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一天能吃多少斤肉呢:大熊猫的,超能力
大熊猫是动物界中的顶级明星,在人类社会中,它是中国国宝、形象大使、动物外交官、摇钱树;在自然界中,它是人类挑选的旗舰种和伞护种,担负着艰巨的生态任务;另外,大熊猫还是一面“放大镜”,折射出社会上的部分问题。
我写过很多关于大熊猫的内容,有时候也对其颇有微词,认为其“好吃懒做”,享受了大部分保护资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熊猫粉”被捧上了天。
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大熊猫并没有做错什么,它只是一种动物,它本身只想在深山老林里安静的生活,它对人类赋予它的多重身份不感兴趣,却承担了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部分人讨厌大熊猫,其实是将它人格化了,把它当作不学无术的“富二代”,顶着国宝的名头,享受着超出常人的优越待遇,由此让人忿忿不平。
大熊猫“好吃懒做”并不是它的错,而是演化的结果,大熊猫吃得多、拉得多的“超能力”是其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大熊猫有多能吃?
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熊猫专吃竹子的历史可能只有5000-7000年,而非人们之前所认为的数百万年。在几千年之前,大熊猫的食物还非常多样,尽管目前大熊猫仍会偶尔开荤,但食物当中99%是竹子,包括竹叶、竹枝、竹笋,所食用的竹子种类超过60种。竹子完成了对大熊猫形象的改造,演化出来的伪拇指帮助其抓握竹子,为咀嚼竹子而配套的发达咀嚼肌使其变成了大宽脸,吻部比其他熊类更短,看起来更像猫。而且大熊猫改变食性的过程中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使它看起来懒洋洋的,性格也比其他熊类更温和。
是竹子将大熊猫变成了这副憨态可掬的模样。
在春季,大熊猫以新鲜竹笋为食。竹笋鲜嫩可口,它一天能花20个小时吃竹笋,能吃30-60公斤,平均下来每头成年大熊猫每天要吃约40公斤。而且大熊猫还比较讲究,它要把竹笋外面的皮剥下来,只吃里面较鲜嫩的部分。看过大熊猫吃播的都知道,这家伙嘴巴很刁。
在秋季它们的食谱以枝叶为主。在这个季节大熊猫每天采食11-13公斤,活动范围达到一年中最小,节省能量。
熊猫每天花10小时以上的时间吃竹子,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
对于大熊猫的进食本领,生物学家可是详细的记录在了“小本本”上。
《中国动物志》描述:“大熊猫的食量较大,成兽每昼夜要吃下15-20公斤的竹子。或边走,边取食,在沿竹林内的兽径中,比比皆是被啃断的竹子,遗下的枝叶和较新鲜的粪便。取食时,将箭竹从50-60厘米高处咬断,坐下来再用前爪握住竹茎慢慢咀嚼。有时,也会剥下竹皮后再食。”
可见,大熊猫是边走边吃,边吃边拉,简直就是移动的“伐竹机”。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吃得更好,这是武汉动物园晒出的大熊猫伙食▼
每天仅竹子就达60公斤,此外还有竹笋、窝窝头、胡萝卜、苹果,从8:30到20:30分七次喂食,从早吃到晚。
给大熊猫吃的窝窝头也不是普通的窝窝头,里面还有鸡蛋和大米。
当然啦,这只是动物园晒出的食谱,具体有没有落到实地还不好说,但大熊猫的开销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大熊猫保护中心的专家张和民在2007年表示:“平均一个熊猫,包括它所有的经费,包括保健类的方面,一只熊猫(一年)要10万人民币……如果不生病的话,五万块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平均下来要10万一只。”
正因为饲养大熊猫的费用如此高昂,导致一些动物园入不敷出,甚至有国家将千辛万苦租借来的大熊猫给退还了,参考新闻《养不起,马来西亚考虑提前归还大熊猫?》
不要觉得大熊猫吃得太好了,它可是动物界的“顶级流量”,是动物园的“镇园之宝”,能给动物园带来巨额收益,相当于公司里的销售冠军,怎么就不能享受了?
大熊猫吃这么多,当然拉得也多,不然肚子怎么装得下。
大熊猫有多能拉?
大熊猫本质上是食肉动物,拥有较短的肠道,而没有食肉动物那样复杂的肠道和胃,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薛正晟指出:“一般食草动物的肠道演化出独特的构造,可延长食物滞留在肠道的时间,以充分消化植物性食物;然而大熊猫的消化道却保留了食肉动物的特征,短、直、简单……”正因为大熊猫对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所以大熊猫才采取了“大量进食,快速排便”的策略,也就是“多吃多拉”。
竹子吃下去后会在大熊猫肠道里待8-12个小时,容易消化的竹笋最短,难以消化的竹叶最长。大熊猫对竹子的消化率不足20%,大熊猫粪便里绝大部分是未消化的竹子。大熊猫每15-20分钟排一次粪便,每次排便1-3团,每天排便约40次,吃得多的时候排便可达20公斤。正因为大熊猫的排便量如此巨大,所以一些人看出了商机,把大熊猫的粪便拿去造纸或者种茶叶。
大熊猫的活动强度很低,平均每天只移动400-500米,边吃边拉,每小时移动不到30米,家域大小只有4-8.5平方公里,能量消耗只有同体型哺乳动物消耗量的55%。
以养分低的竹子为主食,大熊猫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食和排便,看起来极不明智,所以网上总有人宣扬“大熊猫进入了演化的死胡同”、“没有人类保护大熊猫将会灭绝”,但各路专家都出来为大熊猫打抱不平。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2014年在《分子生物学与演化》杂志上发表《大熊猫并非演化的死胡同》一文,反驳唱衰大熊猫的言论。悉尼大学的营养生态学家查尔斯·劳本海默认为:“大熊猫演化成靠竹子为主要生计,便拥有了几乎取之不尽且少有竞争的食物来源。它简直就是生活在食物的海洋里!这是个卓越的演化策略,在很长时间里,大熊猫一直是成功的,直到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
大熊猫靠着中国茂盛的竹林,以及针对竹子演化出来的“多吃多拉”的进食策略,成功的挺过了一次次环境剧变,延续到了现在,然后凭借可爱模样,攀上了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从这方面来讲,地球史上没有哪种动物可以像大熊猫这样成功,看似憨厚笨拙的大熊猫,实则是生存竞赛中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