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黄石河边对话 黄石,你好

人气:192 ℃/2025-01-07 18:22:17

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黄石公园。在乘车进入公园西门的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地喊道:“黄石,你好!”

老忠实间歇泉

游览黄石公园的确是我多年的心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经过女儿的努力,今年8月,我们老两口终于挤上了一个精品旅游团的末班车。上午,我们随团从盐湖城出发,驱车5个小时到达西黄石小镇,从西门进园后,直奔老忠实泉。

老忠实泉是黄石公园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吸引我来黄石的原因之一。老忠实泉之所以著名,不仅仅因为它是间歇泉,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喷发很有规律,人们可以很准确地预测它喷发的时间,而它也很守时,每次喷发都跟预测的时间相差不到10分钟,好像很忠实地遵照人们的预测去喷发!导游告诉我们,在进园之前他打电话问了公园管理处,说下一次喷发是在下午4点55分。

下午4点40分,我们到了老忠实泉。“老忠实”周围已经坐了不少游客,在骄阳下等候着它的喷发。远远看去,“老忠实”像一个白色的蒸锅锅盖扣在绿地上,锅盖中心的泉口不断冒出缕缕蒸汽。观光区的最前沿距离泉口有百十米远,这是因为喷出的水柱能有50多米高,而且水温达93摄氏度,被热水烫一下可不是好玩的。

“快看!快看!”游客们随着喊声兴奋起来,我赶紧拿出手机准备拍照。4点52分,“老忠实”喷发了,比预计时间提早了3分钟。一股粗粗的水柱裹挟着蒸汽冉冉喷出。说“冉冉喷出”,是因为水柱的柱头并不是一下子腾空飞起,而是升升顿顿,渐次地冲到了40多米高处。柱头在最高处停留了一会儿就开始缓缓下落,最后终于落入泉口不再露头。整个喷发过程持续了3分多钟。

“老忠实”并不是黄石公园最大的间歇泉,最大的要数蒸汽船间歇泉,位于诺里斯间歇泉区,喷出的水柱能有90多米高,持续时间达40分钟,在现今活跃的间歇泉中堪称世界之最。只不过它相邻两次喷发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从3天到30年不等。资料记载,蒸汽船间歇泉从1931年到1961年期间一直休眠,然后开始活跃。1964年喷发了29次,2018年以来,喷发频繁起来, 2019年和2020年每年都能喷发40多次。今年怎么样?没有人能预测,因为它不忠实,根本没办法预测。很自然,导游没有带我们去看蒸汽船间歇泉,我们总不能干等它的喷发吧,别说等30年,就是3年、3天也等不起啊。

正在喷发的老忠实泉

说实在的,我们能看到“老忠实”的喷发应该算是幸运。因为尽管它很忠实,但从历史上看,“老忠实”的喷发间隔是在变化的,而且越变越长。“老忠实”是1870年被一个探险团发现的,那时它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喷发一次,而且每次喷发持续15至20分钟。于是,探险团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老忠实”。不过,到1939年时它的喷发间隔已经延长到一个小时了,而现在的喷发间隔是一个半小时。幸好,尽管喷发间隔延长了,但规律性还在,它依然很忠实。有人根据“老忠实”的喷发记录总结出了预测下次喷发时间的数学公式,只要知道了某一次喷发的持续时间,就能准确地预测出下一次喷发的时间。所以说,我们很幸运,导游根据预测的时间及时把我们带到了“老忠实”,只等了十几分钟就看到了间歇泉喷发的壮观景象。

间歇泉的形成和喷发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地下深处有充足的热源,二是有丰富的地下水,三是在地表和地下水之间有适当的通道。这就像把蒸锅坐在火炉上,水凉时没动静,水烧热后锅盖周围的缝隙处就会冒出蒸汽,如果锅里的水太多,烧开的水就会顶起锅盖喷出来。黄石公园是一个地下水和地下热源十分充足的地方,据统计,公园里有1200多个大大小小的间歇泉。这些间歇泉是通过地下的裂缝喷出来的,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关闭一些裂缝,也会产生另一些新的裂缝,这就导致了一些间歇泉的消失和另一些间歇泉的新生。

