气血,贵在畅行”,因此调气和血就成了王清任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取得的了不俗的临床疗效。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言:“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王清任对“气血”的认识,不是凭空而来,也是有渊源的,《内经·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人体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的正常运转,除了依赖气的温煦和血的濡养,还要有赖于“气血畅行, 气血相随,各守其位”。气血任何一方出现病变,或者气血的协调异常,均会导致脏腑及四肢百骸功能失常,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亦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后有五十种血瘀症相互参考。”简言之,就是说: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王氏主张“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 由此而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就是著名的“瘀血论”

在王清任的眼中,“瘀血”无处不在,又十分复杂难辨。除了“痛、肿、积块、出血、皮肤唇舌瘀斑紫暗及脉涩或结代”等典型症状外,王氏认为,凡“痛不移处”或“诸痹证疼痛"者;“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者”;“饮水即呛者”;“呃逆无论轻重者”;“肚腹积块”者;“卧则腹坠”者;乃至“交节病作”、 “身外凉,心里热”之“灯笼病"、“青筋暴露、肚大坚硬” 伴有“午后潮热至晚尤甚” 之“小儿疳证”、 “经血三四月不见”的“妇女干劳”、“痘疮作痒"等,甚至认为“凡病夜间发作者”多为瘀血之候。

“使气血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王清任对“瘀血”是执拗的,当然,王氏辨瘀并非独执于瘀,其具体辨证方法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王氏逐瘀,不同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按病性及六经辩证而施方,更多的是结合具体病位,据其病位以相应的逐瘀汤治之。

万病之源皆因瘀!

王清任创立的逐瘀汤中,除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五大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之外,会厌逐瘀汤、通经逐瘀汤在临床运用中,也是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同时,王清任认为,瘀血的产生,很多是由于正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造成的,也就血瘀证中的虚中夹实证。由此,王氏单设一方------补阳还五汤,加上上述的七大逐瘀汤,共是八大逐瘀汤,笔者按照人体解剖位置,从上至下,从内到外,按头、咽、胸、腹、少腹、四肢、皮肤的顺序逐一分解。

逐瘀开窍之法——通窍活血汤!

1. 通窍活血汤------主治头面部的瘀血性疾病。

方药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王清任通过直观观察到颅腔及脑的形态与结构,提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其所立通窍活血汤主治以“头发脱落、耳聋、白癜风”等头面部疾病为主。王氏认为,以上诸证“皆血瘀所致”,故统用通窍活血汤治之。

通窍活血汤因有麝香、黄酒的善行通达,善走头面四肢皮肤,为逐瘀开窍之法;赤芍、川芎行血祛瘀;桃仁、红花破瘀行血;老葱、鲜姜通阳宣发;麝香通窍醒神,散瘀止痛;黄酒温通脉络;大枣养血和营。“通窍全凭好麝香”,麝香在方中十分重要, 诸药得此香,始能奏“表里通经第一方”之功。在临床中,眼底小血管堵塞造成的视力障碍,脑出血患者止血后的血块吸收,以及头面部的瘀血性疾病,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逐瘀利咽开音之法——会厌逐瘀汤!

2. 会厌逐瘀汤------主治咽喉部位的瘀血性疾病。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枳壳、 赤芍。

本方由四逆散合桔梗汤、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方中枳壳易枳实,去川芎加玄参而成。四逆散能调气血,利升降;桃红四物汤为养血活血方;桔梗汤乃利咽名方,桔梗亦能升降肺气,并佐柴胡、枳壳升降气机,引活血祛瘀药上达病所。去川芎者,因其辛温性燥,恐伤阴津;增入玄参,意在助生地以滋养柔润。该方对于咽喉部的各种疾病,尤其是针对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效果尤佳。

逐瘀开胸之法——血府逐瘀汤!

3. 血府逐瘀汤------主治心胸部位的瘀血性疾病。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血府逐瘀汤可以说是王清任八大逐瘀汤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张方子,被后世医家列入“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堪称古今活血化瘀第一方。王清任以膈膜为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也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胸腔,血府逐瘀汤就是为血府瘀血阻滞而设立的。

心肺位于“血府”,因瘀血阻碍,心肺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气血循环、交换功能障碍,故可见“胸痛、胸闷、夜卧不安、心慌”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现代冠心病、心律失常、慢阻肺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从该方组方看,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逐瘀化癥之法——膈下逐瘀汤!

