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育雏的正确光照方式 鹌鹑提高育雏率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育雏率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它包括许多环节:育雏前的消毒准备、健雏选择、雏的运输、育雏的温度与湿度、光照与通风、开食和饮水、疾病的防治与预防接种、饲养密度与分群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雏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因此了解和掌握科学育雏的方法,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1 做好育雏室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整修育雏室,有条件的最好空栏15 天,做到保温、隔热、通风,舍内外全面清洗,四周墙壁、地面、食槽、饮水器和育雏架用3%的热烧碱溶液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源微生物。2h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安装好保温设备,密封,按28mL/㎡福尔马林和14g 高锰酸钾消毒24h, 熏蒸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上,湿度为75%。打开门窗通风排出异味,再关闭空置5~7 天。进雏1 周内每天清扫鸟舍,清洗并消毒器具1 次,7 日龄后每周3~4 次。育雏期间要坚持每天带鸟消毒。育雏室门口设紫外线灯或消毒池,饲养员在育雏期间最好不离开育雏室,出入必须严格消毒。
2 选择健雏
首先选择信誉好、防疫制度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鹌鹑场购买苗。健康的苗鸡体格壮实,手握感觉壮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色泽鲜艳,体重符合标准。脐口闭锁干净平整没有血痕,泄殖腔周围羽毛干净无粪便。
3 正确地接运
首先对运输的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和检查,运输工具要防风透气,保温而不热(温度保持在30℃左右)。雏鹌鹑的密度应根据季节气候而定。运输车内光线越暗越好,让雏鹌鹑保持安静,避免体力消耗以及胡乱啄食将粪便等污物食入。运输途中最好不要停留,特别是冬季要防止重保温轻通风而引起窒息死亡。运输时间以出壳36h 之内为佳,路途较远的也不应该超过48h。
4 保持舍内适宜的育雏温湿度
(1)育雏期间的温度应根据雏鹌鹑周龄大小进行调节。进雏前舍先预热,温度需高一些,进雏前1天舍内温度要达到35℃,方能保证雏鸡到达时温室达到36~38℃。育雏相对温度的要求: 第一周36~38℃、第二周32~35℃,以后每周递减2℃,直至降低到18~25℃。温度过高,雏鹌鹑散开张口呼吸,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则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并常常扎堆;温度适当则活动自如,饮食粪便正常,分布均匀。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温度可促进卵黄吸收,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2)育雏室湿度的调节。舍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则雏鹌鹑体内水分消耗过大, 造成卵黄吸收不良,羽毛干枯,灰尘羽屑飞扬,雏鹌鹑易患呼吸道疾病。雏鹌鹑口渴大量饮水则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湿度过高,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和寄生虫卵的发育,增加感染发病机会。
(3)合理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换气。光照是雏鹌鹑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合理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刺激食欲、促进生长和生殖机能发育,不合理的光照则会扰乱其发育。具体的光照时间为:0~3 日龄23~24h, 从4 日龄开始每周减少1.5~2h,自3 周后采用自然光照。另外还要注意光照强度,前期用40~60w 灯泡,每平方米3w,后期用25w灯泡, 每平方米1w。根据鸡喜欢绿色和黄色的习性,采用绿光和黄光比白光育雏效果好,也能够减少啄羽和啄肛恶习的发生。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的空气,并调整室内的温湿度。雏鹌鹑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雏鹌鹑饲料中高约20%~25%的蛋白质未被消化,经粪便排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酵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还有炉火产生的一氧化碳,这些有毒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则会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诱发各种疾病。但要防止贼风和冷风直吹,尤其是冬天,在入风口处要放置热源,对冷空气进行预热。
(4)开食和饮水。雏鹌鹑出壳24h 后即可开食,最好不超过36h。先饮水, 水中加入抗应激药和抗生素,先用0.01%高锰酸钾饮水,其后加入多维电解质。经过长期运输的雏鸡最好饮用补盐水,配方为1000mL 冷水加入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和葡萄糖20g。待首次饮水后2h 即可喂料,因为此时胎粪已排尽并有饥饿感。0~3 日龄用玉米碎粒饲喂,以减少雏鹌鹑糊肛,3 日龄逐渐过渡到饲喂雏鹌鹑浓缩料。育雏期间宜少喂勤,一般前2 周8 次/天、第2~3 周6 次/天、第5 周6次/天、6 周后4 次/天。
5 疾病防治
育雏期间做好隔离工作,封闭管理,专人饲养,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证饲料饮水卫生。进雏前3 天预防白痢,可用白头翁散、烟酸诺氟沙星等拌料和饮水,10 天后注意球虫病的预防,药物有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或者磺胺喹恶吝钠。应视不同地区、不同球虫种类、不同时期或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球虫药物。为了减轻接种带来的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 和电解多维。
6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并及时分群
育雏期间雏鹌鹑的生长发育很快,需经常观察,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平养的密度标准一般为:1~2 周100~150 只/㎡、3~4 周期60~80 只/㎡.
推荐
- 1猫咪行为背后15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你真的了解你家猫咪吗104
- 2雪佛兰探界者剖析,一些人和他们的雪佛兰探界者495
- 3仔猪常见皮肤病配图:仔猪常见以皮肤发病为特征性疾病的鉴别诊治技术254
- 4泰迪比熊杂交狗狗的饲养注意事项:饲养泰迪狗狗和比熊的区别212
- 5两周半的金毛小狗日常生活 这只流浪的狗狗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狗生342
- 6meme猫翻白眼:meme梗图猫为什么会喵喵叫195
- 7东北的狗不会被冻死吗?东北气温零下30多度农村土狗拴在外面263
- 8养30只小型宠物狗一年能赚多少钱:养一只宠物狗需要投入多少钱和时间142
- 9文初的全部视频,文初今日分享我的鸽子264
- 10青春斗所有男主角:它才是90后生活该有的样子494
宠物
- 1主人问二哈饿不饿遭二哈吐槽 主人发工资在数钱二哈死死盯着不放272
- 2多方托举60余天,稀客,多方托举60余天,稀客446
- 3陪伴主人十年的猫咪与主人告别:活久见猫咪与主人失散5年后483
- 4最近几年贵阳青岩买房合适吗?超强买房攻略想知道贵阳云岩云上497
- 5请回答1988德善和狗焕谈过吗?请回答1988狗焕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跟德善表白463
- 6小潘潘改编歌曲怎么制作的?颠覆式翻唱女驸马掀起轩然大波247
- 7属鼠的什么时候是本命年?从猪年到鼠年还剩三天249
- 8流浪猫猫抓伤人投喂者负责赔偿,流浪猫饭店内抓伤人责任究竟谁来担209
- 9为什么要让二哈当宠物?网友把二哈放朋友家寄养128
- 10给宠物狗办理狗证需要哪些材料?给狗狗办狗证需要准备什么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