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养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跟着老鱼民做好这两条

人气:471 ℃/2024-05-09 13:07:23

鱼类养殖生产中,“病害发生”是困扰养殖业主的主要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本文谈谈有关鱼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如何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和如何科学认识、对待鱼病等问题,以利于推进鱼类养殖的健康发展。

要了解鱼为什么会生病,首先要知道疾病是怎样发生的?

鱼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后,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一切干扰鱼体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养殖水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鱼体自身的生理失调(物质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都可能引起疾病。换句话说,鱼病是病原、环境、鱼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者相互影响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 鱼病与病原生物的关系

鱼类养殖生产中常见的病原生物有: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原虫、吸虫、涤虫、线虫、刺头虫、蛭和一些甲壳动物)等。当病原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致病性(毒力)强时,就可使养殖群体中的一部分,即抗病力弱的群体首先感染和生病。

(二)鱼病与养殖环境的关系

鱼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统一的,鱼儿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地(池底)。如果水环境因子例如溶解氧、 pH 、温度、盐度等异常。当水质不能满足鱼的基本生理需求时,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鱼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 鱼病与鱼体自身的关系

首先,不同种类和年龄的营养、摄食、鳞片、皮肤、黏液层、内分泌等的差异,其疾病的发生与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不同种的免疫力(抗病力)和年龄大小并不一致。

其次,养殖群体中可能存在一些易感性个体。所谓易感性个体,即抗病力弱的个体。病原体只有当其入侵到抗病力弱的鱼体后,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治疗鱼病,实施“健康养殖”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

1.水源

水是病原生物传入的途径之一。水源不仅要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无人为污染物,同时要充足,理化指标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需求。在一些水源条件欠佳的地区,应采用封闭式的循环养殖方式,并实施水源的消毒处理,以保证水质水量。

2.鱼池

鱼池是各种生物(含病原生物)孳生和繁殖的场所。要进行鱼类的养殖生产,就必须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对室外土池应先清淤后消毒,以使鱼类在一个卫生的环境中舒适的生活。

3.严格检疫

检疫是指对养殖的苗种、亲鱼进行传染性病原生物的查验,按国家有关规定,输出方首先应做好;购入方可根据提供的查验报告进行复查,如发现问题,可拒绝输入,以防止传染性病原的输入、传播、扩散和保护本场、本地区养鱼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

4.实施消毒

为防止一些传染性病原生物的繁殖和孳生,在养殖生产全过程中应进行“四消”,即苗种消毒、工具消毒、饵料消毒(指投喂鲜活饵料)、食场消毒(投饲点或饲料台)。消毒方式以物理方法为佳,如紫外线、臭氧等;工具、饲料台和鱼池消毒等可用氯制剂(漂******、强氯精等)、甲醛液、氧化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季铵盐类(十四烷基 2- ******吡啶溴化铵等)。

5.建立隔离管理制度

养殖鱼池发现病害,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首先应严格隔离管理,以免鱼病传播、蔓延、殃及周邻。对其周围包括进、排水进行消毒,工具专用,捞出的死鱼及时销毁,对病鱼作出诊断,确定防治对策。

(二)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合理放养

放养的密度应根据所能提供的水交换量,设施的水平和技术,包括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来确定。例如采用液氧灌充氧,放养密度可比常规充气供氧提高一倍以上。

2.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溶解氧不仅表现在鱼类呼吸的直接需要,而且还表现在其环境上的需要。溶氧丰富,微生物可将一些有毒代谢产物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转化为无毒或毒性很小的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碳等。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3.不滥用药物

药物就有防病、治病作用,但同时也有毒副作用。用药应在对鱼病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并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选用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以保护鱼体和维持养殖环境的微生态平衡。

4.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常用的环境保护剂有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光合细菌和益菌素等。在开放式的土池养殖或水源条件差的地区(建立蓄水池)可以使用,以利于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抑制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的产生;补充氧气和钙元素,增强鱼类摄食,促进生长;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感染疾病。

补钙的产品有非常多品种。例如离子钙、有机钙和无机钙等。各种钙都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将上述钙加工为可溶于水的乳化钙,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于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吸收,同时还可以拿来拌喂饲料,补钙效果更好,迅速帮助硬壳。

(三)增强养殖群体的抗病力

1.培育和放养健康苗种

放养健康和不带传染性病原生物的苗种是养殖生产成功的基础。苗种生产期应做好:

① 选用经检疫不带传染性病原生物的亲鱼。

② 受精卵移入卵化培育池前用 50 克 / 米 3 碘伏浸浴 5~15 分钟。

③ 使用经沉淀、过滤并消毒后解毒的海水。

④ 切忌高温育苗和用抗菌素培苗保苗。

⑤ 使用的开口饵料或仔、稚鱼饲料要适口和保证鲜活和不腐败变质。

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对养殖鱼类免遭爆发性流行性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国外已有商品化疫苗和菌苗;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已试制孤菌菌苗,可以试用。

3.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平日操作应细心、谨慎,避免鱼体受伤,不为病原生物的入侵“打开门户”。

4.投喂优质适口饲料

优质和适口的配合饲料、科学的投喂方法能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劣质饲料不仅无法提供鱼体生长和维护健康的需要,而且还会导致抗病力下降;而投喂群、活小杂鱼虾,则往往会携带病原生物入池,使养殖鱼类易于感染疾病,所以应该转变观念,完全使用工业化生产的颗粒配合饲料。

5.降低应激反应

在养殖系统中,由于人为,如水污染、投饲的技术与方法等;或自然现象,如暴雨、高温、缺氧等因素的影响,常可引起鱼的应激反映。凡是偏离养殖鱼类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子,通称为应激源,而养殖鱼类对应激原的反应成为应激反应。但如果应激源过于强烈或持续的时间长,养殖鱼类就会因为自身能量消耗过大,而使鱼类体抵抗力下降,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的侵袭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引起疾病的感染甚至暴发大量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或养殖系统中,创造条件降低应激,是维护和提高鱼体抗病力的措施之一。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四)科学、合理用药

药物、食物和毒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界限,如某些维生素或氨基酸均为饲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当在日粮中缺乏时,把它们添加到饲料中也就成为药物了。由于所有的药物在用量过大时都会产生毒害,再药物与毒物之间存在着的是量的差别,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病时,一定要考虑到:

① 药物的两重性。

② 正确诊断,对症用药,切忌乱用药或滥用药。

③ 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

④ 注意不同养殖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的差。

⑤ 了解养殖环境,合理施放药量。

⑥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

⑦ 观察不良反应和是否会出现蓄积中毒。

⑧ 用药后认真查看群体动态,总结防治效果.

(作者:俞开康 "水花鱼"公众号配图并对内容略有修改)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取调水产品活动详情

搜索更多有关“养鱼常见病及治疗方法:跟着老鱼民做好这两条”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