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巧虎的绘本故事:儿童经典绘本咕噜牛导读

人气:168 ℃/2024-01-04 07:38:31

绘本《咕噜牛》简直可以说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的绘本版。当然,这样的表述,完全基于时间的立场,其实我们也很难判断,英国的朱莉娅·唐纳森在创作文稿时,是否读过《狐假虎威》。可以肯定的是,经过绘本独特的图文演绎之后,这个故事变得特别生动,非常吸引人,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也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绘本中的经典名作。

还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在何时,即便是一个昏昏欲睡的夜晚,只要和小孩讲述这个故事,哪怕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仅出现一座“什么事都没发生”的寂静森林,也很快也能燃起一种探索猎奇的星星之火,因为这样的静谧一定试图在隐藏着什么。那一夜的梦中,会不会有一只咕噜牛出现——

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牙齿,膝盖特别鼓,脚趾叉得特别大,鼻子上还有毒瘤,长着黄眼睛,黑舌头,背后还生满倒刺……

哦,那不是噩梦。那样的长相也只不过是一个憨厚的“丑角”。而真正的梦中精灵是那只叽布叽布叫着的小老鼠,聪明伶俐,机智勇敢,一切用于赞美小孩的词都被它占据,如何不叫人喜欢。

所以,用《咕噜牛》给小孩讲故事吧!一定要翻开绘本讲,图画是不可或缺的,讲故事的人也会因为这个故事而得到小孩的热烈拥护。因为听故事的小孩总能心满意足。为什么?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棒极了:

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小老鼠。它就在之前我们提到的那座翠绿的森林里四处溜达。但似乎运气不佳,时不时遇到天敌。不过,这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因为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而且还在天敌的逃亡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例如,当小老鼠遇到狐狸时,它毫不费力地杜撰出一只咕噜牛,还告诉狐狸,自己和咕噜牛在岩石旁相约,准备烤狐狸。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化险为夷——狐狸溜走了。

遇到猫头鹰时,小老鼠也让这个臆想中的咕噜牛和自己归队并列,共同拥有可怖的约定——在小河边油炸猫头鹰。听故事的小孩一定能说出答案——猫头鹰惊得飞走了。

两次的“开溜”,都带来获胜时的喜悦。获胜的不仅仅是小老鼠,还有一个个听故事的小孩。读者,被反复出现的简单情节代入了,因为这样的情节设计也印证了中式审美中“反常合道”的逻辑(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吴乔《围炉诗话》卷一)看起来是那样不合常理,而却又极其符合内心的期盼。

接下来,反复进入了第三轮,也必定是最后一次。小老鼠遇到想要吃自己的蛇,它依然请出恐怖的咕噜牛,透露出要“在湖边爆炒蛇肉”的计划。蛇瞬间惊恐万状,扭着身子逃走了。

看出来了吧,这真是一个极佳的讲故事的范本。主角和一个又一个的配角逐一对话,每次对话的内容极为雷同,这样的安排让对话内容以及画面都深入人心,且让主角机智的形象也被刻画得轮廓鲜明。绘本用单独的页面呈现每一组对话,让对话变得集中与隆重,构成了一种放荡不羁的幽默。请注意,幽默还源于内心的藐视——每一个听故事的小孩都在心里认定了这恐怖的咕噜牛是不存在的。

是啊,世间哪有长着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牙齿,膝盖特别鼓,脚趾叉得特别大,鼻子上还有毒瘤,还长着黄眼睛黑舌头,浑身倒刺的咕噜牛呢?无厘头式的极度夸张,给小孩带来非常放松的快感。就在大家放弃初次进入“森林”时携带的,源于本能的警惕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咕噜牛出现了。

不得不为这样的情节设计点赞。所有漫不经心的的讲述都构成精心谋划的埋伏,小老鼠随口说出的怪兽居然真实存在。所以,就在我们马上要丧失对这样简单反复情节的兴趣时,心一下子紧绷起来,欢愉也戛然而止。我们一起和小老鼠变得慌张。绘本中,小老鼠因为恐惧,用发抖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哦……不……不,救命!怎么真有咕噜牛呢?

