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赵韧兰和李大钊:赵纫兰,15岁嫁李大钊生8子女3个夭折

人气:442 ℃/2025-01-19 08:27:09

(说历史的女人——第1780期)

李大钊的短暂一生,完全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还被后人说是“忠魂铁血”,在中国是无人不知的人物。然而你可知道,他背后站着的、一直大力支持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农家女,小脚,文盲,不错,这都是她的标签。然而,她也是从《离骚》中走出的女子,她美丽如兰,坚韧如兰,15岁嫁给无父无母的李大钊,连续6年帮助丈夫读书,婚后20年内生育了8个子女,其中3个夭折;她一生坚决支持丈夫干革命,对爱情无限忠诚,李大钊牺牲后,她哭死数次,又独自坚强地抚养子女!她一生也不长,但写满了感动,也写满了传奇……

李大钊

(一)被祖父母养大的孤儿

李大钊的命运也够更悲惨的了。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本来李家家境也不错,其祖父李如珍长年经商,也颇有些家底。但这些家底跟李大钊关系不太大。李大钊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因肺病不治而亡;更不幸的是,父亲的英年早逝给母亲打击过大,数月后,李大钊的母亲也跟着离世了。这样,李大钊刚刚半岁便失去了双亲。

还好,此时李大钊的祖父还不太老,大约60岁出头,也就把这唯一的孙子视如掌上明珠,精心抚养了。李大钊的童年过得自是不错,他7岁进私塾,受到了正常的教育。不过随着他的渐渐长大,祖父母也明显衰老,祖母还得了重病,他们便照顾不了这个孙子了。于是在祖父年过七旬之时,便欲为李大钊找个媳妇代替自己照顾孙子。当然是童养媳。

祖父早已物色好了。对方是邻居赵文隆的女儿。赵文隆同李大钊的祖父关系要好,二人曾一同到东北做过生意。赵家家境当然也不错,他的女儿不说大家闺秀,起码也是小家碧玉。而李如珍看上的正是赵家的小女儿赵纫兰。

(二)从《离骚》走出的美丽少女

赵纫兰于1884年1月21日出生,其父赵文隆尽管是个生意人,但肚里也有些墨水,熟悉屈原的《离骚》,于是他便从其中的佳句“纫秋兰以为佩”中得到灵感,给女儿起名赵纫兰,也寄希望女儿能美丽如兰、坚韧如兰。

赵纫兰之名出自《离骚》

赵纫兰果然不负父望,自幼就生得十分清秀,真的像从《离骚》里长出来的一朵兰花。李大钊的祖父早就相中这个孙子媳妇了。于是在李大钊10岁时,便直接让赵纫兰嫁了过来。其时,已过15岁的赵纫兰已经很懂事了,而她的“夫君”还是个顽童,于是,她便像个大姐姐一样担负起了照顾、呵护李大钊的义务。因此李大钊跟赵纫兰尽管是家长包办成婚,但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一对。

赵纫兰来到李家,尽管多年没有跟李大钊圆房,可事实上她已经是一个家庭主妇般的存在了,她几乎就没有空闲过。因为当时李大钊的祖母已经瘫痪在床,祖父也到风烛残年,李家三口全靠赵纫兰一个人操劳,她小小年纪,便肩挑千斤重担了。

赵纫兰十分懂事,不仅对这个“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十分支持他读书。李大钊13岁时参加童试落榜,心情郁闷,赵纫兰便鼓励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3年后,李大钊再度参加童试,终于通过县试和府试,被录取为永平府中学堂的学生,赵纫兰十分欢喜。

之所以说李大钊命运悲惨,还有一个因素。他的祖父没有亲生儿子,其生身父亲是祖父过继而来的,因此当祖父母相继去世之后,李大钊失去了保护神,他的地位便尴尬起来,在继承家产上面便闹了纠纷。当时他的姑姑等亲戚回来大闹一通,李家的家产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李大钊到外面求学都困难了。

此时,作为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的作用开始真正体现出来了。这个小脚乡下女人,尽管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但却有眼光有远见,深知读书对一个男人的重要性。于是她告诉李大钊说,你只管去上学,其他的事,我来考虑!

