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福建熏鸭的由来:即将遗忘的民俗放广鸭

人气:459 ℃/2023-12-04 00:12:45

南方各地有放群鸭的习惯,对于放群鸭,叫法不同,湖北叫“放群鸭”,在《湖北红安七里坪地方志》有“居家喂鸭的不多,但有放群鸭的,离家野宿,周游稻田、水面,以野食为主。”短短的几句话点明了“放广鸭”的“关键词”。

湖南一带有叫“牧鸭”的,湖南《澧县民俗简述》如此描写:“群鸭多为游牧,牧鸭人四处为家,用篾制鸭棚住宿,用篾栅栏圈鸭,昼放夜圈,人们称他们为鸭古佬。”写得很细,连“鸭古佬”都写上了。

叫“放广鸭”是比较特别的,那是江西永新语系比较特别的缘故。井冈山的关北属于永新语系,也叫“放广鸭”。

南方水资源丰富,湖河渠沟纵横,水产养殖业是重要的生产方式,放鸭子更是无比寻常的一种谋生方式。

鸭分三个成长阶段,幼鸭、中鸭、肉鸭。这三个成长阶段的饲养方法各有不同。

开春后,“放广鸭”的就到孵蛋人家清点鸭苗,把鸭苗运回村里,在村前的水塘边搭起一间鸭棚,然后用竹篱围起一个圈,圈子内水面和陆地各占一半,让鸭子可自由地下塘喝水、洗毛或到岸上梳理羽毛或者打盹。幼鸭的食要精,将大米煮成米饭,然后把剁碎后的小鱼小虾或螃蟹和米饭混杂一起,到了晚上,便把小鸭赶上岸,集中在棚子里干燥的地方,棚里点上若干个马灯,一是保温,二是防老鼠,因为老鼠见到光亮就不敢出没。为了防止其他动物的侵袭,晚上“放广鸭”的都要轮流守候。

为了保证圈养场地的净洁,10天左右得变换一次场地。鸭子一天天长大,喂鸭的饲料也不断变换,幼鸭阶段喂米饭,然后变换到喂煮熟了的谷子,当发育到中鸭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喂生谷子。待鸭翅膀长硬后,“鸭胗点火烧”,消化极快,食量极大,不再圈养了。这时的稻子正是扬花期,鸭群赶到稻田里会影响水稻的产量,牧鸭场就选择在沼泽地,那里的小鱼小虾、藻类是他们最好的吃物。

牧鸭和牧羊有不同之处,牧鸭人称“鸭司令”,牧羊人最多称“羊倌”,而且此“倌”非彼“官”。相似之处,都要转换牧地,这一带沼泽地的吃物被鸭子吃空了,就要转换牧地。鸭棚是牧鸭人的家,随着牧地的改变,棚子也不断地搬家,棚子虽然简陋却能避风雨。白天,“放广鸭”的穿蓑衣戴斗笠,为把鸭群赶到吃物丰富的滩涂,手持着六七米的长竹杆,长竹杆的顶端系着一块红布条,不停地吆喝、吹哨子,等到鸭群集中寻吃时,才得闲到河边舀来清澈的河水,洗锅淘米,就地挖个坑,安下沙锅生火做饭,还可打上几个破壳蛋炒辣椒,可谓是真正的风餐露宿。夜晚,皓月当空,万籁寂静,广袤的田野上唯能听到的是劳累后“放广鸭”的鼾声。

“放广鸭”,是个明轻暗重的活,既捆人、又辛苦。泥里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天晴还好说,遇到风雨,要顶风冒雨,穿蓑衣,戴笠帽。春夏秋三季,天天要把鸭子赶出去放,大雪天,哪里也不能去,呆在鸭棚里,与种鸭为伴。鸡是白天生蛋,鸭是夜里生蛋,每天早晨,“放广鸭”都要钻进鸭棚去捡蛋,一股气味难闻也得闻。

光阴如箭,炎热的夏季来临,这时的鸭子已长成了肉鸭。收割后的稻田是一片丰富的牧场,稻田里有水稻扬花期养肥了的小鱼、小虾、田螺等,还有收割后田里掉落的稻谷。食物丰富极了,这段时间几乎无需给鸭群添饲料。但要看管好鸭群,鸭群就怕混和,要是混为一体,那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数。每年收割二晚季节,江西上饶都有几十群多群鸭子辗转千里 “下扬州”。一群鸭子少则八九千只,多则一万五六千只,可以想象多么壮观!经济既节省了大量鸭饲料,也肥了大片农田,真是“双赢”啊!夏收结束,“放广鸭”的把鸭子、剩余的鸭蛋就地卖掉,背着行装回家了。(作者:袁晓赫)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大井冈微信公众号:dig0796

井冈农夫(大井冈网副主编)

搜索更多有关“福建熏鸭的由来:即将遗忘的民俗放广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