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一条狗的使命有意思吗?一条狗的使命隐喻叙事下

人气:251 ℃/2024-04-11 12:37:13

狗作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人类生活的场景中始终伴随狗的身影,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电影时代中题材领域的不断开拓让“狗”作为影片中的叙事主角。因为其天生的通灵性使其在参与人类生活中打开了一条观察人的神秘情感通道。1935年,威廉·A·韦尔曼执导的好莱坞电影《野性的呼唤》开启“狗”题材电影的大门,至今已有50多部同类作品。

《野性的呼唤》

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在采访中道出童年时期与狗的亲密相处是其创作源泉,自豆瓣评分9.4《忠犬八公的故事》后时隔八年再次操刀,尽管也很成功但却望尘莫及,以至于2017年《一条狗的使命》被调侃道:“一条狗的使命就是帮助主人脱单。”我却认为无论是在内容手法还是主题上,《一条狗的使命》都具有突破性,更加丰满。

《一条狗的使命》以“狗眼看人”的独特角度,将人退居次要位置,讲述了小狗贝利在四生四世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生命使命,依然忠诚,依然天真,最终回到最初主人伊森身边。

《忠犬八公的故事》给予我们的是质朴的感动,而《一条狗的使命》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是隐喻叙事下对于多个主题的诠释,诠释中对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反省与建议。

隐喻叙事挖掘独特内涵

狗与人类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但程度不同的情感本能,如忠诚、快乐、悲伤等,这种互通性使得此类作品通常“借狗语,言人事”,而任何题材的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最终的归属是人 ,狗只是一种隐喻载体。《一条狗的使命》中狗与人共同参与叙事,共享情感经历,在以狗为主要视角的背后,实际上是以人为主的隐性叙事。

在小狗贝利的天真、滑稽、忠诚的四世经历中,导演有意识的借用狗的视角审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而思考狗的背后关于人的内心。《一条狗的使命》正是在线性叙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隐喻叙事方式使得影片更具张力,展现了挫折、爱情、家庭、个人等困境,以爱的关怀消弭现实中不幸。

1.视觉隐喻背后故事的延长,短暂的镜头蕴含深厚的内容

影片时长101分钟却要讲好四段不同的故事,显然部分镜头所容纳的内容往往大于镜头本身。

画面在贝利陪伴童年伊森玩橄榄球时,用一个长长的慢镜头过渡到少年伊森橄榄球赛,主观镜头下传递出:对于伊森的成就贝利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来说贝利指引、陪伴、见证了伊森的人生方向,而橄榄球代表着梦想。

一场大火,伤了伊森的脚,也烧毁了理想与爱情。仰视镜头中抛起的橄榄球挂在树上,是贝利无法探到的距离,也隐喻了伊森从此与梦想的距离。而他对汉娜爱情的拒绝其实是以自我认知为中心下对于爱情的一种世俗化,将它赋予了物质上可衡量的标准。

其实人生,并不是一道写好的程序,总是有很多意外打破原来的规划,朝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爱情,也不总是锦上添花,也要同甘共苦,可以统称为挫折,而内心要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伊森上学离开的那天,贝利疯狂追着伊森的车,此时影片响起悲伤的音乐,镜头反复切换于车与贝利之间。镜头切换的背后是告别的不舍,是挫折后对过去的再见,是必须接受新的开始。每个人都在再见——启程——新的再见——新的启程的反复中越走越远。

第二世中作为一只名叫艾丽的警犬,一生荣耀。从它的独白与视野中的全家福照片可以想象,主人卡洛斯由幸福到冷漠的过程,影片昏暗的色调将他的脸沉入黑暗。而后艾丽的救主触动了卡洛斯,此时我们看到了卡洛斯脸部的特写镜头,唯一一次存在于阳光中,明暗镜头对照下暗示着他的生命中重获爱的温度。

正如艾利温暖每一世的主人一样,每个人都应有温度的,有爱,有微笑,于不幸中更应如此。

2.独白隐喻贯穿整个影片的思考,狗比人简单

独白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存在?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是生命中的全部意义吗?不!不可能这么简单!”

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中狗的独白明显要多于片中人物的语言。影片开始就为我们抛出了艾利的疑问,这也是隐喻每个人关于生命意义的疑问,事实上又有多少人思考清楚了呢?