如今你品品这句话,简直伟大。别说是100多年前,女人没有地位的年代,即便是现在,一个妻子敢不敢对他的丈夫如此承诺?这是父亲对儿子才能说的话啊!

当然赵纫兰说这话是有底气的。一方面她娘家家底殷实,她可以向娘家进行经济求助;但最重要的是,她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她不知道什么叫享受,她下定了一辈子艰苦生活的决心。

赵纫兰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不仅像兰花一样美丽,关键她体现了第一个字“纫”,她要狠狠地把坚“韧”缝“纫”在自己的身上!

李大钊和赵纫兰图像下面资料信息为赵纫兰的族谱表

(三)坚忍不拔到极致

旧时的女子出嫁后,无非就是做这几件事: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她们本身是没有自己的事业的,是完全处于为别人(婆家)牺牲的境界的。一个女人的成功与否,基本就取决于这几件事是否完成得漂亮。然这几件事,说着容易,其实很难。因为你若做到最好或者比较好,就必须忘掉自己,整天围着锅台转,围着病床转,围着孩子转,甚至还要下地干活等。

而赵纫兰是如何做的呢?首先她一到李家,15岁的她便当个大人用了,虽没有公婆让她伺候,但她却替公婆伺候了公婆的公婆,照顾年老的、基本啥活也干不了的祖父,照顾长年瘫痪在床绝对啥活也不能干的祖母,照顾还是小孩一个的年幼的丈夫。好不容易李大钊长大了,祖父祖母也去世了,她还没来得及歇歇呢,孩子又出生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赵纫兰23岁生第一个孩子开始,一直到李大钊去世那年,她43岁时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止,20年里,她在生活相当贫困,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均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竟生下了5子3女,八个孩子!为了抚养他们,同时还要照顾丈夫,赵纫兰把坚忍不拔简直做到了极致!

1907年,李大钊考上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此时的他已经18岁,正经是个大人了,但还是对出门求学十分激动和兴奋。然而,他毕竟是个大丈夫了,面对怀有身孕的妻子,他还是有些犹豫。而此时,赵纫兰则没有丝毫犹豫,他给丈夫做了决定:你放心走,家里有我!

不久,儿子出生了。此时赵纫兰23岁。在那个年代,这个年龄第一次生子已经属于比较晚的了,她不可能不慎重,不可能不重视这个孩子,但他更看中的是丈夫的前程!因此,她宁可自己在家辛苦带孩子,也不影响李大钊的学业。那时家里已经很窘迫了,她要靠东挪西借,甚至靠典当来供丈夫读书。

然而,尽管赵纫兰千小心万小心,她的第一个孩子还是不久就夭折了。她忍着极大的悲痛,仍然支持李大钊,让他安心在外读书。

李大钊在天津共上了6年学,在这期间,赵纫兰陆续又有孩子出生。1909年11月2日,赵纫兰生下一子,取名李葆华;1911年11月21日,赵纫兰又生下女儿李星华。两个孩子仅差两岁,赵纫兰一个人在家带,其辛苦可想而知。而当时李大钊已经在天津数年,花销越来越大,赵纫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她多方面为丈夫筹钱,期间受到多少委屈和心酸?后来李大钊在他的《狱中自述》中曾如此写道:

“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天津六年学业结束之后,李大钊该回家了吧?没有。学无止境,他还想继续到更远的地方求学!1913年秋,当他终于在妻子的期盼中回到河北老家时,却再次鼓足勇气,向赵纫兰表示,他还想到日本留学!

这在当时近乎残忍。因为在这年的夏天,赵纫兰再次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已经是她的第四胎了。难道丈夫还不管她,让她独自承担家里的重担吗?那么他的“丈夫”二字该如何解释?

可当李大钊说出留学的原因时,赵纫兰只有默默地洒下几滴清泪,轻声而有力地说:“需要带多少钱?”

