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非典型儿童,非典型,城市留守儿童:父母那么近

人气:402 ℃/2024-09-15 02:26:43

现象观察

暑假里一些孩子独自留守家中,有些因此变得更独立,但也有些变得更叛逆

专家建议

作为家长,应尽量降低“留守”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

暑假就要结束了,但是在厦门这座城市里,有一群孩子,他们的暑假跟别人过得不太一样。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白天不得不独自在家,吃喝拉撒玩几乎全靠自己,他们甚至比上学时还更寂寞。他们有一个名字:城市留守儿童。即使和父母每天都能见面,却又感觉离他们很远。

他们当中,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有城市居民的小孩。因为各种原因,即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教养的责任却被父母委以他人,他们变成“城市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经受不一样的考验。

文/记者 李小庆 林珊 施璐玮

实习生 陈凯芳 苏冬梅 方雅茹

漫画/小牛

很自豪

从二年级开始“留守”,比同龄人更独立

■蓝翊丹(左一)现在已经可以自如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今年11岁的蓝翊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都一个人在家。迄今为止,她已经当了3年的寒暑假“城市留守儿童”。从一开始害怕,偷偷哭,到现在可以自如地安排自己的生活,3年的“城市留守儿童”生活让翊丹比同龄人更独立。翊丹妈妈说:“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孩子选择“留守”在家,妈妈事先做好安全教育

翊丹的爸爸妈妈都是双职工,爷爷奶奶在同安,没有来岛内生活。上幼儿园时,翊丹寒暑假都是继续留园。一年级寒暑假,翊丹被送到私人留托班。上了二年级,妈妈征求她的意见,她勇敢地选择独自在家。

要“留守”在家,翊丹妈妈就开始给翊丹上安全教育课。把门锁好,陌生人敲门不要开,小心电器,不要随意碰电插板等。因为翊丹喜欢和朋友在QQ上聊天,妈妈还特别提醒她不要乱点链接,玩电脑时间不要太久等。妈妈还专门买了一套“儿童安全手册”,“有时候大人说很多,孩子可能听完就忘记了。这些手册图文并茂,孩子更喜欢看,更容易记住。”

翊丹妈妈说,自己不会将电源等拔掉,或限制孩子上网,那样治标不治本。她选择跟翊丹讲道理,并告诉女儿电脑玩太久对眼睛、脊椎都不好,要爱惜自己。

妈妈给孩子制订计划,每隔一小时就打电话回家

刚开始把女儿独自留在家时,翊丹妈妈说自己还是比较担心的,每隔一小时就会打电话给女儿,知道她没事才放心。因为家距离单位不远,到了午饭时间,妈妈就会回家把女儿接到单位食堂吃午饭,午休完再送回家。

翊丹刚开始“留守”家中的时候,妈妈会给她制订计划,几点起床、几点做作业、几点休息等都列得一清二楚,还给她买各种课外书。

翊丹妈妈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寒暑假在家都有人照顾,自己心里还是有些愧疚。但是想想自己八九岁时,大人也经常不在家,自己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做饭等,也就慢慢宽心了。“八九岁的孩子其实可以做很多事了,只是大人不敢放手。如果能像国外一样,暑期能为双职工的孩子提供托管班,组织阅读、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就好了。”翊丹妈妈说。

孩子刚“留守”时偷偷哭过,没几天就适应了

翊丹说,自己胆子小,刚开始独自在家时也很害怕,还偷偷哭过。不过,没几天她就适应了。每天父母上班后,她就开始看书、吹长笛、写作业等,生活很充实。

“有时觉得无聊,就会给妈妈打电话,或者打电话约同小区的同学一起玩。”翊丹说,这个暑假书成了她最好的朋友。最近她特别喜欢“阳光姐姐小说派系列”,以及《马洛尼成长记》,这些书她至少看了3遍。

■“留守”生活让翊丹变得更独立。

很欣慰

双胞胎8岁开始独立,还会做饭给父母吃

12岁的邓书远和邓至臻是一对双胞胎,因为没有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爸爸妈妈上班又忙,从8岁开始,爸爸就有意识地培养兄弟俩的自理能力。现在,他们不仅可以照顾好自己,还能做饭给父母吃。

