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从零开始创业最后哭了:一个月薪1万的隐形亿万富翁
宫津大辅在草间弥生工作室
55岁的日本人宫津大辅,
是个广告公司的普通小职员,
每个月工资换算成人民币才1万多。
30岁那年,他开始爱上了当代艺术,
凑钱买了一件草间弥生的作品,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拥有的当代艺术品超过400件,
到现在,每件作品价格都升值了无数倍。
但他一件都不卖。
他还邀请众多艺术家好友为他打造了一个家,
叫“梦想之屋”(Dream House)。
草间弥生给他做了镜子,
奈良美智为他画了屏风,
岛袋道浩为他做了庭院设计和墙纸,
金氏彻平为他设计卧室......
整个房子的空间结构和外观,
也是法国艺术家多米尼克·冈萨雷斯·佛尔斯特
花了4年时间为他设计的。
15年来,
他和妻子每天都和这些顶尖艺术家的作品在一起,
拥有价值数亿的艺术品,
但他却说自己很穷,没有什么钱,
每个月计算着发工资的日子,还房贷,
要一直还到70岁。
自述 宫津大辅 编辑 yali
大家都认为,只有那种有钱人才有能力收藏艺术品。
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广告公司上了20年的班,一个月的薪水才1万元人民币出头。
瘾行者:宫津大辅收藏展,台北当代艺术馆
宫津大辅收藏的草间弥生作品,参加草间弥生回顾展
瘾行者:宫津大辅收藏展,台北当代艺术馆
杨福东影像作品《Honey》
到现在收藏了400多件作品,有很多都被借到世界各地去展览。
我一般不买太贵的艺术作品,像是毕加索啊塞尚的画,我这也辈子买不起。
但和我同世代的年轻艺术家作品,我买得起啊。
20多年前,现在很有名的艺术家奈良美智、蔡国强、金氏彻平、岛袋道浩他们,都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艺术家,但我喜欢他们作品,就借钱都要买他们的作品。
关于艺术收藏,我的理念是:
1. 买那些买得起的作品
2. 努力学习和了解那些买不起的作品。
1994年,我30岁,买了第一件艺术作品,是草间弥生的画。
这是一件她在50年代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就有种强烈的震撼感,有点不安,好像要被吸进到画里一样。我想起了《2001太空漫游》里,男主角被光之漩涡吸进了星际之门的那个场景。
2012年,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 草间弥生展览现场
现在草间弥生已经90多岁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但在五、六十年代,性别歧视还很严重,草间弥生这个东方女性,已经在西方的艺术界闯出天地了!
90年代,互联网还很不发达,没办法在网上找资料,我就去图书馆。
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7间有草间弥生作品的美术馆,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问,可是都拒绝了。只有一间美术馆同意我的请求。
那件作品当时报价是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知道价格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真是买不起啊。
还好美术馆主动说,我可以在夏季和冬季拿到奖金的时候,分两次付清。
1984年,宫津大辅(中间)在酒店打工
距离我买第一件作品,已经过去20年了。如今我已经收藏了400件作品,但我依然在每次询问价格、等待答复的时候,感到紧张。心中反复默念:拜托,请说出我买得起的价钱吧!
© Yayoi Kusama, Courtesy of Ota Fine Arts
因为没钱,我尽量只买1000美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作品,但我也收藏过一件超贵的作品,是草间弥生的《无限的网》,当时是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万),比我一整年的薪水都高啊。
但这件作品无限震撼我:嘈杂的、不知名的生命体正在作品中来回滚动。
我在看这幅作品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一场丛林深处原住民的宗教仪式。忐忑不安,可是又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去看它!
当时真的是没钱,但又想买这幅画。我拿出所有存款,卖掉当时刚学着炒的股票,能凑多少就凑多少,去找大田画廊的主人,请他允许我分期付款。
1993年,和妻子在老房子前的合照
为了还款买这件作品,我白天上班,晚上去酒店做兼职,可无论再怎么打工,也付不起钱,最后只好向我的妻子、母亲、奶奶开口借钱。她们很不理解,说我败家子,乱花钱。
有一天,我一边看杂志,一边睡着了。过了一会,家里的电话响了,我妻子打来电话,说妈妈和奶奶找我,家里紧急开会。
原本不支持我的家人,突然决定为我筹款,让我付清作品的款。我有点懵圈,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本杂志正好翻到了一个贷款的广告页,我妻子看到,误以为我要借高利贷,很担心我。
就这样,买作品的钱解决了!啊,一定有艺术之神在帮我!而现在这幅画,说不好具体价格,但已经是价格上亿元了。
宫津大辅妻子 宫津志津
后来,这幅画被借去一场草间弥生的大型回顾展展出,我带着我的“债权人” 妻子、妈妈和奶奶,一起去看展览。
这是她们三个人第一次看当代艺术展览,看到我的那件作品在展馆中,终于明白了我在当代艺术收藏中付出的心血,也了解到艺术品的价值。
把自己收藏的作品出借,也是一件造福社会的事情。
我的妻子现在也在学英语,桌上的文曲星(电子词典)就是她的。但她中文也不错,有中国艺术家来做客作品,她就帮忙翻译,我的书在中国出版,也是她帮忙校对。
宫津大辅和艺术家好友杨俊、李杰、田中功启(从左到右)
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
因为喜欢艺术,我交了很多艺术家朋友。理解作品的捷径就是和艺术家交流。
如果我对一件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非常渴望能够和创作者交流,我认识艺术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去展览开幕,或是去美术馆听艺术家讲座,等讲座结束后,鼓起勇气去和艺术家交谈,聊聊对作品的看法。
我没办法听保罗塞尚、毕加索和我聊艺术,但我可以和奈良美智、蔡国强、李杰聊他们的作品。
我的英语现在还不错,就是为了能和喜欢的外国艺术家和画廊聊天。
我没钱上英语课,就在手机上自学的,利用上下班在电车上的时间。
2004年,我和老婆终于有自己的家了,我把这个家叫作“梦想之屋”。
说到这个家的来由,还是在2000年。一天早上,我在去上班的路上,路过了一块空地上,地产中介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自由设计,美梦成真!”
