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狗清代价值:生前用来把玩死后握在手心
早在80年前,杭州余杭良渚就出土了“良渚文化遗址”,这个名字在1959年的时候被正式命名。良渚遗址距今已经5000年左右,其分布非常的广泛,主要环绕在太湖田地区。
说起良渚,最有名的自然是玉器。它的玉器史新石器时代的顶尖代表,与红山并列。俞伟起先生曾有结论:“良诸文化是我国文明曙光时代亮点。”因此说良诸文化是史前玉文化中心之一,且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印证我国南方太湖地区百越族祖先们崇尚玉器之风久远。
解放后考古资料中报道,出土玉器以璧、琮、璜、玦、瑷、环、镯、锥型器、管型器、玉琀为大宗,部分实用工具类有斧、锛、铲、镞、纺轮、杖头饰等。少量装饰品玉器,如蛙、鸟、鱼、冠饰、指环、玉牌饰、贝形饰、玉串珠等,良诸文化玉器的纹饰早中期多素面,晚期纹饰精美。如琮璜多饰人面纹和兽面纹,其次还有卷云纹、重圆圈纹、弦纹等。
迄今为止虽有动物玉件少量出土,但从未见有“狗”的玉件报道。
一个朋友藏有一件玉狗,长5厘米,高2.5厘米。以圆雕法琢成,为卧式,颈部近三角形,两尖耳后垂,尾盘曲于臀部之上,以简单的砣工勾勒出曲屈四足和嘴、眼、鼻,鼻钻两小孔。刀法虽简,但能显现出静动结合,给人一种温润之感。
由于沉睡地下数千年之久,玉狗大部钙化,受沁所致,表皮已呈姜黄色。但硬度尚存摩氏5克左右 ,包浆光润,纵横斑纹满布,增加古朴与美感。
据藏家介绍,此玉狗20多年前收集于浙江嘉兴市场,经反复研讨,该件为角闪石质,具备有良诸古玉特征。当属于一件罕见而珍贵的古玉。
此件玉狗无钻孔,不应属佩件,或许是摆件玩具,作者管见,应属于手握器。狗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远在史前人类已进行驯养,成为祖先们忠实的亲密朋友,它可以帮助狩猎放牧、看家护院。以玉雕成狗,生前可以把玩,死时握在手中陪葬,说明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这件良诸文化玉狗是我国古玉中之佼佼者,极为珍贵,其历史、艺术价值均不可低估。与作者交流请关注作者个人微信:q18217076826,不是同名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