那一刻,李大钊流泪了。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打心眼里,他认为,妻子很伟大。于是他发誓,必须学业有成,此生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对不起赵纫兰。

李大钊带着赵纫兰好不容易凑来的钱,告别了妻子,告别了4岁的儿子,2岁的女儿,亲了亲还在襁褓中的幼儿,踏上了东渡的海轮。于是一个历史巨人渐渐诞生了。

李大钊去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这一去又是三年。赵纫兰毫无怨言,独自在家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过活。然而不幸的是,赵纫兰的幼子不满一周岁就因患天花而夭折了!7年之间生下四个孩子,竟夭折了两个,这令赵纫兰悲痛欲绝,此时她真的是想让夫君回到自己身边啊!然而,想到丈夫的前程,她还是咬咬牙,把眼泪咽进了肚子里。

三年之后,李大钊终于回国。但他没有回家,事业为重,他先到北京创办《晨钟报》。后因和一些政界要人发生冲突,他辞去《晨钟报》编辑主任职务,在1916年中秋节终于赶回家乡,同妻儿团聚了。自李大钊去天津上学到如今,9年间,他们夫妻很少相见,此时的重逢令两人格外激动,赵纫兰是再也不想让丈夫远走了。

然而,李大钊在家住了没多久,他又返回北京,再次与人创办《宪法公言》杂志。赵纫兰只有再次支持,然后依旧独自默默地在家里孤守。

在北京,李大钊名气渐渐增大,后经章士钊推荐,担任了北大图书馆主任,结识了许多文化界和革命人士。

左一(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期的李大钊)

而赵纫兰不是铁打的,她因长年劳累,1917年4月终于病倒了。李大钊得知后,于5月上旬赶回家乡。看到妻子的身体状况,他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于是他终于放下工作,精心照顾妻子,直至她的身体完全恢复才重返北京。

然而,对家里终究放不下心,1918年夏,李大钊让妻子带着儿子葆华、女儿星华迁居到北京,至此,全家人才真的团聚了。赵纫兰为人善良,待人诚恳,在北京当时的学者圈里,很受尊敬,是大家公认的贤妻良母。

不过刚到北京时,大家可不这么认为。那时李大钊不到30岁,年轻有为,学富五车,是个正宗的海归派,在北大很有地位;而赵纫兰一看就是个乡下女子,没有文化,缠着小脚,而且,她本就比李大钊大了近六岁,再加上长年劳累,使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三十多岁跟四五十岁小老太差不多,就很让人瞧不起。起初大家去李大钊家做客,老把她当成是家里的保姆。

赵纫兰也有点自卑,当有客人来访时,她总是偷偷地躲起来。然而李大钊可从来不嫌弃这位糟糠妻,他鼓励妻子出来会客。后来,当重要客人来时,他也不让赵纫兰回避,还亲自帮妻子换上比较好的衣服,让她大大方方、自信地出来会客。这就是我的夫人,咋地?

当时的李大钊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又是北大教授,自是少不了一些新派女性的关注,甚至是追求,但李大钊均不正视之。他知恩图报,绝不会辜负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赵纫兰没有文化?这又能咋!守着个大教授,还能老让妻子没文化?教她!于是李大钊在闲暇之余便教赵纫兰读书认字。

赵纫兰当然也不含糊,聪明睿智如她,什么学不会?她不仅学会了写一些简单的信件,后来还能啃大部头书,甚至能够读懂《红楼梦》!

刚到北京的这段时间大概是赵纫兰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太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做为革命的先驱,李大钊更加忙碌了,他编《新青年》,进行革命文献的写作,领导学生运动等,又忘掉自己的小家了。

当时,李大钊和陈独秀、鲁迅等齐名,都是走在革命的风口浪尖的人物。陈独秀被捕后,李大钊曾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当然,他本人也处在危险之中。这时候,赵纫兰又怀孕了,为了妻子的安危,李大钊趁放暑假时,干脆把她又送回了老家。

赵纫兰在老家生下女儿李炎华(这是她的第五胎)后,挂念丈夫的她,又到了北京。她知道丈夫的处境很危险,但为了爱情,她不会选择逃避!