■双胞胎兄弟俩分工合作,一起做好饭菜等爸爸妈妈回家。

父母下班回家,兄弟俩已把饭菜摆上桌

邓先生说,孩子能否独立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有意培养的过程。从双胞胎儿子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邓先生就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你们两兄弟过马路时要手拉手,注意红绿灯,绿灯亮了才能走。”邓先生说,刚开始每天早上他都会反复提醒双胞胎儿子要注意安全,观察几天后发现他们过马路都会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小心翼翼的,他也就放心了。

两个孩子8岁时就开始学做饭,从最简单的蛋炒饭开始学。两个人分工明确,一个洗菜切菜,一个炒菜,吃完后兄弟俩轮流洗碗。现在他们12岁了,放假还经常结伴去买菜,不仅会做蛋炒饭、西红柿鸡蛋汤和荠菜蛋汤,连红烧肉、清蒸鱼都会做了。放假期间,一到上午11点、下午5点,兄弟俩就开始准备做饭了,爸妈一回家,饭菜早已摆上桌了。“一回家就能吃上两个孩子烧的菜,真的很欣慰。”邓先生说。

父母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兄弟俩互相监督

儿子8岁时,邓先生经常出差,有时候一去就是两三个月,孩子的妈妈有时候也会出差两三天。这期间,两个孩子就只能“留守”家中。当然,孩子独守家中,父母就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邓先生说,最重要的是用电安全,他先用胶带把插头的口封起来,避免孩子去玩。此外,邓先生还让兄弟俩互相监督。要是其中一人玩水、电,另一个人要及时劝阻,回来后告诉父母的就会奖励吃一顿大餐。有一次,哥哥拿笔去捅插座,弟弟赶忙制止,等父母回来后,弟弟就吃到一顿大餐。

此外,为了让两兄弟对水电安全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邓先生还下载了许多安全视频给他们看。看完后,两个孩子就不敢乱玩水玩电了。

儿子玩游戏无节制,爸爸出妙招成功引导

两个男孩在家,没有大人看管,邓先生最担心的是孩子长时间玩游戏,无法自控。邓先生说,儿子现在还小,玩心重,即使大人在家,两个人玩起游戏来也常常没有时间观念,大人不去叫,连饭都会忘记吃。

有一次,邓先生让哥哥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让弟弟在旁边拿着戒尺监督,只要哥哥的手离开键盘,弟弟就马上拿戒尺敲打哥哥的手。哥哥刚开始玩得很开心,但是过了一个小时,实在撑不住了。这时,邓先生就开始跟双胞胎儿子讲道理:“游戏是能带来快乐,但是如果强制让你一直玩,你也做不到。游戏可以重来,但是生活每天都是直播的,没办法重来,花太多时间在玩游戏上是非常不值得的。”此后,双胞胎兄弟玩游戏的时间减半了,也懂得劳逸结合了。邓先生说,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可能的,但是让他们有自觉意识很重要。

很苦恼

从小由保姆带大,缺少父母关爱

小叶今年16岁,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长大。然而由于妈妈经常要去外地出差,一年里有大半时间都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小叶基本上都是由保姆带大的。保姆换了好几任,她们为了省事,都喜欢给她看动画片。

小叶稍微大了一些后,妈妈把外婆从老家接来。平时妈妈不在家,小叶便由外婆照顾着,家长会也常由姨妈代开。或许是从小没有家长在身边督促学习,小叶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点吊儿郎当,作业常常拖到半夜十一二点才写完,学习成绩也始终在班上的中下游徘徊。

为了提高成绩,妈妈给小叶报了不少一对一的补习班,或是请家教来家里补习,但小叶时常走神,即便开了“小灶”,成绩也未见多大起色。有时妈妈出差回来,看到成绩单很生气,忍不住就会揍小叶一顿,也因此“把小叶推得越来越远”。小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会哭着找妈妈,对妈妈收拾行李出差或是回来,也无动于衷。

步入青春期后,小叶逐渐叛逆起来,开始挑战妈妈的权威,大有“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的架势。妈妈叫她多吃点肉,她怕胖;大人喊她去爬山,她嫌太热;就连学了多年的小提琴也停了,不学了……

有时候,小叶也会想念一年难得联系几次的爸爸,多年来父爱的缺席让她对于男女关系既神经大条却又敏感。她有几个好哥们,平时和他们打成一片。可有时,小叶却也会因为陌生男孩问她要电话号码而怦然心动,甚至迅速坠入想象中的“爱情”,这让妈妈很苦恼:“就因为男孩对她稍微体贴一点就心动,以后被骗怎么办?”

