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杯数学竞赛三等奖:喜报,深圳学子挑战杯
日前,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授奖名单正式公布,其中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均斩获佳绩。
创新之路无止境,青春之歌永高昂
在“挑战杯”赛场上
通过辛勤奋斗和刻苦钻研
深圳学子再一次展现出了
新时代特区青年学生的潇洒风采!
团团拍了拍你
快一起来围观喜报!
二等奖
深圳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
深圳大学:致病菌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 的开发和应用
三等奖
深圳大学:靶向抑制H3K27me3去******化酶的小分子药物清除结直肠癌肿瘤起始细胞的机制研究
深圳大学:三肠目涡虫新种及其系统进化与神经系统分析
深圳大学:纤维增强环境友好型混凝土阻尼特性研究及抗震技术领域应用
深圳大学:智能爬楼梯轮椅
南方科技大学:基于生物启发折纸结构的软体假敲手
深圳技术大学:纳特级张量磁特征动态感知系统
不惧挑战敢于追梦
特区青年学子
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
不断勇攀高峰
接下来
让我们欣赏几支代表团队的风采吧!
⇊
01 深圳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项目
◆指导老师:黄炳升
◆学生团队成员:罗梓欣、邱峥轩、张乃文、张洪源、林楚旋、黄强泰、黄嘉慧、黄芹芹
本项目组基于核磁共振影像和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开发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能够对血栓病灶区域进行快速定位以及精准分割,实现溶栓治疗方案的有效选择,同时辅助溶栓药物剂量的确定,建立“诊-疗-愈”完整工作流。
指导老师黄炳升认为,项目首先要从应用意义出发,关注现实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其次要充分调研,实现项目的应用价值。黄老师还表示:“团队还需再接再厉,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疗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要真正做到将工程应用并服务于临床。”
团队成员认为,参加此次竞赛收获颇丰,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宣传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非常感谢学校、校团委以及指导老师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02 深圳大学
致病菌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指导老师:汪业军
◆学生团队成员:陈泽伟、胡毅雪、吴津津、张俊雅、刘姝宏、赵子毅、陈润鸿、蔡煦霞
该项目开发了一个致病菌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分析的平台。项目组聚焦致病菌基因组、通路和基因各层面致病机制和诊疗信息辅助研究的痛点、难点和前沿问题,综合应用计算机、数学和信息学手段,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方法和工具,辅助致病菌的基础和医学应用研究。
指导老师汪业军表示:“本次比赛让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青年学子的无限创新潜能、活力和协作能力。作为基础研究领域的导师,备赛中需激发队员的兴趣,让焦点问题充斥着队员的大脑。只有这样,比赛本身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
团队负责人陈泽伟认为:“此次比赛因为疫情没能线下举办比较可惜。但我们仍然通过此次比赛有颇多的收获。比赛让我们学习到不止于课题科研本身的东西,我们还学习到如何制作宣传视频、展示材料、现场表达、团队工作中如何协调各位成员等等。”
03 深圳大学
靶向抑制H3K27me3去******化酶的
小分子药物清除结直肠癌肿瘤
起始细胞的机制研究
◆指导老师:舒兴盛
◆学生团队成员:张钧保、王石蓝、刘芳铭
该项目发现了一种靶向抑制KDM6消除结直肠癌中肿瘤起始细胞的新策略,并进一步阐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将可能有利于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改善肿瘤耐药以优化当前化疗策略,并指导更好的肿瘤治疗后监测,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和预后。
学海无涯,医学更是一门需要更多付出和学习的专业。“挑战杯”给了学生一个开拓眼界的渠道,也让这些本科的同学们提前接触到了未来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学习方式,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以及科研生活大有裨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次挑战杯中,团队成员深深意识到“准备”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这次参加挑战杯的经历,在未来的学习科研生活我会更认真努力,学会感悟,争取未来取得更高的成就。”
04 深圳大学
三肠目涡虫新种及其系统进化与神经系统分析
◆指导老师:汪安泰
◆学生团队成员:李铭怡、宋晓宇
本项目首次在重庆发现三肠目三角涡虫属新种与海栖亚目泛囊涡虫属新种,在深圳潮间带发现海栖亚目太平洋涡虫属新种。本作品按国际业内技术标准研究,揭示了3新种的外部形态、生殖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分类性状与生物学特性,通过系统发生分析确定了1个属与3新种的进化地位。首次提出三角涡虫属涡虫新的分类方法,海栖亚目涡虫出现在内陆淡水生境的两种成因假说。
