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针亲身经历 聊聊让人又爱又恨的封闭针
骨科医生几乎每天都要跟受各种急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打交道。其中一大类疼痛的发病机理大同小异,即软组织慢性劳损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筋膜炎等。
对于这类疾病,当充分休养,康复理疗、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药等方法轮番上阵均收效不佳的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选用封闭疗法,也就是打“封闭针”。
有的患者一听说打“封闭针”,就皱起眉头,连连摆手,不肯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听说打“封闭针”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怕打“封闭针”会“上瘾”,担心其副作用。
这样的说法不在少数,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所谓封闭疗法,通常就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药混合后注射到病变区域。肌肉、关节、筋膜、肌腱等都可以进行封闭注射。大家对此的关注点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注射药物的安全性和注射方法的精准性。这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首先谈谈注射的药物,我们可能更在意其中的激素药物。医生平常说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质激素,这类激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既是形形色色过敏的克星;又以其免疫抑制作用广泛用于各种难治性皮肤病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封闭治疗中主要发挥其抗炎作用。
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因为使用剂量大和次数多引起,比如骨科常见的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引起药物性股骨头坏死和长期应用激素出现反应性骨质疏松。
封闭治疗的激素药量较小,药物作用在局部,且用药次数少(通常少于3次),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封闭疗法的药物并不神秘,除了选择合适的适应症(简单判断就是有明确的痛点,大片状的疼痛封闭治疗效果不好),治疗效果和封闭操作直接相关。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精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腱鞘炎的封闭如准确将药物注入肌腱鞘内,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