除了间歇泉,黄石公园里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温泉。黄石公园里最大的温泉是大棱镜泉,直径110米,水深50米,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新西兰的煎锅湖和多米尼加的沸腾湖。大棱镜泉的颜色从外向内为红、橙、黄、绿、蓝,跟通过光学棱镜看到的白光色散颜色很匹配,因此得名“大棱镜”。黄石公园里的小温泉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漂亮的要数牵牛花池了,直径只有十几米,边缘浅中间深,很像一只向上开口的喇叭。它的颜色也很漂亮,从外圈向内圈为橙、黄、绿,简直就是一个小号的大棱镜泉。

大棱镜泉

大棱镜泉附近的猫眼泉

大棱镜泉的导游图

牵牛花池

从“老忠实”去往牵牛花池的路被称为“黄石喷泉步道”,步道旁分布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间歇泉。我们见到了正在喷发的城堡间歇泉,外形酷似一个城堡,不过,它喷出的水柱只有十几米高,裹着浓浓的蒸汽。据说它每隔十几个小时才喷发一次,喷发持续时间为20分钟,每次喷出的水柱高度不等,最高时能达27米。步道旁还有冒着蒸汽的洞穴间歇泉,它每隔8个小时喷发一次,我们没有赶上。这些间歇泉的泉口都凝结着厚厚的硅华,热水和蒸汽从地下深处带上来二氧化硅,沉淀在泉口,日久天长就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硅华堆,人们给它们起了各种形象的名字:城堡、巨人、矩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硅华还会沉淀在树干贴近地面的部位,导游管这叫“白袜子”,久而久之,这些树木就会枯死。如果较粗的树木恰好长在间歇泉口旁,硅华会把这些树木包裹起来,树木枯死腐烂后,会在硅华层中留下孔洞。洞穴间歇泉的形态就是这样形成的。

城堡间歇泉

洞穴间歇泉

巨人间歇泉

硅华在树干上凝结成的“白袜子”

黄石湖水中的间歇泉(西姆指)

黄石湖岸边的间歇泉(西姆指)

黄石湖岸边的黑泉(西姆指)

黄石湖岸边的重叠泉(西姆指)

黄石湖的西姆指岸边有一群小间歇泉,有些在湖水中,有些在湖岸上。水中间歇泉的泉口都高出湖面,其中有两个泉眼彼此挨得很近,相距只有几米,一个泉眼稍大稍高,水在泉口里沸腾着,像是用文火煲汤,另一个稍小稍低,清澈的湖水从泉口壁的豁口处灌进沸腾的泉水中,冷水热水交融,另是一番景象。湖岸上的间歇泉形态各异,很不规则,泉池的水多为浅蓝或深蓝色,只有一个是黑色的,得名“黑池”。

猛犸温泉钙华山的阶地

猛犸温泉喷口处沉淀的钙华会形成圆锥

有的钙华锥像个大石笋,有10米多高

猛犸温泉群坐落在一座钙华山上。热泉水中携带的碳酸钙会沉淀在温泉口形成钙华,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堆积成了现在台阶形的钙华山,温泉喷口处堆积的钙华还会形成圆锥或石笋。纯碳酸钙沉淀成的钙华是白色的,猛犸温泉群所在的钙华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因为混入了硫化物等杂质。

地质学家把间歇泉、温泉以及泥火山和火山喷气孔都归为“地热现象”。黄石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依我看,这个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之处就是地热现象。据2011年的资料,黄石公园里的间歇泉有1283个,加上温泉、泥火山等,总共有1万多个地热现象,占了地球上地热现象总数的一半以上。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答案是:因为黄石公园就坐在一个超级火山上!

黄石超级火山

超级火山?我曾游览过内蒙古的阿尔山火山群、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吉林的长白山天池,游览过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和被火山活动毁灭的庞贝古城,也游览过由火山活动建筑起来的冰岛和夏威夷岛。但是,所有这些火山都没有被称作“超级火山”。按照地质学家的说法,只有那些一次爆发产生的火山物质超过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才能称作超级火山。超级火山长什么样?我是学地质学的,能亲眼看一看超级火山的模样是吸引我来黄石公园的另一个原因。

在几天的游览中,我一边认真听导游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景点的细节,同时还留意着四周的景观,希望能对黄石超级火山多一些了解。经过几天的游览,黄石超级火山给我的印象是“两巨一平”。