赵纫兰在这一段,对李大钊的生活和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自己也吃了很多苦。当时的李大钊已经是党的重要领导人,平常组织活动,缺少经费时,他就经常拿自己的工资垫上;他还经常对那些穷学生慷慨解囊。本来,北大教授的工资是很高的,但他为了周济别人把自己家里搞得很拮据,甚至到无米下炊的地步。

蔡元培得知后,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在发工资时,便事先预留一部分直接发给李大钊夫人赵纫兰,这样才保证了她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不过赵纫兰跟丈夫一样大度,即便自己忍受饥寒也要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一次她见一个青年学生衣服单薄,就把刚给儿子做的新棉衣给了对方。

自李大钊成为党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后,他的处境更加险峻,赵纫兰也过上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再度来到北京后,赵纫兰又接连生下两个孩子,即第6胎女儿李钟华(1921年生),第7胎儿子李光华(1922年生)。尽管儿女众多,但赵纫兰丝毫没有感到麻烦,反而使她心中充满了喜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她发誓要把这些孩子们抚养好,因为她有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

然而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

1923年之后,李大钊去上海或广州指导工作比较多,他走后,他北京的家里就麻烦不断。大白天,家门口也会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转悠;夜里,家里会莫名其妙地出现“盗贼”,也不偷什么东西,就是乱翻东西,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甚至家里会突然落下一颗大石头等,闹得赵纫兰全家人坐卧不宁。其实这些都是反动派故意给李大钊家施加的威胁。为此,赵纫兰不得不请弟弟赵小峰帮她守家。后来实在不行了,赵纫兰又不得不四处找房搬家。

那时,赵纫兰一方面为家里的五个未成年子女操劳,一方面还得为在外面的丈夫担忧,真的是心力交瘁。然而,不幸再一次来临。1924年,不到两岁的小女儿钟华患白喉,因医治无效而夭折。至此,她虽生育了7个孩子,竟有3个夭折,这让赵纫兰极度伤心,几乎发疯。但冷静下来后,赵纫兰还是擦干眼泪,坚强地站了起来,她没有怪罪丈夫不顾家,她只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她要用全部的爱去呵护剩余的三个子女。

然,祸不单行,就在小女钟华死去不久,李大钊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他不得不到昌黎五峰山避难。而赵纫兰则带着孩子们返回了老家。

后来,李大钊赴苏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赵纫兰在家为远在万里的丈夫担忧;再后来,李大钊回国,不久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又对李大钊发出通缉令,赵纫兰仍为丈夫担惊受怕……

在此期间,赵纫兰又于1927年生下了此生的第八个孩子李欣华。

上图为李大钊和赵纫兰的子女情况

(四)忠贞不渝到极致

最大的不幸终于来临。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同他一起被抓的还有妻子赵纫兰和两个女儿,大儿子因外出,小儿子因暂寄在别处而幸免。

4月28日傍晚,赵纫兰带着女儿被释放回家,然而她的丈夫没有随行。那时赵纫兰没有想到,李大钊是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那天,38岁的李大钊已经被敌人施以绞刑,英勇就义了。只是当时李大钊是单独关押的,赵纫兰母女根本不知道丈夫在狱中曾被敌人施加了各种酷刑,并被敌人杀害。如果赵纫兰知道这一切,她可能不会活着出来,她岂能让他的挚爱单独奔赴黄泉?

