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毕节市七星关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毕节市七星关区攻坚克难

人气:171 ℃/2024-03-18 00:14:13

人民网-贵州频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毕节市七星关区不获全胜不收兵。

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阻断了归家的脚步和返岗的旅程,打破了昔日的祥和与繁华的格局,街冷下来了,城静下来,心躁起来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确保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取得全胜,七星关区尽锐出战、英勇善战、苦战鏖战,一鼓作气完成历史使命,一马当先担起时代责任。

行动

有勇有谋,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前提;先谋而后动,七星关区行动有方赢先机。

七星关区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传递高层声音、传播防疫知识,有序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健康安全上先发制敌。

行动,闻令而动方能占取主动。

1月24日,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药房,重点检查口罩是否存在哄抬价格,严格要求凡是购买感冒类药品的市民进行身份登记,并对药店负责人进行货品储备和价格方面的提醒;

1月25日,水箐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风雪交加的天气中走村入户排查疫情;

1月26日,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对文化、旅游、娱乐场所进行落实暂停营业通知情况检查;

1月27日,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正式启动老院区新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病房建设......立行立动,同频同步,让防控走在疫情前面。

行动,没有硝烟的战场拼的是智慧。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以房管人、以车管人、以单位管人、以场所管人”,七星关区防控疫情全线阻击。

“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大年前夕,七星关区成立了以区委、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毕节市七星关区应对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落实“四早”要求,紧盯传染源,掐断传染线,对居民小区和行政村实行临时封闭管理,对人员集中场所全面实行“四个一律”,对社会活动实行“四个暂停”,一项项防疫“硬核”筑起铜墙铁壁。

行动,危机面前总有勇者视死如归。

“能够上战场,其实是一种荣幸。”在离病魔最近的地方鏖战一个月,援鄂柯兴用漂亮的胜战完成了人生的升华。

“我们是专业的,我们必须冲在最危险的地方。”90后检验师罗嫚、程新媛在定点核酸检测机构——毕节市中医院分子实验室里无数次与病毒擦肩而过。

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无私奉献,生死,或许早已置之度外。全区3名医务工作者援鄂抗疫,4100多名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亦是最可爱的人。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医务人员、政法干警、基层干部坚守一线,社会各界聚智聚力,七星关干群同心在疫情大考中砥砺前行。

干劲

青山为笔、奋斗作豪,干劲十足的撼山之力久久为功,七星关区高质量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干出农村面貌上焕然一新——

6年前的玉龙村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子,四面环山,沙石满地,泥路坑洼,环境脏乱。“有时村里半年见不到一个外人。”50多岁的张玉贵生活了大半辈子也没看到家乡的变化。

不干,哪来变?玉龙村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转变了观念,靠双手打造出宜居宜养的人居环境。

2014年,村民投工投劳,用政府提供的沙石水泥修通到村到户的水泥路;

2016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村里人建起了自己的活动广场;

2017年,全村人豁出去了,提着镰刀、扛着锄头、在河道里奋战3天,砍断10把镰刀,清除10吨垃圾,让2000米河道恢复了昔日的净美,鱼虾重现水底。

如今,走进层台镇玉龙村,仿佛走进一幅绿水环青山、新路绕新房的美丽画卷。

干出基础设施短板补齐——

有时候,幸福真的在路上。

一条路,承载着走路人的期盼,凝聚着修路人的初心。

2019年7月,朱昌镇螺蛳村通了最后一条通组路,25户人家彻底告别了穿水鞋、踩烂泥的日子。

“以前就怕下雨天,不穿水鞋根本走不了路,晚上黑灯瞎火的基本上不出门。不过,现在好了。”路的尽头是肖德学家的院坝,说起家门前这条路,以前是心酸,现在是欣慰。

2013年以前,螺蛳村全村硬化的通组路加起来不足400米。路不通,脱贫攻坚、群众致富、幸福感、满意度无从谈起。

“排除一切困难,修路。”2014年开始,村委会领着村民一条一条地把全村的路修好。如今,村里修好通组路6.9公里、串户路3.8公里、院坝硬化了5万多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翻天覆地。

