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龙猫不是龙是只猫 只要龙猫一直在我们就不是孤岛

人气:449 ℃/2023-11-30 22:52:57

那个灰扑扑、胖乎乎的龙猫又回来了。

它依然有着圆溜溜的黑眼睛,白滚滚的大肚皮,身段灵活,体型笨重,如果你在雨夜里借它一把伞,它就会送你一包橡果子,然后带着你腾空而起,去看高耸入空的大树,静谧的田野,枝蔓缠绕的树洞和幽深的森林。如果你问:“喂,你是不是大龙猫?”它不回话,一咧嘴就露出两排大白牙。

在豆瓣上,超过50万用户标注看过《龙猫》,电影评分高达9.1。今年7月,龙猫30周年展览在上海布展时,每天有超过两千人前去参观,他们在雨中静候入场,队伍有二十几米长。12月14日,当这部诞生于1988年的宫崎骏经典电影终于登陆中国荧幕时,还有近12万人在豆瓣上留下了“想看”的意愿。

真奇怪,明明三十年过去了,当初被它骗得团团转,以为森林深处真的有守护精灵,从高处滑落的小孩总会被软绵绵的大肚皮托住,以及大声笑可怕的东西就会跑掉的那群人,早已经成为了知道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王子和公主的结局也不一定是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大人。可龙猫还是那样,只要咧嘴一笑,所有人就回到了童年。

田园牧歌

影片讲述的故事太简单了。

因为要给生病的妈妈找一个环境清幽的居住地,爸爸带着两个女儿小月和小梅到乡间生活。在父母无暇陪伴的日子里,两姐妹撞见了森林的守护者龙猫。他们互相帮助,交换礼物,听雨水敲击伞面的声音,等待种子破土发芽。在绿油油的田野里,两个小女孩和龙猫,一起过着田园牧歌般的浪漫生活。

但是这个大家伙的出镜率,与影片的名字不太相符。一小时三十分钟里,龙猫只出现了四次——与误入森林的小梅初识,在雨夜的公交站陪伴两个孩子等待晚归的父亲,带着两姐妹坐在森林之巅俯瞰,帮助一家人寻找迷路的小梅。

很多观众期待《龙猫》,但又不仅仅是喜欢龙猫,更多人是被龙猫所生活的森林和乡村打动。

宫崎骏的电影总是热衷于讨论人类与自然。在《龙猫》中,除了主角们的形象属于卡通造型,宫崎骏运用了完全自然写实的手法构建了一幅田园风光画,每一帧画面中出现的植物都有着严格的考究。盛开在田埂上的黄色鸢尾花,花园里灿烂的洋甘菊,风一样地跑过田野时路边摇曳的蒲公英和四叶草,铺满青草的河滩,所有情景的刻画,让荧幕前的人闭上眼,几乎就能闻到玉米成熟的季节里,太阳暖烘烘的味道。

据植物学家分析,左上角黄色的小花可能是酢浆草,右面深红色的是蛇莓,左下角呈喇叭状的,则可能为紫堇花

《龙猫》开启了一扇门,让我穿越回很多年前那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寒暑假。我丢开家庭作业,一股脑扎进姥姥的家乡。在那个小小的天地里,邻里之间宛如亲人,乡民相互照顾体谅,人们凭着土地的力量自给自足,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我在夏天爬树摘桑葚,冬天围着火炉烤地瓜,钻进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撒丫子乱跑,看牛羊产崽,和表姐怄气,跟着大人坐在门廊外,一边吃冰西瓜一边担心钻石一样的星子如果落下来,会不会把我的脑袋砸出一个池塘一般的坑洞来。然后不知不觉就在大人家长里短的夜谈中睡着了,一觉醒来,表姐神秘地冲我眨着眼:“我们昨天抓得小蝌蚪,变成青蛙跳走啦!”

《龙猫》也把我带回了某一年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晴朗的秋日,到处是牵着小孩来认识生命起源和物种丰富多样性的父母。年轻的男子说,宝贝你看,长着胡子的是山羊,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后都会在后山放羊。蒜苗一样高的小朋友胖胳膊指向写有“家鸡”字样的标牌,晃着脑袋问:“什么是家鸡,养在家里的母鸡吗?我们的家可以养母鸡吗?”

这个没机会在乡间田野里打滚的小孩子一定不知道,现实是,在北京的八个主要城区,连高度超过35厘米的狗也没有定居的机会,更遑论是其他家禽。宫崎骏说:“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

被钢筋水泥和电子玩具包裹的孩子们可能已经丧失了与精灵交流的能力和机会,城市化的弊端如同月球的另一面,藏匿在无人知晓的时空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在《中国在梁庄》一书中,记录了家乡几十年间的变化——铺满荷叶的坑塘变成恶臭的死水,肥沃的河滩被采沙工业摧毁,年轻人作别父母和幼子,前往大城市成为工业化社会的一个螺丝钉。有人永远离开了乡村,有人挣了一点钱后返乡在黑色的淤流旁盖起气派的新房子,然后继续在“城市打工”和“乡村消费”之间周而复始。对于农村人来说,城市不是他们的家,而乡村也逐渐成为了遥远的、没有情感的空壳。