《狐假虎威》中的狐狸,遇到老虎的时候,表现得异常冷静,《战国策》中这样记载: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当然,我们相信这是简约的文言特质所局限,我们也能猜测:在那一刹那,狐狸的心中应该滑过无限的惊悚。但中式故事中的狐狸与绘本中的小老鼠一样,都能在瞬间展露出智慧。小老鼠对咕噜牛说:林子里大家都怕我。不信,你跟我去看看。”

瞧,是不是如出一辙。

体型怪异的咕噜牛也如遇到狐狸的老虎一般,是骄傲与愚蠢并存的,或者我们更愿意接受的评价是——一种近乎于幼稚的天真。绘本中的咕噜牛睁大眼睛,满腹狐疑,跟着小老鼠,准备去瞧瞧。请注意,正是这样的形象,如此的决定,让咕噜牛这样形态凶猛的怪兽,顷刻间征服了小孩的心。小孩是善良的,他们能接受一切弱者。咕噜牛在这一时刻表露了出来的,就是高大威猛外形下一颗好奇而柔软的心。与其说是认同咕噜牛,不如说是每个听故事的小孩,在咕噜牛身上找到童年应有的好奇天性与懵懂气质。

故事还要继续,情节还要反复。

反复,从上一个桥段的结尾开始——小老鼠和咕噜牛精准地遇到了蛇。可想而知,蛇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小老鼠带着咕噜牛来了,想到之前小老鼠和咕噜牛的约定,必定赶紧逃命。此刻,复现的情节再次点燃了小孩的所有期待,星光闪闪的情节之火又一次爆燃。之前所有的画面和文字,叠加构成了此刻阅读时的爆笑快感。故事中的蛇从心里认定了咕噜牛是小老鼠带着前来吃自己的。所以,那一次的遭遇将会造成蛇这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而“蛇”这样的反派角色的落败,也在正义感十足的孩童心里,再次奏响了欢乐的旋律。

请注意,小老鼠虽然狡猾,却成为了智慧的化身,是正派形象,是听故事的小孩在绘本中的化身;蛇、猫头鹰、狐狸,和正派人物作对,被无情地划入反派;憨厚的咕噜牛居中,是故事的调味剂,也是角色之间的关联点。如果一定要归派的话,它就是没头没脑的中立派,无毒无公害,属于“环保型”的角色。

中立派,并非扁平无特色。咕噜牛在故事中的表现,也绝对精彩。这点类似韩国影视作品——每一个配角,哪怕饰演的是路人甲,也都表现得非常专业。很少看到韩国连续剧中站立的小兵打哈欠,买菜的大妈忘记吆喝,古装的战士戴手表……相反,如果需要中弹倒下,每一个龙套都在落地时发出让你心疼的“砰砰”声。

也许你要反驳这样的界定,因为绘本的名字就叫《咕噜牛》,它才是正儿八经的主角啊。这一点,就留给大家争论吧。从命名角度说,还是《狐假虎威》公道,狐狸,老虎,同时出现,不分伯仲。看来中式文化中的对称,和谐的意念,植入在每一个文字细节中。

你们看,中立派咕噜牛表现得很投入,它也开始害怕了,害怕那只能够威震森林的小老鼠。而听故事的小孩则早就有了全新的预测——接下来,反复出现的必定是之前仓皇逃走的猫头鹰、小狐狸。什么是回环式设计,不需赘言,大家都能领会了。这样的获得,比背诵文学创作论中的概念效果好多了。

结局也让人欢乐。搞不清状况的咕噜牛,看到大家纷纷逃跑时,已经将内心的恐惧级别调至顶峰,在它看来,眼前的小老鼠是一个有超能力的怪兽,形体小,能量大,且经过验证。于是,当小老鼠说出:“我的肚子很饿,想要尝一尝咕噜牛肉”的时候,超级大怪兽咕噜牛狂叫一声,逃走如风。

我可以预料到,听故事的孩子此刻会笑得四脚朝天,满地乱滚。如果你真的采用我的建议,手捧绘本,以生动的画面示人,一定会引发小孩夸张的肢体反应。这个时候,内心的欢乐必须得到释放。否则,如何对得起这样精妙的故事啊。

我们更看重的是,整个绘本的情节设计。之前的荒诞与随意,一个又一个的简单叠加,反复出现的雷同情节,其实构成了最为有效的“埋伏”,以至于蛇、猫头鹰、狐狸这些配角重复出现时,能在读者心里产生高度的认同与回应。这如同一种约定,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和各个角色都在故事中赴约,每个读者也在这样的相遇中获得满足。

