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长戟大兜繁殖教学:饲育长戟大兜

人气:213 ℃/2024-06-19 04:00:22

文、图/ 李羕然 陈照铬

编者荐语:

《大自然》杂志与国家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合作推出了“甲虫出没,请注意!”专栏,我们将陆续转发本专栏种的天敌故事,将鞘翅目昆虫的故事推荐给众多读者。

人工饲养的长戟大兜雄虫

有一种甲虫的雄虫色彩华贵、外形奇特,深受甲虫饲养者的喜爱,它们就是长戟大兜,这种来自南美洲的甲虫多在日本和许多欧美国家被当作宠物饲养。那么,饲养它们的时候,如何选择合适的甲虫进行配对、布置能提高产量的产卵箱、选择幼虫日常所需的食材,并在化蛹和羽化等关键时间节点做好照料呢?

来自南美洲的漂亮甲虫

在经历过多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昆虫成为地球上发展得最成功的生物类群之一。昆虫大家族中,最大的类群鞘翅目(甲虫)已有40万种以上。它们演化出高度硬化且厚实的前翅,这种特殊的材质像护甲一样,可以保护折叠在下面的膜质后翅和容易脱水且相对柔软的腹部,帮助它们在挖地道或在带刺的植被中穿行时安然无恙。同时,鞘翅目昆虫还演化出多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身体颜色。所以,一些如长戟大兜(Dynastinae hercules)这样漂亮的甲虫,成了如今人们喜爱的新新酷宠。

长戟大兜隶属鞘翅目金龟总科大兜虫属,别名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甲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甲虫收藏中的珍品。长戟大兜可以说是漂亮甲虫的典型代表,雄成虫体长50~181毫米,其前胸背板特化成一根像“长戟”一样的犄角,橙黄色的鞘翅显得雍容华贵。这个神奇的物种起源于南美洲大陆,依靠风暴、漂流木或短距离的飞行逐渐扩散开来,到现在被分出了至少10余个亚种,从墨西哥以南至巴西,从厄瓜多尔以东至委内瑞拉,还有加勒比海域的一些小岛上也能找到一些它们的踪迹。区分不同亚种的方法一般是观察大型个体的胸角和头角上的特征,而雌成虫辨识难度较大,仅仅依靠小盾片和鞘翅末端的颜色有时还不能作为鉴定依据。

人工饲养时种亲的选择

在自然环境下,繁殖时会出现雄虫争夺雌虫交尾权的现象。但在人工饲养时,我们自行选出表现良好的长戟大兜成虫即可。判断标准不外乎身体上是否有较大的外伤;前、中、后足功能是否完好(特别是雄成虫的跗节);能否正常爬行或牢牢抓住木头;生殖器周围有没有异常,等等。有时,饲育者为了追求血统(经过多年的人工累代培育出在自然界中罕见的个体群),还需要适当了解这只昆虫同胞兄弟的表现和亲代的表现。例如,想要繁育出“粗角形”的下一代,则可以选择角相对于同胞兄弟来说最粗的雄虫,搭配有粗角表现兄弟的雌虫,尝试进行繁育和筛选,通过累代选育逐渐纯化控制粗角的基因。

通过人为筛选,健壮的雄虫往往可以拥有3 ~4个配偶。人工饲育的长戟大兜暂未被观察到有明显的求偶现象,通常饲育者只需要把雌雄成虫放在一段原木上,雄虫就会很快用前足紧紧抱住雌虫开始交配,持续交尾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交尾结束后,可以在雌雄成虫的生殖器之间观察到一根咖啡色的粘连丝,这是交尾成功的重要标志。

长戟大兜的雌虫(左)与雄虫(右)

产卵箱的布置与人工采卵

在确认雌虫受孕后,可以先原地投喂香蕉,几天之后再转移到产卵箱中。选择底部为250×400毫米、规格15~20升的整理箱作为产卵箱,顶部盖子可用烧红的解剖针戳一排细孔,方便透气。

兜虫类甲虫产卵时对人工制作的腐殖土(发酵木屑)并不挑剔,有饲育者认为容器盒底部至往上2/5 左右的高度的腐殖土要略微压紧,再在其上轻铺颗粒更细、质地更软的腐殖土,腐殖土的表面距离顶部不小于5 厘米,因为土表要留给雌虫爬出觅食,上面还需撒一些幼虫的粪便,并铺一些防翻树皮供雌虫抓握,(避免雌虫翻倒后无法爬起而猝死),同时布置好果冻台。每天要为雌虫准备约50 克的新鲜香蕉或者高营养的甲虫果冻,保证其产卵期间营养充足。

究竟是在将雌虫投入产卵箱10 余天后打开采集虫卵,还是等1 个多月后取出幼虫一直是饲育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毕竟虫卵很脆弱,即便用很小的塑料勺挖取也可能损坏卵壳。但大家对人工回收卵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幼虫这件事已经达成了共识。

雌虫在腐殖土下营造出一个小室,卵就产在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卵会逐渐从最初的米粒状膨胀至椭圆或正圆形,最后充盈整个小室。有些虫卵偏暗黄色或者赭红色,这是不能孵化的“烂蛋”。通过观察发现,人工条件下,健康的雌虫在投入产卵箱1 周后,能采收到20 余粒健康的卵,1 ~ 2 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陆续采收到 50 ~ 100 粒健康的卵。