父母迁到外地工作

乖乖女逐渐变叛逆

娜娜今年刚上大学,初中开始便和奶奶共同生活。那时,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一家人聚少离多,她便成了非典型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娜娜说,小学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过得很快乐,自己也一直是个乖孩子,学习成绩常常排在班级前列。

爸爸妈妈去北京工作,她虽然有些不舍,但也觉得自己更自由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变得不爱学习,基本上没认真听过一节课,作业也都是抄同学的。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经常早退旷课,成绩一落千丈,初三时甚至想不念高中了。爸爸妈妈隔两三天打一次电话给娜娜,但“山高皇帝远”,也管不了太多。有一次,父母得知她在学校的表现,就打电话回来骂她,但是娜娜说,骂过之后自己更加叛逆了,“谁都拿我没办法”。

娜娜说,当时上的初中是私立学校,很多和自己差不多情况的同学,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玩。父母虽然在外地,但在物质方面却从不亏待娜娜,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在大多数同学还在用黑白小灵通时,她就已经用上彩屏手机了。“我基本都不和他们沟通。”娜娜说,和爸爸妈妈一讲话就会吵起来,于是便不再跟他们讲自己的事,爸爸妈妈只能从奶奶那边打探自己学习生活上的近况。直到现在,娜娜和父母的关系依然如此疏远。

孩子独自待在家

不出门确保安全

周女士是蔡塘一家超市的员工,夫妻二人从江西来厦门打工有17年了,他们有一个11岁的儿子小超,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一到寒暑假,父母上班了,他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

周女士说,自己经常给小超上安全教育课,所以家里的电、煤气等,孩子都不会随便碰。周女士说,小超会用电饭煲煮饭,但是不会做菜,因此自己每天都会给孩子准备好三餐才出去上班。

周女士的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到中午12点半,晚上6点到9点半。周女士说,小超早上要一个人待在家里,他们给他备了一部手机,上班时间不放心就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很乖,不会随便出门,一般待在家里练葫芦丝,然后把一天的作业写完。只有父母下班了,他才会出去玩一会儿。“马路上都是车子,我们只好让孩子待在家里,尽量少出门。”周女士说。

【专家分析】

两类“城市留守儿童”

是非典型的“留守儿童”

乐道力行家庭教育机构创始人、首席导师范津说,在日常的咨询案例中,他也遇到了不少生活富裕的“城市留守儿童”的例子。一类是处于留守边缘的儿童,这部分家长多是处于事业打拼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或是企业高管,因为应酬多,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另一类是父母在外地,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厦门购房,把孩子户口迁入厦门,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家或自己独自生活。

“城市留守儿童”其实是非典型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有的还很富裕,不缺课外书、高级玩具及游戏,在物质上比较有优越感。但他们精神层面空虚、生活单调,更多地会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小一点的孩子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不听劝说;而大一点的孩子往往选择玩游戏,与父母缺乏交流,在思维模式上容易走极端,多表现为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易冲动等。

而随打工父母进城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文化程度低,收入有限,孩子接受的课余读物和课外兴趣班较少,业余生活很贫乏,性格上要孤僻一些,容易自卑、封闭,但一般更独立。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沟通,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心,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引导,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有的不但得不到父母充分的爱,还被父母苛责,往往会对父母产生怨恨,逆反情绪严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

而在于是不是高质量

范津认为,有时“留守”的现状无法避免,但作为家长应该尽量降低“留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如尽量减少应酬,多点时间陪陪孩子。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高质量的陪伴,要让孩子觉得被爱、被欣赏。

另外,与孩子沟通多用积极正向的词语引导,少批评。在陪伴的过程中,不要一直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很多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怎么一点自信都没有,其实正是这样的话语把孩子的自信心打击掉了。这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仅不被接受,我还不被欣赏”的心理,使他们缺乏自信心。

范津说,父母还可以多陪孩子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尊重他们的心理。比如,和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平等和规则,寓教于乐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6岁前的孩子,可以在清晨或睡前给他们讲个故事、唱首歌,这都是很好的陪伴。

作为父母,即使外出,也可以打电话与孩子沟通联系,既要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支持,也要注重心理情感上的沟通。比如,给孩子讲外面的事,鼓励孩子上进,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多与同龄人一起玩,学习交流的技巧和与别人的相处之道。

搜索更多有关“非典型儿童,非典型,城市留守儿童:父母那么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