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反季节种植芦笋一亩利润:黄河滩上种出3000亩绿芦笋

人气:426 ℃/2024-08-11 22:16:04

在郓城县李集镇常楼村西的黄河滩上,有一片面积1100多亩的芦笋种植基地。4月24日,一场春雨过后,在基地内放眼望去,只见一株株芦笋鲜嫩翠绿,随风摆动,田间有10余个村民正在忙着采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芦笋基地,合作社全部芦笋基地加起来有3000多亩,已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郓城县久源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化月说。

基地内的芦笋正是采摘时节。常化月说,田里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滴灌设备让芦笋种植变得越来越容易。

常楼村是常化月的老家,他高中毕业后就来到北京打工,从事电子软件销售工作。“在北京也有不错的收入,但心里总想着老家的土地,想着怎么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情,让老家的人一同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39岁的常化月说,9年前,和同在北京创业的哥哥商议后,常化月决定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再创业。

回乡包地试种200亩芦笋

常楼村地处黄河滩区,地多水足,而且无污染,很适宜种植作物。多次考察后,根据家乡土壤气候条件,常化月最终选择了绿色健康、市场需求大的芦笋作为种植品种。“芦笋是高端蔬菜,市场缺口大,还可以冷冻,深加工做成茶、酒、保健等产品。我们选的是绿芦笋,像种庄稼一样简单,比白芦笋种起来省事,而且口感更脆嫩清甜,一点不发苦。”常化月说,芦笋是多年生作物,第一年种上后,能生长15-20年,生长时间越长,出的芦笋越多。“从第三年盛产期起,管理好的亩产鲜绿笋1000多公斤。”

村民正忙着采收芦笋。

2012年7月,常化月流转了200亩黄河滩地开始试种芦笋。“这儿都是沙性土壤,渗水快,正适合芦笋怕涝不怕旱的特点。”常化月说,芦笋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及改良土壤作用,是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想作物。“种上芦笋后,这一片沙地再也没起过沙尘。”

更让常化月惊喜的是第二年。2013年秋后,采收的绿芦笋卖完,一算账,去掉药肥、人工和流转土地租金,200亩地的纯利达到了137万元。“当时市场行情好,收购价格也高,亩均纯利有7000元左右。”

新技术助力3000亩芦笋

初试成功,更坚定了常化月创业的信心。“我和哥哥商量后,我们花了3个月的时间从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找专家论证,最后决定扩大规模,我哥在北京负责芦笋销售、技术支持和对外联络,我在种植基地负责日常管理。”常化月说,2013年,他在老家成立了芦笋种植合作社,注册了公司,并在当地镇政府的协助下逐步流转了3000亩黄河滩作为芦笋种植基地,现年产绿芦笋2000余吨。

为解决芦笋种子受制于国外的难题,常化月还请来北京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芦笋育种专家,成立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国内外80多个优质芦笋种质资源,建立芦笋品种资源圃,并探索出“原土消杀直播育苗”、“水肥诱导限根”、 “智能化管理”等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芦笋种植技术的空白。目前,常化月的基地所产芦笋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国家无公害产品”的标识认证,合作社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示范农村合作社”和“国家示范合作社”。

大棚芦笋长势旺盛,错季上市,一个大棚一年能挣四五万元。

“我们还从去年尝试大棚种植芦笋,不仅延长了采摘期,还能实现芦笋冬季的错峰生产,让芦笋卖上更高的价格,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1米多高的芦笋秧正舒展着翠绿娇嫩的枝条,旺盛地生长。常化月说,合作社现有11个芦笋大棚,每个大棚占地5.5亩。“大田的芦笋一年采两茬共120天左右,大棚一年可采四茬,采摘期长达160天,错季上市,效益很好。产量稳定后一个棚年产绿芦笋4500斤以上,平均价格10元/斤,纯利4.7万元以上。”常化月介绍,现在3000亩露天芦笋种植基地和大棚全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铺设了滴灌,用上了智能化管理。通过手机APP,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就能进行水肥精准管理,实现了芦笋轻简化种植。

规模种植成就芦笋集散地

为了打开销路,常化月还凭借之前的IT工作经验,建立了“中国芦笋交易网”,在网上联系芦笋买家,开拓出新的市场。目前,除向6 家芦笋加工厂和北京60余家超市供货外,还同时销往济南、广州、南京等地批发市场,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基地还建起交易市场和5个容量500吨的绿芦笋保鲜库。产量稳,配货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拉货,交易市场也逐渐成为周边绿芦笋的集散和批发地。

村民给采收后芦笋切根,再分类包装,打工一天能挣130元。

“过去想种担心卖不了,现在有基地指导技术,敞开收购,我只管种植和采收就行了。”郓城县李村镇李村营村村民李海滨加入合作社后种了26亩芦笋,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挣了10多万元。“目前,全镇已有多个村的140多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免费的种植培训班,教村民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技术,采摘的绿芦笋也全部收购,避免了种植户的风险。”常化月说。

3000亩基地田间管理、芦笋采摘、切根分类、打捆包装等工序每年用工量需要3000多人次,吸引来周边不少村民务工。“我给芦笋切根一天能挣130元。在家门口干活,家里啥事也耽误不了。”在芦笋加工车间,正忙着整理芦笋的李集镇梁楼村村民罗桂梅说,她常年在此务工,一年工钱2万多元,再加上7亩地流转租金,一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适时割掉老化的芦笋秧能促使根部发出更多的笋芽。

现在,常化月种出的3000亩芦笋,已成为黄河滩上一道充满生机的风景线。“合作社还要扩大规模,打算建成万亩芦笋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芦笋产品深加工,做成芦笋茶、酒、饮料等高端产品,提高芦笋的附加值,逐步形成一条绿色产业链,打造出黄河滩绿色芦笋品牌。”常化月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石鹏志 通讯员 赵考壮 严祥荣

搜索更多有关“反季节种植芦笋一亩利润:黄河滩上种出3000亩绿芦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