虫卵取出后,可以将每粒卵单独放到容积为 50 毫升的调料罐中饲养,里面添置一些提前冰冻过并恢复常温的适口木屑,于25℃左右的环境里遮光放置。当透过卵壳能看到一些花纹状的气孔或者暗色的大颚时,就意味着这粒虫卵在几天内就会孵化。初孵幼虫(1 龄)通体洁白,头壳需要12 个小时以上才会变色,它们此时很虚弱,千万不能打扰它们,任由它们缓慢钻进土中即可。

静待初孵幼虫自行钻入土中

饲养幼虫需要注意的问题

长戟大兜虫体形较大,所以幼虫时期需要的能量也相对其他的甲虫更多。在自然环境下,它们更加喜欢死亡树木根部附近肥沃的腐殖土, 因为这样的土发酵时间相对更长,木材的木质素更有利于幼虫吸收并被消化酶转化为蛋白质。所以人工条件下,我们也会选择深度发酵的木屑作为长戟大兜幼虫的饲育食材。

当长戟大兜幼虫长至1 ~ 2 克(1 龄,孵化后20 天左右)重时,就可以将它们转移到1500毫升的容器中。几乎所有长戟大兜虫都建议单独饲养,这是为了防止它们同类互食。大约100 天后这些幼虫才会进入3 龄。这个阶段已经可以判定幼虫的性别,饲育者可趁幼虫舒展身体时,观察其腹部末端倒数第三节是否有微小的刻点,如有则为雄虫,如没有则为雌虫。发现头壳宽度约 18 毫米、体重在25 克以上的3 龄幼虫时,在判断其为雄性且表现良好后,可将其移到 10 升容积以上的整理箱中精心养护;雌虫则可以移到 5 升容积的整理箱。从孵化起280 多天,都建议管控温度为25℃左右,直到3 龄中后期(300 天左右)体重缓慢增长后,身体略微变黄时才可适当降低温度至21±1℃。

人工饲养的3龄初期幼虫

在饲养长戟大兜幼虫时,建议每3 个月换一次木屑,因为木屑的腐朽和稳定程度与长戟大兜幼虫的体重息息相关。尤其是进入3 龄中期(体重 60 ~ 150 克)的幼虫,需要更加谨慎,不可随意更换木屑种类,否则会引起它们的拒食而死亡。

更换木屑时,要用筛子筛掉粪便,之后在旧木屑的基础上均匀平铺新拌好并经过预处理(加水拌匀并静置)的发酵木屑。这样,幼虫会感觉自己仍然处在之前生活的环境中,不易出现拒食或暴走的现象。如果旧木屑中有很多寄生螨、木蚋或线蚓等对幼虫不友好的邻居存在,那就需要全部将其清除。因为部分寄生螨可能会影响幼虫进食,甚至堵塞幼虫气孔使其窒息;木蚋和线蚓则会加快木屑腐朽,导致营养流失。

“杂虫”严重时,长戟大兜幼虫会钻出土表并躺在土上。如果发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幼虫身上的“杂虫”,并换入全新的无“杂虫”的食材。

化蛹期的判断和羽化后蛰伏期的管理

如果在换土过程中发现长戟大兜幼虫的体色变得蜡黄并且粪便量减少,那它差不多是快化蛹了。这时候可以把温度调回到25℃。通常,长戟大兜幼虫会用身体碾压周围的粪便,制造出一个非常光滑的纺锤形蛹室,与地平面大约呈15°夹角。有时,可以从整理箱外壁清楚地看到蛹室:原本黑色的发酵木屑,有某一区域因为土质变性而变成橘色或者暗褐色,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此时要避免整理箱不必要的移动,以免打搅了幼虫。我们可以在松软的木屑中摸索蛹室的位置,一般是用手掌一层一层拂掉腐殖土,发现质地坚硬的“棺形土坡”时就要小心翼翼地用上牙签和汤勺,像掘墓一样在土坡最顶部打开一个天窗,观察里面幼虫的动静。此时的幼虫失去了行动能力,仰躺在蛹室中等待化蛹,我们要将温度调至21±1℃,以延长预蛹期。约15 天后,它就会完全变成一只蛹。如果我们不小心挖坏了整个蛹室,或者觉得幼虫制作的蛹室过于狭小,抑或是出现了幼虫头朝下化蛹的罕见情况,可以用从花店购买的花泥挖一个人工蛹室培育。

蛹中期

如果隔着整理箱能听到几丁质碎裂的声音,那就说明长戟大兜的蛹正在羽化。羽化前期最开始动的是足,足会来回不停地张开、收缩,好像要环抱世界。然后腹部左右摇摆并来回拱起,完全脱离蛹壳后会依次展开鞘翅和内膜翅。刚开始鞘翅是纯白色的,大约6 小时后鞘翅慢慢充血,24 小时内变成了暗红色,最后成为黑褐色。羽化后的几周时间都不能打搅它们,因为此时它们非常柔软、脆弱。

当鞘翅充分硬化、发黄,一只长戟大兜才算真的被饲养成功。长戟大兜成虫从黑褐色变金黄色需要2 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吃不喝、鲜少移动,直到开始活跃后才可以尝试喂食。饲养成虫可以用之前饲养3 龄幼虫使用的10 升塑料整理盒,底部铺满仓鼠木屑保持微微潮湿,并放置防翻树皮和甲虫果冻。如果觉得这一轮饲育出来的长戟大兜虫表现良好,又可以用它们开始新一轮的繁殖,以求优秀基因的延续。

作者单位:北京自然界工作室

本文为《大自然》杂志2023年第4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搜索更多有关“长戟大兜繁殖教学:饲育长戟大兜”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