第一个“巨”是黄石超级火山喷发出巨量的火山灰。导游告诉我们,黄石火山曾经发生过三次大爆发,一次在210万年前,一次在130万年前,一次在64万年前。当然,导游没有提到超级火山。这很自然,因为“超级火山”这个概念有点过于专业了,而且是2000年后才逐渐被人们认知的,就是学地质学的人也未必都知道。有资料显示,在三次火山爆发中,只有两次称得上“超级火山”爆发。一次是210万年前的爆发,喷出了大约25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覆盖了大半个美国,西起加州大峡谷,东至明尼苏达-爱荷华-密苏里三州东部,北达美国-加拿大边界,南到美国-墨西哥边界。另一次是64万年前的爆发,喷出了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虽然数量不算多,但覆盖的面积比210万年那次还大,向南一直到达墨西哥湾。

黄石公园的简图,我们游览的景点大多数都在黄石超级火山口里

黄石超级火山的第二个“巨”就是形成了巨型火山口。巨量火山物质喷出后,火山内部必然会被掏空,于是火山口就塌陷成了规模巨大的洼地。210万年前的火山爆发留下了一个长80公里宽65公里的椭圆形火山口,名叫“岛园超级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的西部到达爱达荷州的岛园市,东部在黄石公园里。64万年前的火山爆发留下的火山口就叫“黄石超级火山口”,因为整个火山口都在黄石公园里,是一个长70公里宽45公里的椭圆形洼地,东起阿布萨罗卡岭,西跨越麦迪逊高原,北抵黄石高原的沃什伯恩山,南达黄石湖以南的高地,面积占了黄石公园的三分之一还多。天呀,原来我们这几天一直是在火山口里溜达,就连晚上住进网红小木屋也是躺在火山口上。

这是我们住的网红小木屋,它下面可是火山口哦!

“一平”是说黄石超级火山的地势平坦。去公园前,我一直想象着黄石超级火山有多么高大多么壮观,还煞有介事地准备好了登山鞋。然而,进公园后却让我大跌眼镜:公园里根本见不到很高的山,景区和路旁也难得见到出露的岩石,除了土就是树,只是在游览黄石大峡谷时才远远地看到了浅黄色的火山岩。我的登山鞋算是白穿了。难怪出发前女儿劝我不要穿登山鞋,还说穿拖鞋去都没问题。到了黄石才了解到,超级火山爆发的威力极大,火山口周围的什么东西都会被炸飞,根本留不下明显的山体,只会形成一个平坦的大高原。

火山口被雨水和地下水充填后会形成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就是一个火山口湖,黄石湖也是一个火山口湖。不过,黄石湖是一个残留下来的火山口湖,64万年前刚形成时面积比现在大得多,湖的北岸一直抵达沃什伯恩山脚,今天已经向南退缩到钓鱼桥,从那儿的豁口流进了黄石河。我们曾去长白山天池游览过,沿之字形的木板栈道走到山豁口处俯身下看,暗蓝色的湖水中升腾起团团水雾,在湖面上袅绕飘拂,让人感觉仿佛是置身于仙境。天池周围的火山口崖壁陡峭,是环绕相连的“十六峰”,海拔高度都在2500米以上,和湖面形成400多米的高差,锥形山体直刺苍穹。那种壮观的景象令人震撼。再看眼前的黄石湖,湖中风平浪静,偶有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湖岸四周到处是低缓的山坡和绿色的松柏树。这种景色充其量只能用“宁静、祥和”去描绘,无论如何跟“令人震撼”沾不着边。

幸好,我们在西姆指景点看到了冒着热蒸汽的间歇泉群,这些间歇泉警示我们:当心火山!导游告诉我们,“西拇指”的名字来自它的形状,黄石湖像个手巴掌,手指朝南张开,湖岸西侧的轮廓线是椭圆形的,南北略长,东西稍窄,很像是大拇指。西姆指的导游图告诉我们,这个大姆指的湖面下就有一个火山口,是17万年前的一次小规模火山爆发形成的。从那儿以后,黄石湖的水域就扩展到了西姆指。实际上,直到今天,黄石公园的地下还有一个巨型岩浆库。美国地质学家的探测表明,这个岩浆库长约60公里,宽约29公里,顶底间高约5至11公里,岩浆库顶部和地面的最小距离只有8公里。这个浅埋的巨型岩浆库就是黄石公园地热现象的热源。