满足,还来源于一种隐逸的期待。

之前小老鼠对咕噜牛进行的是局部的刻画,而绘本中却在后续整体呈现了真实可感的咕噜牛!每一个局部都应验了,所有的整体都契合了,这样的设计也构成了一种满足。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绘本的绘者和作者的配合,达到中式审美中的“天衣无缝”。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李茵茵在《经典图画书透视艺术的幽默趣味》一文中对这样的设计有精彩的评述:阿克塞尔图画中的角色大都是圆形或柔软的线条,这改变了读者在接触负面角色时的不安和恐惧:在分述咕噜牛时,每一个部位都是局部的、夸张的,但组合在一起却难得的憨厚圆润……局部放大咕噜牛的各部位,以投射夸张其恐怖;用缩小的线框罩住逃跑的动物,压抑动物害怕咕噜牛的情绪。

最志得意满的还有小老鼠,它最后独自享受着坚果,那样的惬意也给听故事的小孩带来满足感。别忘了,在介入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小孩最佩服的人就是这只小老鼠,而小孩早就将自己当作这只小老鼠。“成为英雄”是小孩的天生夙愿。英雄要有美满的结局,“王子和公主要幸福地在一起”,这些骨子里的期待,都在故事的结局得到满足,可见绘本的作者是童心未泯的。

在这一点上,《狐假虎威》的结局显得很成人化。当然,这原本就是一个臣下给大王的忠告,是朝堂之上的隐晦劝诫。从这个角度看,《咕噜牛》更适合小孩。

合上绘本突然想: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有一预测单元,为什么不选择《咕噜牛》的文本作为教材呢?倘若是,那该有多好啊!所有的预测都有依据,这也是绝版的经典教材。

好的故事,要有精心布置的情节,情节就像一个大框架,期间要搭载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细节。《咕噜牛》二者皆占。例如,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情绪反应,就显得很真实。真实就是诚意,诚意才能打动读者。我们发现,起初小老鼠和每一个天敌的相遇,没有恐惧,因为聪明的小老鼠能不费力地化解危机。此时,阅读者的情绪反应也是低成本的直接浅笑,这样的情节至多带来普通级别的娱乐感。不过,这真的是作者的欲擒故纵。咕噜牛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平静,引发出巨大的惊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小老鼠随便说的居然是真的!就连老鼠本人也感到意外。情绪波动特别大,如果用检测仪器来看的话,这里能绘制出一个断崖式的落差曲线。

所有的曲线到低谷时,必定迎来反弹。小老鼠带着咕噜牛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老友”,这根曲线一次又一次地抬升。从分支的幽默,到正面应对的惊讶,再分支为各自的畏惧,最后汇聚在个体的胜利中。读者的情绪伴随着阅读,坐了一趟过山车。每个小孩都在情节的轨道中经历着森林里的冒险之旅,这样的阅读感受,某种程度上说,胜过了纯粹的寻求“过山车一般的简单刺激”。

经典的绘本,真值得切磋琢磨。我们特别欣赏的还有故事情节推进的技法。带着歉意使用“技法”,因为我相信作者创作时是纯天然的,而作为技法予以固化,真的出于学习的需要。情节上,首先是一种简单的平推,狐狸、猫头鹰、蛇,三次的反复,点到为止。当读者即将厌烦时极度逆转,化解平推中带来的险些生成的失望,遏制了一层不变中产生的疲劳。在变异中出现的咕噜牛,又造成一种茫然——怎么办?小老鼠会不会完蛋?故事会不会就此结束?没想到再次回环,与之前的情节相呼应,让所有的期待得到满足。

森林里最具智慧的英雄——小老鼠是不能死的,聪明人是不能亡的,所有小孩的期待是不能辜负的。这部绘本给了所有读者安慰。绘本的首页和尾页同样出现一个静谧的森林,这预示着还有故事要发生。我们也相信咕噜牛的作者和绘者,还会为我们献出更好的作品。如《狐假虎威》一样,这部绘本也能在中国小孩的喜爱中,成为经典。

欢迎关注,更多学习方法点击专栏获取

搜索更多有关“巧虎的绘本故事:儿童经典绘本咕噜牛导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