那天夜里,赵纫兰在漫漫长夜中,还在等待着丈夫,盼望着他哪一天能够回到她身边,和孩子们团圆呢。一如《觉醒年代》中描绘的,在赵纫兰的梦中,李大钊回来了,他一定是这样温柔地同妻子呢喃着:

“姐,我给你保证,等有朝一日,学校可以摆上一张安静课桌的时候,可以传出朗朗读书声的时候,我带着你,就咱们两个人,在一个教室里,阳光从外面透进来,我一笔一划、一笔一划地教你写字。然后我坐在底下,我等着你,等着你什么呢,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我要看呐,我跟你保证……”

然而没有“有朝一日”了,李大钊也再不会给他的“姐”保证了。第二天凌晨,赵纫兰一大早就听到报童们走街串巷的凄凉的吆喝声:“……一律在看守所绞决,李大钊首登绞刑台……”

赵纫兰开始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当她看到报纸的一刹那,她便晕倒了。她被叫醒后,再次哭死过去。如此连续数次。当时《晨报》的记者是如此描述她的:

“李妻闻耗,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益加剧,以致卧床不起,小儿女绕塌环立,其孤苦伶仃之惨状,见者莫不泪下。”

李大钊和赵纫兰

李大钊的牺牲对赵纫兰的打击真的是太大了,她真的是不想活下去了。然而,她没有死的自由和权利。李大钊留下了5个孩子,最大的儿子李葆华才刚刚18岁,其次是女儿李星华16岁,老三女儿李炎华8岁,老四儿子李光华5岁,幼子李欣华才3个月。我死了,他们谁管?赵纫兰死不起啊……

只有擦擦眼泪,赵纫兰再次坚韧地站了起来。

李大钊牺牲后,家里甚至没有钱为他安葬,同志们凑钱买了棺材,把他的遗体暂时寄放在一个寺庙里。

随后,赵纫兰带着几个小孩回到了农村老家。只有老大李葆华被李大钊生前好友周作人收留。周作人很仗义,后来他又和朋友们送李葆华到日本留学了。在之后的数年,赵纫兰也得到了北京大学以及周作人的接济。赵纫兰还让周作人帮助出版李大钊的遗著;周作人把李大钊的遗书卖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把所得120元全部分给了赵纫兰的子女。

李大钊去世后,赵纫兰在友人们的资助下,又坚强地生活了6年,辛辛苦苦地抚养了几个孩子6年。6年之后,她不再坚持了。她不是不想坚持了,而是她的坚忍不拔到了极限,到了春蚕丝尽,蜡烛泪干的时候了。

1933年春,赵纫兰预感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但丈夫还没有安葬,于是她来到北京,请求北大出面为丈夫举行葬礼。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可能为了安全的考虑,不想把葬礼的声势搞得太大,想走比较近的西门出城。但赵纫兰坚决不同意,她说:“李先生生前为人民做了许多事,又死得这么悲惨,马马虎虎地出殡,我于心不忍!”

李大钊终于在就义6年之后,被安葬在了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

自己的心愿已了,赵纫兰再坚持不住了,一个月后她病倒了。

1933年5月28日,是李大钊下葬后的“五七”,这天也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诗人屈原的忌日。难道这是一个巧合?在这个非比寻常的日子里,年仅49岁的赵纫兰不再坚韧,她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根据赵纫兰的遗愿,她最终被埋葬在了爱人李大钊烈士的身边。

赵纫兰去世后,安葬于在李大钊的墓地左边

“纫秋兰以为佩”。赵纫兰是在端午节这天,踏着诗人屈原的足迹走的,她从《离骚》走来,也理当回归《离骚》……

赵纫兰的短暂一生,为丈夫而牺牲了自己的所有,为爱人、为儿女把坚忍不拔做到了极致;最后又为爱情而殒身,又把对李大钊的忠贞不渝做到了极致!

(注:笔者在外地谋生,因疫情大半年未回家。最近到家后,发现家里放的三盆花,一盆死掉了,一盆半死不活,蔫了;仅一盆活得好好的,虽也干了一片叶子,但整体上依旧郁郁葱葱,非常精神。这是一盆君子兰。兰花之所以被誉花中君子,就因为她不但美丽,而且坚韧。笔者感慨,遂做上文,以纪念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女士,她当同李大钊先生一道名垂青史!)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参考资料:《李大钊传》等。

搜索更多有关“赵韧兰和李大钊:赵纫兰,15岁嫁李大钊生8子女3个夭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