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承认错误的原因 孩子不承认错误并非不诚实
儿童时代就是犯错的时代,通过犯错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犯错之后总是“嘴硬”不承认呢?甚至还会找借口辩解甚至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去。
其实这与诚实的品质无关,而是与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承认错误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害怕承认之后造成家长的惩罚。
有的时候家长的过于严厉,会让还很害怕犯错之后的后果,于是就想要逃避犯错的结果或者是保护自己而说谎。他心里不是不明白这是错的,但就是不想承认。
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认错这个行为就以为要承担后果,或者接受惩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认错代表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带来的消极心情会让人本能的逃避,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时候也是本能的想要逃避,而出于责任心的考虑才会承担。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很害怕父母的指责,尽管表面看不出来,但是父母的指责对于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否认,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指责可能会是打骂或者是惩罚,这些都是孩子不认错的主要原因,因为孩子的逻辑就是,“不认错就不会遭到打骂”。
有的父母虽然表面上会对孩子说不惩罚,但等真的犯错的时候还是抑制不住的对孩子进行责骂,孩子知道了父母的套路之后,下一次想要让他们承认,就更难了。
犯错之所以想要找借口不承认,其实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想要摆脱不好的结果带来的不安,维护自己免受伤害。
其实家长对待孩子犯错之后的行为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错误累积经验,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会遭到反抗,顶嘴,狡辩,这才是让家长生气的理由。
如果家长能够改变对错误的看法,不再就错误本身来指责孩子,错误的原因和损失不应该成为责骂的重点,孩子对错误的态度才是教育的关键。这关乎于孩子在未来能否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
在孩子下一次犯错的时候,家长要做出调整,避免结果导向思维,评价孩子的时候不要用结果来评判他们,以过程为导向评价孩子的话,即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就可以避免对孩子的一味指责。
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要先入为主的就判断孩子哪里做错了,但家长认识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这件事未必就是做错了。
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作出判断,每次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之后,家长都要表扬孩子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向循环让孩子知错能改。
一般来说不愿承认错误的孩子都有不愿承认错误的家长,而有见识的父母一般都不会害怕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
在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中,父母一直是孩子绝对的权威,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注重面子的父母不仅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内心,在犯错之后更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见识的父母不会对自己的错误和问题避而不谈,认错不代表丢面子,很多时候父母做错了事情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丢失自己的威严,反而能够让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将威严转化为真正的温情,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真正的沟通纽带。孩子从内心会觉得父母是真正尊重自己,不仅仅是父母的附属品或者控制下的人。
美国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伪装的父母可爱的多。”
孩子不会觉得父母认错就矮人一等,相反父母能通过对孩子认错让双方都敞开心胸,平等的进行对话,互相加深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家长。
父母认错,对孩子和自己都是一种思维训练,更是给孩子做出了榜样。
认错的过程就是分辨是非的过程,孩子在其中也能够学会分辨,真伪判断是对事实最基本的分析,再弄清楚了真伪之后,孩子心里有数,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做出更加稳妥的判断。
让孩子先明白犯错误的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需不需要受到惩罚,该怎样弥补这个错误。父母认错及时,引导得当,孩子学会分析事实的能力才能提升。分清对错的孩子做事情才不会拖泥带水。
如果父母拒不认错不承认事实,让孩子不要挑战自己的权威,甚至直接和孩子说“我是为你好才这样做的,没有错。”孩子也只能学会凡事就只做道德判断而不关心真正的是非。
一旦建立了这样的价值观,孩子长大了之后就只会“对人不对事”甚至心理扭曲,固执己见,做什么事不仅不会成功还有可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和损失。
对孩子的打骂很容易,但是带来的伤害确是一辈子内心的伤痛,而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也很容易,带来的温暖也是一辈子的。
对孩子说一句“我错了”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教导孩子最好的示范。
不要让错误因为父母身份的加持而变得优越,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
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最高大和伟岸的,同时还能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孩子自然会长成明辨是非,三观温良的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