通了路,通了方便,更通了希望。

干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1200亩田地从亩产均值不到1000元到年产值3万元,小吉场镇永兴村中药材基地埋下一棵山乡巨变的种子。

永兴村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土壤质量好,非常适合白芨、重楼、黄精、天冬等中药材生长。永兴村守住生态、用活资源、种出特色,走出一条农民富、生态美的脱贫致富新路,去年9月,一场产业革命轰轰烈烈。

“老百姓靠传统农业种植,只能守着绿水青山喊穷,而如今老百姓收入却比以前多了几倍。”永兴村支书吴学念对坝区中药材产业喜出望外,基地带动就业100多人,务工人员平均月增收近2000元。

截至2019年底,全区贫困乡镇全部摘帽完成,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农村贫困人口4.1173万户19.305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下降至1.42%,剩余0.6836万户1.7821万人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这是干出来的成绩。

担当

战疫又战贫,是大考,也是一场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恶战,唯有担当者方能披荆斩棘、过关斩将。

——这份担当,牵系万家灯火。

全民战疫,有职能部门的靠前指挥,更有热血儿女的逆风而行,也有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

倾力而动,令人动容;因何而动,方显担当。

“身为党员,关键的时候我们不上,谁上?”50岁老党员查勇怀着一颗勇敢的新,担任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专班第二处突组组长,率队一次次向最危险的地方冲去。

“多守一分钟,心里就多一份踏实。”高速公路毕节站车流量很大,每天都有两三千辆车驶过,4度左右的天气冷得人瑟瑟发抖,疫情监测点医疗队负责人谢琴安在冰天雪地里每天从早上8点半坚守到深夜12点。

大爱,汇成阻击疫情的洪荒之力。

2月10日,毕节本土企业远大集团动用6辆车,为各疫情防控卡点送去价值10.2万防疫和生活物资;2月11日,普宜镇道角村群众自发为区公安分局送来7吨大白菜,村民还别有用心地将白菜一一装袋;贵州鄂州,风雨同舟,2月19日,77岁的全国劳动模范熊廷顺亲自采购60吨大米驰援武汉。

——这份担当,不待扬鞭自奋蹄。

坐落在拱拢坪森林公园景区边上的出烟洞村曾是一个穷得见底的贫困村子,村里没有任何产业,传统种植养人不富人,超过半数年轻人走上打工路。

穷则思变,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吃透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靠景区红利,帮助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产业饭、旅游饭。

“去年,我们养了400多只‘跑山鸡’,游客来玩顺便就买走了,收入了七八万,今年又养了4000多只,已经开始卖了。”作为村支书,村民不富,他心中不安。

帮一把、扶一程,村里将合作社利益覆盖全村100多位贫困群众,还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一群“跑山鸡”与一群人的未来紧紧相连。

“只要景区生意火,鸡我们年年养。”周礼育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这份担当,感动一个时代。

1年,建成757个产业大棚;3年,发出近1000万元务工工资;5年,700名贫困户几乎清零,对坡镇大堡社区在产业革命中迎来巨变。

“多的能挣一、两百,少的能挣个七、八十,只要肯干,都能在基地挣到钱。”社区支书谢德敏看着乡亲们现在脸上的乐,忘不了以前费尽心血的苦。

1000多亩地从半荒半废变得生机勃勃,面对产业发展之初的难,谢德敏累过、哭过、绝望过,但从未放弃过。风里雨里,几个月不离开基地一步,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一户人家跑上几十回,甚至深夜十二点还在走村串户。那段时间,她瘦了十多斤。

“没有产业就不能增收,增收不了就脱不了贫。”谢德敏认死理,定下的事拼尽全力也要做成。这么拼,只因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脚下踏实地,心中装情怀,肩上担使命,在七星关区341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奋进足音铿锵有力,撼山之力比山更坚,“两场战役”目标定在全胜,作为志在必胜。(牟慧松)

搜索更多有关“毕节市七星关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毕节市七星关区攻坚克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