西姆指的导游图告诉我们,黄石湖就在黄石超级火山口(长虚线)边上,里面还套着两个小火山口(封闭的虚线),一个是西姆指火山口,另一个是玛丽湾火山口

黄石公园的地热现象主要表现为间歇泉和温泉,而泥火山和火山喷气孔则比较少见。在黄石湖北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景点叫“泥火山”,可惜我们的行程紧张,没能去看。好在我们在诺里斯间歇泉区见到了一个小不点的泥火山,算是不枉此行。那个小泥火山是个直径两米多的圆坑,灰黑色的泥浆在坑底不停地沸腾翻滚着。在诺里斯间歇泉区北边路旁有一个景点叫“咆哮山”,我们乘车经过那里时,见到整个山坡上到处都有火山喷气孔在冒着热蒸汽。看来,岩浆库顶部在那里很浅,地下裂缝能够直接释放出岩浆库的火山气体。

诺里斯间歇泉区的小泥火山

看着这些地热现象,我忽然想到,这个岩浆库里的岩浆会不会再一次喷发出来呢?我可不是杞人忧天。已经有人估算过,黄石超级火山一旦再次爆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将会被火山灰埋没,地球上将会又一次发生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就连美国国家航天局都说,地球面临的巨大威胁不是小行星的碰撞,而是黄石超级火山的再次爆发。为此,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犹他大学和黄石国家公园于2001年共同建起了黄石火山观测站,密切监测着黄石公园和周边地区的地下压力变化、地温变化、电磁场变化、地震发生频率变化等现象,以便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黄石超级火山爆发的前兆。

美洲大陆分水岭

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美国的众多河流主要分属两大水系,一个是东部的大西洋水系,另一个是西部的太平洋水系,这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就是美洲大陆分水岭。它从北向南贯穿了整个美洲大陆,北起阿拉斯加的威尔士王子角,往南经过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进入墨西哥,然后通过中美洲到南美洲和安第斯山脉相连,向南一直延伸到麦哲伦海峡的弗罗厄德角。这么一条重要的分水岭竟然就从黄石公园里穿过,领略一下它的风貌是吸引我游览黄石公园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美洲大陆分水岭,它的西边还有一个大盆地分水岭

在游览时,我曾向导游问起过美洲大陆分水岭,他告诉我,黄石公园里的黄石河是向北流的,源头就是黄石湖,而黄石公园南面的大提顿国家公园有条蛇河,是向南流的。

导游带我们去观看了黄石大峡谷,黄石公园、黄石湖和黄石河中的“黄石”两个字就是源自这个大峡谷中出露的黄色岩石。黄石河在大峡谷中流经上下两个台阶,形成两个瀑布,我们观看的是下瀑布,水的落差有90多米,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两倍多。不过,说实在的,它怎么也比不上尼亚加拉大瀑布壮观,主要原因是黄石大峡谷太窄了,瀑布的宽度不够,对眼球的吸引度自然就小多了。黄石河从黄石大峡谷流出黄石公园,然后汇入密苏里河,全长1114公里。黄石河的水最终经密西西比河在墨西哥湾流入大西洋。

黄石河的下瀑布,水的落差有90多米

大提顿山的高处还残留着冰和积雪

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是从黄石公园向南进入大提顿国家公园,在那里游览了杰克逊湖和珍妮湖。这两个湖都是冰川湖,紧贴着大提顿山脉。大提顿山的高处依然残留着积雪和冰川,倒映在湖面,让人赏心悦目。实际上,大提顿山脉的山脚下有7个湖泊,像珍珠一样被蛇河串在一起。在路过杰克逊湖大坝时,导游特意提醒了我一下,指给我看蛇河和杰克逊湖的连接处。蛇河全长1670公里,是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从黄石公园的简图可以看到,蛇河实际上发源于黄石湖的南面,和黄石湖之间隔着大陆分水岭,像蛇一样蜿蜒向西流动。在黄石公园的西南部还有一条河,叫路易斯河,从肖肖尼湖流出后向南进入路易斯湖,在黄石公园南门附近汇入蛇河,然后再向南进入杰克逊湖。蛇河经杰克逊湖流出后,一路蜿蜒向西北流动,在华盛顿州汇入哥伦比亚河,最终流入太平洋。

