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痛分娩和进口无痛分娩区别,无痛分娩欧美普及90,而国内为何7成准妈妈宁愿疼痛也不选
“无痛分娩”起源于国外,至今有100余年的历史,目前它在国外已经应用很普遍,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
我国起步较晚,在2004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享受无痛分娩产妇比例不足1%——我国推广无痛分娩》显示我国1%都不到。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提出在全国开展分娩阵痛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目前我国无痛分娩整体比例不到20%,在在分娩镇痛的推广医院也仅占到30%~40%之间。
与此同时,中国的剖腹产率却高达46.5%,位居世界第一,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上限。
在些先不分析原因,告诉大家结论:无痛分娩无论是对产妇还是对胎儿都是安全的,并且是国家目前所大力推广的分娩方式。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椎管内分娩镇痛。
******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药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由产妇根据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给药,镇痛泵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
整个过程严格地给予镇痛药物,不影响子宫规律性收缩,可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传递,但保留子宫收缩和有轻微痛感。
“无痛分娩”并不是整个产程的无痛。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分娩镇痛是在宫口开到2~3cm时进行椎管内阻滞,让难以忍受的子宫收缩阵痛变为可忍受。
分娩疼痛是人类可感疼痛的最高值,然而长期以来,分娩疼痛被认为是产妇理所应当经历的疼痛。加之我们对这一方式的陌生与误解使我们通常只会在剖宫产与顺产之间做选择。
2017年8月,“陕西榆林产妇跳楼身亡”事件,是近年来因为分娩的疼痛而引发的最大悲剧。事件发生后,医院和产妇家属各执一词,纷纷拿出证据“脱罪”。抛开对错而言,那时我们极少知道还有无痛分娩这一生产方式。
在我国无痛分娩社会普遍认识度不高,而有所认知的人却往往还存在误解。
- 误解一:无痛针影响胎儿发育
很多孕妈妈担心无痛针是种******剂,会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其实无痛分娩针所使用的******浓度只有0.125%左右,这微量的******成分从母亲身体内进入,经过母体的吸收和分解,再从胎盘传输到胎儿体内,并不会对胎儿形成影响。
- 误解二:无痛针会让产妇无法用力,影响顺产对孩子的挤压感
无痛针只是一定程度上帮你减少疼痛的压迫,而且都是在生产的后续阶段才会打的,前期的用力发力不受影响,而前期胎儿头部使劲往外顶的压力就足以锻炼他们头部的挤压感,后期无痛针打入之后,胎儿应该也是呼之欲出的状态了。
- 误解三:无痛针会导致产后腰疼
这种观念可能来源于剖宫产,但在实际研究中无痛分娩并不会形成这样的后遗症,针头的插入,加上少许******的麻痹,会出现短时间内的疼痛感,但随着******作用消失,这种注射的疼痛也就没有了,是不会对日后的正常生活产生危害的。
无痛分娩使用的******剂与剖宫产所使用的是一样的,但******药的浓度较低,相当于剖宫产******时的1/5~1/10,并且使用方式也不同。相对于后者,无痛分娩对******剂的使用要安全很多。
另一原因则是医院管理政策和缺乏******师导致的。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对分娩镇痛没有额外的收费标准,只能按照硬膜外******的标准来收费,******师参与到一台剖宫产手术中,半小时就解决了。但是参与到无痛分娩的话,******师和医生要一直看着产妇十几个小时,而收费是相同。
这便让医院没有动力去推广这一生产方式,这就出现了在很多医院只会问产妇女是顺产还是剖宫产,而不会建议无痛分娩。
其次,无痛分娩需要大量******师,然而目前总体上医院******师数量仍较少,在维持正常的手术******所需要之下并无充足的******师参与到耗时又耗力的无痛分娩之上。
无痛分娩的费用问题
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医院不同无痛分娩的收费也不同。以广州三甲医院为例价格在1000-1500之间,并且一般没有列入医保范围(只有少数地区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相对于普通顺产整个分娩包括住院总费用在报销后仅在数百元之间,也算得上是比较高的一笔支出。
我们都说母爱伟大,当宝宝一声的啼哭宣告他来到世界,但妈妈此时却已是流干了泪、汗湿了裳、喊哑了声、虚脱了力。也正因为妈妈的辛苦,我们更希望她能更轻松的让宝宝来到世界,不要让初始的爱便是伴随着眼泪。
(觉得有用请收藏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普及这一生产方式。专业育课题请关注亲子育儿始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