艾利经历了四段不同的命运看到了消沉的伊森、狼狈的父亲、冷漠的警察、孤独的黑人女学生、整天硝烟四起的穷困家庭的潦倒。而这些人在本质上都是一类人:无法走出过去的人。伊森无法释怀橄榄球与爱情、父亲无法放下一时的失败 、警察无法走出过去的伤害、黑人女孩无法突破自我。

木心在《素履之往》中写到:“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影片中的人生看似都有一件执着追寻的事,但却活成了最难看的样子。生命的意义真的不简单么?不简单的是赋予的过程,而这一动态向前的过程中如果只盯着曾经的一点缺陷,错过的可能是对于未来的热爱,正如贝利始终带着爱治愈每个主人,却从未纠结于失去伊森而是一路向前寻找。

独白二:我决定,我要养一只伊森。

在现实世界中,种种追求,反而忽略了复杂世界的简单声音。影片中当伊森救下贝利并请求父亲收留时,导演此处将狗赋予了人的感情及语言,观众不禁一笑。人养狗变成狗养人的背后隐喻的是贝利决定用它的一生来呵护它心中的“孩子”,这是它的使命。

狗做到了人却没有,伊森放弃汉娜选择自尊,那对年轻夫妇放弃贝利缓和关系,最终在各种权衡下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独白三:“我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伊森喜欢我,妈妈喜欢我,爸爸喜欢我,超喜欢”

影片中贝利这一处内心独白将自己的地位取决于主人喜欢,实际上也是隐喻伊森爸爸的独白,将生命意义的定义完全交给了工作的成功与外部世界的评价,最终上演了狗狗大闹晚餐的讥讽式画面,这也是为什么一次工作的失败就轻易否定父亲的自我内心。而我们始终要掌握定义自已的主动权才能爱自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幸福

影片中,狗的生命状态与人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相互隐喻的关系。狗是人类的镜像自我,人在与狗的互动交往过程中,能在狗的身上对自我进行反思。《一条狗的使命》正是通过此类叙事以及表现形式来表达荧幕外的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现实世界。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有温度的个人主义探讨

我们都知道美国短暂的崛起历史,致使其文化具有多元性,许多文化根源于基督教《圣经》乃至西欧文明。而美国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及其国家文化的浓缩,自然而然充斥着主流文化之一——个人英雄主义。但究其根本,个人英雄主义首先来源于希腊古典哲学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将个人本生作为最高价值,强调个人的自信、认知、尊严以及个人的决定权等。但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把握度非常重要。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一条狗的使命》主题就是贝利在影片最后强调的“及时行乐”,其实它想表达的不止于此。

《一条狗的使命》中如果仅仅劝告人们活在当下,那么贝利为何要执着于让伊森认出它,而伊森又为何对汉娜念念不忘。贝利与伊森其实都是个人主义在影片中的写照。贝利轮回四世却唯独想要回到第一个主人身边并被认出,其实就是一条追求自由选择的道路,是个人主义的正向举例。

贝利让伊森认出自己

影片不仅在表现个人主义,也在反思个人主义。伊森在腿伤后极度否定自我、否定爱情,以“我”的意识为主导选择分手;尽管伊森的父亲将定义权交出,但他认为工作定义成败本身也是基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的个人主义。

这实际上就是在质疑个人主义,当我们处于束缚中时,个人主义是一把劈开牢笼、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宝剑。而当我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选择时,个人主义反而让我们一叶蔽目,无法走出自我的世界,成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刺。

随着周遭的变化,文化的变化,过度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人的狭隘、冷漠。导演让贝利最终促成伊森与汉娜的的再次相遇,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既关注自我又放眼世界与爱结合后的个人主义更加温和,这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个人主义。我想这样解释导演的活在当下更加妥帖。

狗作为人文主义爱的象征,从个体生存的现状以及人生困惑中去帮助人们寻找自我存在最合适的状态,也是《一条狗的使命》中贝利传递出的温度。

回归现实,个人主义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网上有一个段子叫做:“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这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下甜蜜的负担。我们很容易根据自我的认知与经验对世界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判断与生活中的种种“权利”结合时容易形成一种压迫。

在生活中这样的压迫极容易造成好意的曲解与矛盾的升级,时常跳出自我,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好个人主义的度。

当个人主义向内发展时便是对于自我的判断,如同一叶小舟置于坳塘它很大,置于汪洋大海却很渺小。生活中过度的个人主义将会使我们失去对于世界的参考,过度的高估或贬低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究有一天会痛苦的走出来。

搜索更多有关“一条狗的使命有意思吗?一条狗的使命隐喻叙事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