黄石河和蛇河分属两大水系,隔开它们源头的是远望山,最高峰海拔2841米。大陆分水岭就从远望山的山脊通过。这条分水岭向西恰好横穿通往黄石公园南门的公路,交叉点就在西姆指以南大约5公里的地方。路旁立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木牌,上面只写了两个字:Continental Divide。这块牌子从我们的车旁一掠而过,等我反应过来时,车已经冲过去十几米了。我真想下车在指示牌前留个影,但没好意思让导游停车,因为我估计在全车的游客中恐怕只有我们老两口感兴趣。就这样吧,留点遗憾吧。

美洲大陆分水岭并不总是沿着山脊走的,有时候会穿过高原上的大片开阔地,让人很难觉察到正在越过它。我们刚刚路过的那段大陆分水岭就是这样,从西姆指向南,地势一直很平缓,并没感觉到是在爬坡。西姆指的黄石湖岸海拔高度差不多是2400米,而大陆分水岭和公路交叉点的地面海拔高度是2435米。走过5公里的路,地面只抬高了30几米,这个坡也太缓了,难怪我们的车一下子就冲过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洲大陆分水岭西侧有一个很特殊的分水岭,叫“大盆地分水岭”。被这个分水岭围起的地区就是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占据了内华达州的绝大部分、犹他州的西半部和南加州的东半部。大盆地的气候极端干旱,著名的死谷就在其中,此外,大盆地里还有好几个大沙漠,如:大盐湖沙漠,黑石沙漠,莫哈韦沙漠等。大盆地内所有的河流都没有流进太平洋,而是“自产自销”,流进了大沙漠或者内陆湖泊中,再也没有水流出来。大盐湖就是这样一个内陆湖泊,它的东岸紧邻着落基山脉的瓦萨奇山,熊河等三条河流带着大量的矿物质从东岸注入湖中。巨大的蒸发量使这些矿物质逐渐浓缩起来,把湖水的含盐度增高到20%以上,是海水的6倍多。大盐湖号称“美国的死海”,因为死海的盐度更高,达到34%。

大盆地分水岭围起了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其中的河流都流进了沙漠或湖泊

大盐湖

大盐湖的东岸有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叫盐湖城,是犹他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说到盐湖城,就必须提一提摩门教的第二代掌门人杨百翰。摩门教的全称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LDS)”,创立于1830年。为了躲避宗教迫害,杨百翰带领一众教徒从美国东部经过长途跋涉,于1847年来到大盐湖。据说,当杨百翰从瓦萨奇山上看到大盐湖时立刻想到了死海,认为这就是神的应许之地。当年摩西受上帝的启示,带领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死海边,在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定居下来。杨百翰指着大盐湖告诉教徒们:“就是这个地方。” 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定居,选址建起了教堂和圣殿。后来,定居点不断扩大,摩门教不仅在这里设立了总部,而且于1850年建立了犹他领地,由杨百翰任第一任总督。1896年,犹他领地成为美国的第45个州,盐湖城也成为犹他州的首府。

摩门教大礼拜堂的管风琴,有11623支管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之一

盐湖城圣殿广场的摩门教教堂,建于1877年

犹他州政府议会大楼,外观很像美国的国会山

可以说,盐湖城的发展历史是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了早期移民的勤劳精神。导游在带领我们参观州政府议会大楼时告诉我们,犹他州州徽图案的核心是一个蜜蜂窝,象征着犹他州人民的勤劳。我们在州议会大楼的大厅里见到了杨百翰的塑像,比真人还高,目光炯炯有神,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昂首向前。

犹他州政府议会大楼中的杨百翰

(Brigham Young)塑像

短暂的黄石公园之游结束了。在乘飞机离开盐湖城时,我想用一句话来抒发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可是,搜肠刮肚,怎么也想不到合适的词语。赞美它美艳?它却是美而不艳。赞美它奇特?它却是特而无奇。不过,黄石公园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它藏秀于内,需要仔细地去品味。我的词汇量实在太少了,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脑子中居然冒出一句大白话:“黄石,你真好!” (哈哈哈……)

美编:韩雅彤

校对:刘淇郡(成都理工大学)

搜索更多有关“黄石河边对话 黄石,你好”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