宫崎骏用充满着大自然气息的日本农村实景和超凡的想象力,营造出了最质朴的乡村风味。在都市小孩的眼里,那是个陌生又无从想象的诗意时空,而对于1988年的那一辈观影人来说,那里封存着他们回不去的故乡,以及穷极一生追逐的乌托邦。

毛茸茸的家伙们

没有人能够抵抗毛茸茸的家伙。

那只憨态可掬的龙猫,第一次出场就在睡觉,被摔落在自己大肚皮上的小女孩吵醒后,也只是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便又沉沉睡去。它下雨的时候会带着一顶荷叶小帽子,要回家时总是会吼来自己的猫巴士,不会讲话,行踪神秘,独来独往,清冷傲娇,跟它做了几十年邻居的村民们从来没有机会见到它的真面目,可当孩子送给它一把小雨伞,它就会掏心掏肺得向你捧出整片天空和林海。

据说当初在做角色设定的时候,宫崎骏故意让龙猫的眼神不对焦,两颗圆圆的眼睛呆呆地望着一个方向。虽然身躯巨大,还长着锋利的牙齿和指甲,但灰扑扑的样子和呆呆的大眼睛,总让人觉得无害且可爱。

龙猫形象自推出以来就大受欢迎,周边产品的售卖甚至一度扭转了电影上映初期因票房不佳而造成的亏损,而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龙猫依旧长盛不衰,成为吉卜力最受欢迎的周边形象以及工作室标识,人人都想拥有一只“多多罗”。

龙猫形象的走红不是偶然,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也不只是电影中的这个大家伙。事实上,猫这个物种,在都市社会里早已摆脱了捕鼠的功能性存在,它成为了无数独居青年的“主子”,光是躺在太阳底下呼呼大睡,就足以让人的心柔软得化成一汪水。

被誉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在原创短视频涨潮之后,很难再通过一颗小石子掀起一场海啸。但是在b站上,她的个人账号“papi酱的大咪和小咪”坐拥50万粉丝。视频的内容很简单,高冷的白猫大咪和话唠橘猫小咪吃喝拉撒睡的日常,但每条视频的播放量几乎都能逼近20万。最能体现观众心理的是条一闪而过的弹幕:

给我一只大咪或小咪,我就能熬过这个失业又失恋的冬天。

Papi家爆炸可爱的大咪和小咪

疯狂吸猫的浪潮不只在线上。自第一家猫咪咖啡馆在台湾开张以来,这股潮流已经蔓延到包括纽约、东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喝着咖啡抱着猫,成为年轻人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之一。逗猫、吸猫、云养猫,毛茸茸的小家伙们带来的愉悦程度和屏幕大小无关,这种生活方式看上去前所未有,但究其根本,却与萌文化、丧文化、治愈文化以及城市空巢青年密切相关。

有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分析,眼睛大又圆,脸小,柔软,这种出厂设定天然就符合“走红”的标准。慵懒、孤高、独来独往,猫的个性恰如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高度吻合之外,猫往往还提供着不求回报的陪伴。在社会剧烈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带给年轻人的自由度只是附加的胡萝卜,青年群体普遍且持续存在的焦虑、无力、孤独、冷漠无从搁浅。飞涨的房价让人望洋兴叹,恶化的环境增加了健康隐患,越来越普遍的加班现象在无情地挤压个人空间,令人头痛的通勤时间让散落在大城市的朋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

不久前,浙江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因毕业论文选择研究“吸猫群体”而被推上了微博热门。在她看来,作为一种来势凶猛的亚文化,吸猫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精神******”,“他们希望能借此逃出或是暂时摆脱不堪负重的现实生活,钻进异次元通过猫获得心灵陪伴,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过,《龙猫》中的两姐妹,倒是暂时不必体会城市空巢青年内心的百转千回。但作为高度依赖家庭的未成年人,她们却长久被一块叫做失恃失怙的乌云笼罩。

影片中,母亲因为感冒而要推迟出院的消息击垮了一直乐观坚强的两姐妹,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父亲忙于工作,母亲生病住院,宫崎骏在山明水秀的乡野里,描绘了一对缺少父母陪伴的少女的孤独和无助。

或许是出于巧合,同样讲述女孩和“萌宠”故事的电影《狗十三》,与《龙猫》同一档期上映。影片中那个父母离异、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十三岁少女李玩,在接受狗,失去,再接受,再失去的过程中,被迫完成了一场极具摧毁性的成人礼。

将底色沉闷的《狗十三》和明亮温暖的《龙猫》对比分析,是一件太残忍的事情,但无论是依赖着龙猫的小月和小美,还是把小狗视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李玩,缺少家人陪伴的孤独与不安全感,在那些毛茸茸的小动物面前往往可以得到消解和软化。而那些来自成人世界的无助与烦恼,似乎也能找到轻松的解决方案。两位导演通过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传递出相似的价值观:家庭归属感的重要性以及亲情的不可替代性。

但生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永远不完满。于是只好在群星闪烁的夜晚,盼望远处的树梢上能站着一只吹埙的大龙猫。长夜漫漫,但好像只要它在那儿,我们就都不是孤岛。

搜索更多有关“龙猫不是龙是只猫 只要龙猫一直在我们就不是孤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