什么是我的美梦呢,我灵机一动,心想,我可以找最喜欢的艺术家,来建造一个新房子啊!
自地、自宅、自建,银行可以贷给我长期低利率的贷款,解决我没钱的问题;有了一个家,让老婆安心地住;可以和我最爱的艺术品朝夕相处,简直完美!
最后,这房子贷款了35年,要还贷到我70多岁。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3年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5年
(DominiqueGonzalez-Foerster)肖像
房子的建筑是拜托我的好朋友,法国艺术家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设计的。
我们花了4年的时间,讨论、建造。
1995年,多米尼克在日本的一家画廊里举办个展,作品很吸引我,我就去见她,我还买了一件她的小作品,慢慢地就成了好朋友。
那时,她还在给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展览做作品,建筑元素非常强烈,和我的思路刚好吻合。我就一心想请她来设计我的家。她很爽快地接受了邀请。
那是我都不怎么会说英文,交流都是靠一本字典。
很快,我收到她的第一份设计草图。
粉红和粉蓝,是她最喜欢的颜色,但这两种颜色会耐不住时间的侵蚀,容易褪色,不经脏。现在已经过去了15年,颜色都要看不清了。但这恰恰很迷人,是时光磨损留下的痕迹。
中庭是个3㎡见方的小庭院,日本多雨,四周的墙面全部设计成玻璃砖墙,可以用眼睛和耳朵一起享受雨天的乐趣。
走廊玻璃砖墙的设计,晚上回家停车时,车灯的光线可以直接射入客厅,很像希区柯克电影里的氛围。
在修房子的4年里,我在公司是中层干部,工作很忙,我白天去上班,利用中午午休,带着饭团去跑建材店。
居住功能上,按照我们的需求来;造型与色彩、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听她的。
洗手间墙面和庭院:岛袋道浩作品
我的洗手间墙面和庭院,是艺术家岛袋道浩的设计。他也是我敬爱的艺术家。
在我收藏了草间弥生的作品之后,我认识了岛袋道浩。他现在是世界各地的国际展览都会争相邀请的艺术家,但在十几年前,他一穷二白。
在他还没有太出名的时候,我曾经邀请他到我家过夜,彻夜长谈,隔天帮他垫付车费,他则送了我一件素描作品。
我每次用洗手间,都会想,现在岛袋在哪里呀。
岛袋喜欢旅行,很多作品也有在海岸城市旅行的元素。我的庭院,他决定用琉球岛海岸边的风格,在院子里铺满白沙。“杂草如果长在海边的白沙上,有意外之美”
壁纸:郑然斗的作品
二楼楼梯上的壁纸,是韩国艺术家郑然斗的作品《博拉美舞厅》(Borame Dance Hall),这件作品历经了韩国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和日本福冈的亚洲三年展,获得了很高评价,现在到了我家。
原本在展出结束之后,作品就面临销毁的命运,我问他能否放在我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现在,每天早晚我上下楼,看到它都不由得很开心。
和室拉门:奈良美智作品
日式房间里的拉门,是奈良美智给我画的隔扇画。从最初他接受邀请到现在,已经13年过去了,终于,在2011年收到了这件作品。
镜子:草间弥生作品
因为草间弥生用镜子做过一些作品,我当时就请求她,为我做一面镜子。
放在今天,我是肯定不可能提这个要求了,那毕竟是在15年前,她回复说,那你就送面镜子过来吧。
我就去商店选了一面嵌在白色镜框里的镜子,给她送了过去。
她先是把镜框涂成了黑色,然后找出了做家具时使用的布料。她把那些布料都裁剪成小块,拼接起来,分不清正面反面,很巧妙。
客厅里的书架:筱田太郎作品
艺术家筱田太郎帮我做的书架,直到我搬进来的第三年才完成。
在那三年没有书架的日子,50多个装满书的纸箱就一直堆在客厅里,占了一大半空间。
卧室的天花板:金氏彻平作品
金氏彻平帮我画了卧室的天花板,每天醒来睁开眼看到,我都很开心。
走廊灯笼:杨俊作品
艺术家杨俊是中国浙江人,从小就跟着父母移民去了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长大。
国外的中餐馆,和杨俊的成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维也纳,他就住他父母开的餐厅楼上。
他的作品很多是关于中国移民在1970年代的经历,开餐厅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是厨师,而是求生的需要。
到如今,我收藏了400多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因为喜欢才买下来,根本不知道哪一件更重要,卖哪一件都不行。
我充分相信自己的眼光,在每一次挑选作品的时候都忠于个人喜好。
所谓收藏家,就是肩负着把好作品世代传承下去的使命,就是接力赛的交棒。
我没有把艺术作品当成是私人财物,而是公共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