4. 膈下逐瘀汤------主治膈下肝、胆、脾、胃、肠等部位的瘀血性疾病。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王清任立膈下逐瘀汤治上腹血瘀之症,主要范围可涵盖从肋弓到脐的大腹,从现代解剖学看,这些部位是包括肝胆脾胃等在内的腹腔脏器所在。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川芎、当归活血通经,行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调气疏肝。与血府逐瘀汤相比,本方活血祛瘀之品较多,因而逐瘀之力较强,止痛之功更好。本方中之甘草所以用量较重,一则是取其调和诸药,使攻中有制;二则是协助主药以缓急止痛,更好发挥其活血止痛之能。

逐瘀暖下之法——少腹逐瘀汤!

5. 少腹逐瘀汤------主治少腹及下腹部的瘀血性疾病。

方药组成: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为少腹瘀血所立,主治经、带、胎、产等生殖系统疾病,无论是女人的痛经、腹痛,还是男人的淋证疼痛,它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又号称“调经种子第一方”。

本方以四物汤去地黄而参温经汤合失笑散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行血调血;蒲黄、五灵脂、元胡、没药化瘀理气;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综观诸药有祛瘀温经,理气止痛之功。,本方调经,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到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对于痛经和不孕不育患者,疗效很好。临床使用多加少量的附子,细辛,乌药,再配合片姜黄、鹿角霜,效果更佳。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各种妇科的慢性炎症,都可以斟酌使用。

逐瘀开痹之法——身痛逐瘀汤!

6. 身痛逐瘀汤------主治风湿痹阻兼有瘀血凝滞经络的周身疼痛类疾病。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言:“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换言之,身痛逐瘀汤所治之症,既包括周身性疼痛,又可治疗某些特定病位的病痛,从其组方看,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血气、止疼痛,牛膝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诸药外,更兼有秦艽、羌活、地龙祛风湿、通经络,因而全方具有通经活血、祛风除湿功效。

逐瘀散毒之法——通经逐瘀汤!

7. 通经逐瘀汤------主治毒瘀凝滞于皮肤血管所致的痘疮。

方药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山甲、皂刺、连翘、地龙、柴胡、麝香。

通经逐瘀汤是用于治疗证见:“痘形攒簇,蒙头覆釜,周身细碎成片,或夹疹夹斑,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暗、或黑,其症或干呕、烦躁、昼夜不眠”等诸般“逆形逆症”。方中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逐瘀,连翘、柴胡疏肝,清热解毒,地龙、山甲、皂刺疏通经络,麝香理气活血。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这个方子也可以用于各种皮肤瘙痒证,还能治疗头痛和腹痛等疼痛病症。只要有“瘀毒相搏,结于皮肤、血管、官窍”的这个特点,都可以在通经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

益气逐瘀之法——补阳还五汤!

8. 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方药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王清任认为,瘀血的产生,很多是由于正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造成的,也就血瘀证中的虚中夹实证,中风之后,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本方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氏所谓“因虚致瘀”。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共为佐药。

上述八大逐瘀汤,皆以活血逐瘀为要,但各有其特点:

通窍活血汤善走头面,为逐瘀开窍之法;

会厌逐瘀汤走咽喉,为逐瘀利咽开音之法;

血府逐瘀汤开胸散结,为逐瘀开胸之法;

膈下逐瘀汤侧重上腹,化瘀理气,为逐瘀化癥之法;

少腹逐瘀汤侧重下腹,温经化瘀,而为逐瘀暖下之法;

身痛逐瘀汤侧重肌肉关节,逐瘀散风,为逐瘀开痹之法;

通经逐瘀汤侧重血管皮肤,逐瘀解毒,为逐瘀散毒之法;

补阳还五汤专攻中风后遗诸症,益气通络,为益气逐瘀之法。

八大逐瘀汤,虽本于桃红四物,但各有法度而不雷同,用于临床,如方证对应,每每效如桴鼓,王氏之功,实不可淹。

活血逐瘀之法,始于仲景,兴于清任,除《伤寒杂病论》、《医林改错》收录之方外,仍不乏良方,笔者不才,试择录临床应手之方及临床偶得,下篇继述。

搜索更多有关“两个活血化瘀最好的方子: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