在竞赛活动引领下,同学们踊跃进入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拓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全年仅春节休息数日,全身心扑在实验室。在疫情肆虐下,不寻常的开学与上课方式更考验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此项竞赛能助力同学们全方位成长,以适应未来挑战。
在项目进程中,成员们都学习了涡虫的专业知识、掌握了相关实验技术,在一次次实验失败中懂得了吃透原理的重要性,在一次次实验方案的完善中懂得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05 深圳大学
纤维增强环境友好型混凝土
阻尼特性研究及抗震技术领域应用
◆指导老师:龙武剑、罗启灵
◆学生团队成员:吴卓锐、王晨宇、李嘉文、唐江松、李强胜
项目聚焦于混凝土材料,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废弃轮胎橡胶替代天然砂石,并结合再生碳纤维发明了一种具有优良动态力学性能的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
项目的获奖,离不开团队每位同学的辛勤付出。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尽爱岗敬业之职分,更好地担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回首参赛历程,吴卓锐作为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得到龙武剑、罗启灵两位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同门师兄姐的许多热心帮助,这些帮助正是该项目能够一路“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强有力支柱。
06 深圳大学
智能爬楼梯轮椅项目
◆指导老师:汪朋飞
◆学生团队成员:赵凌翔、陈彪、吴国威、张政弘、陈泽霞、苏垌锟、叶日鸿
本项目针对轮椅难跨越台阶、市面上爬楼梯轮椅舒适度低的现象,创新地设计了一款升降式全自动爬楼梯轮椅,实现上下楼梯运动,并且结构简洁高效,能适应老年人起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尺寸楼梯,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团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最后终于是雨过天晴现彩虹,由衷地为团队取得好成绩感到高兴!
团队成员认为参加本次比赛收获颇多,同时各方能力得到了提升。轮椅项目对他们来说收获与挑战并存,努力制作出来的实物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同时也能够斩获奖项,成员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07 南方科技大学
基于生物启发折纸结构的软体假肢手项目
◆指导老师:王宏强
◆学生团队成员:何重山、黄松昊、戴存玺
该项目组从沙漠蜥蜴皮肤得到灵感,提出了一种制造新型刚柔混合假肢手的解决方案,刚柔混合假肢手负载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综上所示,作为上肢功能性智能假肢,该产品旨在科技赋能康复医疗,提升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王宏强副教授表示,“从学生一开始进行科研的时候,我们实验室就希望能够首先激发本科生的兴趣和热情为主,鼓励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参加科学讨论。我们希望同学们并不以比赛和项目为最终目标,而是将之作为检验我们阶段成果的方式。”
团队负责人何重山认为,“硬实力=努力 利用资源”。在备赛期间大家非常刻苦,为了完善实验,有时凌晨才能从实验室离开。“每个人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但是这种努力并非盲目的,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才能让努力更有效地落到实处。”
08 深圳技术大学
纳特级张量磁特征动态感知系统项目
◆指导老师:张明吉、彭曙蓉、杨灿
◆团队成员:李航丞、罗佳铭、张家俊
该项目针对传统磁测作业操作繁琐且后期数据处理不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开发出“地-空-云”三位一体数据融合技术,搭建三位一体测试平台、建立高兼容性智能检测系统,为地质勘探、市政交通监测及军事探测等潜在应用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指导老师们均表示这个奖项是学校、各部门同事、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荣誉。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经常连轴转,赶进度、调模型、做实验,当看到一个一个的成果渐渐展示,作为指导老师是非常感动的。
团队成员李航丞说:“参与这个项目的经历让我的大学生涯丰富多彩,我学会了总结、发现、思考、探索、实践、创造,这些能力是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会帮我走得更远。”
时代呼唤创新,青年追求创新
新时代特区青年学子
将继续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
锐意进取,开拓未来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END
编辑:江珊
核校:小花
▼关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