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六种原虫病 鹦鹉的白化病白化基因
我们通常会见到全身雪白的鹦鹉,被淡化的颜色能在市场上受到更多养宠人士的青睐。同样是白色的鸟,有些是全白,有些则只有部分的白色羽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白色鹦鹉有着红色的眼睛,而有些却是黑色的眼睛,它们都是同一种基因的白化鹦鹉吗? “白化”和“白化”之间又有着什么区别呢?
一只红眼白化鹦鹉画
本期内容将借助 Alexandra Forsythe 对于一只白化蜂鸟的思考,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白化基因在鹦鹉身上作用的不同效果。
下文将用“白化”指代Leucism;用“白变”指代 Albinism;用“白斑”指代 Progressive Greying。
白化蜂鸟
图中的蜂鸟是白化蜂鸟吗?它是携带白化基因(Albino)还是携带淡化基因(Dilute)?这是一种灰色逐渐消失(Progressive greying)的基因吗?
科学界对于鹦鹉白化的奥秘仍存在疑惑和争议,白化现象是由于羽毛中的黑色素缺失引起的,还是由于羽毛中的黑色素大幅度减少引起的,我们尚未完全确定。但有些基本的概念和定义能够达到统一。
01 白化病(Albinism)
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疾病导致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tyrosinase)的完全缺失。
酪氨酸酶是一种位于黑色素细胞中的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黑色素给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赋予色彩,它也能使鸟类的羽毛表现出颜色变化。
如果缺少络氨酸酶,就无法产生黑色素,鸟类羽毛就会呈现出白色,眼睛变成粉色。
白化病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视力,使鸟类难以察觉掠食者、缩短其寿命。白化病要么有,要么就没有,因此白变是没有“部分白变(partially albino)”这一说法的。
芝士是一只嵌合体虎皮鹦鹉,拥有一半黄化,一半白化的身体,芝士的一侧视力有点问题,总是喜欢歪着头看东西
拍摄人&饲养人:Kira
02 白化基因(Leucism)
比起黑色素的完全缺失,白化基因更像是一种让黑色素含量减少的基因。携带白化基因的鸟类全身可以只有部分羽毛具有白化现象(partically leutistic),根据白化的程度,它们可以是一只全身大部分羽毛都是白色的鸟。比如高趴或低趴的玄凤鹦鹉,就是部分白化。
白脸玄凤鹦鹉
白化基因可以被遗传,但它作用在亲鸟和雏鸟之间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同。亲鸟翅膀上羽毛都是白色的情况下,雏鸟的白色羽毛可能作用在尾羽上。另外,白化基因是隐性遗传的,因此可以隔代遗传。
如何区分白化病和白化基因?
区分白化病和白化基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他们的双眼颜色,以鹦鹉为例,如果双眼颜色是普通黑色(或蓝色眼睛),则为白化基因(Leucism);如果是红色或粉色眼镜,则为白化病(Albinism)。
(左)红眼;(右)黑眼
在玄凤鹦鹉中,全白或全黄的鹦鹉分别被称为白化(Albino)和黄化(Lutino),都是以“Ino”为结尾的基因,因此也被直接称为“Ino”基因。
黄化玄凤鹦鹉
其中还分两种,一种称为“白化/黄化”,也就是眼镜为红色的玄凤鹦鹉;一种被称为“百趴”,指身体羽毛颜色为“白色/黄色”,但是眼睛颜色仍然为黑色的玄凤鹦鹉。
03 淡化基因(Dilute)
淡化基因会让鸟的羽毛看上去更苍白,看起来像是被均匀喷洒了一层白色的雾化颜料,像是一件被洗旧脱色的衣服。携带淡化基因的鸟拥有黑色素,但黑色素细胞无法产生正常浓度的黑色素。
一只带有淡化基因的绿颊锥尾鹦鹉
04 白斑(Progressive Greying)
白斑,英文名字也可直译为“灰色渐变”,也叫做白癜风(vitiligo),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换毛之后,最终也会产生白色的羽毛。
一只患有白癜风的野生沟嘴犀鹃
一只正常沟嘴犀鹃
患有白斑的鸟,小的时候跟正常的鸟颜色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白,它们的黑色素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减少。
疑似带有白斑的牡丹鹦鹉
因此,首图的蜂鸟到底是哪种 “白化”,我们无法简单通过肉眼判断。
感谢Kira提供美鸡图片。
资料来源:
- albinism vs. Leucism vs. Dilution vs. Progressive greying, friends of the limberlost, by Alexandra Forsythe,03/07/2016
- Leucism Vs. Albinism: What’s The Difference, 04/12/2020, by Mikael Angelo Francisco, flip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