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孩子成年了父母打孩子合理吗?我爸打我,我就打弟弟孩子的

人气:201 ℃/2024-08-23 13:11:51

莓果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90后女子因为离异,每天虐打4岁儿子撒气,孩子趁房门没关跑出去,才被邻居发现后报警。当大人问孩子疼不疼的时候,孩子说了一句:“习惯了就不觉得疼了。”孩子满脸淤青,看着真让人心疼。

孩子作为一个弱小的一方,常常成为家庭争吵、愤怒的出气口。孩子何罪之有,为何成为暴力的阶下囚?

7月2日,法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结婚宣誓不打孩子”法案,该法案规定,父母不能对儿童使用侮辱性手段进行身体或言语暴力,这个法案将被写入民法典,并在交换结婚誓言时向夫妇宣读,主要目标是鼓励社会改变教育方式。 ​​

不要再拿“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借口,向孩诉诸暴力。其实很多人都是陷入了“踢猫效应”中,把自己受的气向一个弱小者发泄。

01、何为“踢猫效应”,生活中比比皆是

某经理因为儿子在学校虐待小动物被老师电话批评,这位经理感到非常气愤。他早上开车到公司,叫来业务负责人,训斥业务负责人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工作,将其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业务负责人出了经理办公室,召集来所有业务员,一个一个点名批评,每一个业务员都被他批的无地自容。

其中一个业务员回家,看到妻子没有做好饭,顿时气冲头顶,动手打了妻子。

妻子非常委屈,进房间看见在写作业的儿子没完成作业,便伸手一巴掌打在儿子脸上,儿子觉得脸上一阵阵火辣辣地疼。

第二天,这个儿子上学看到自己平常欺负的那个小同学,便又是一顿欺负。

那个小同学看到一只小动物,便一脚一脚狠狠地踢这只小动物,结果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打电话告知他父母。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而无处发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02、很多人都不自觉地陷入“踢猫效应”中而不自知

成为“踢猫效应”中的一环,无异于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自己又去惩罚下一环,让愤怒在一环一环中扩散。只要没有人觉察,这种恶性循环只会愈演愈烈,源源不断产生负能量。

中午在地铁站遇到一个中年人,中年人正面红耳赤地与人争执,大意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他,但对方并没有道歉。要求别人道歉本是正常的事,但中年人似乎非常暴躁,想要对方鞠躬道歉才行,他说:“我不小心得罪了人,连下跪都行,你撞了我,连鞠躬都不行吗?”

本来一句“对不起”就解决的事,中年人硬要对方鞠躬,原来他自己曾被要求下跪道歉,因此心里愤愤不平,找到别人的错处就要别人也付出同等代价。而此人和彼人并不同,此情景彼情景也不同啊,不小心撞到他的人也十分不解,于是双方产生争执,最后大打出手,直到协警赶到才将两人分开。

人对自己的情绪往往不加以觉察,除非专门从事情绪管理、心理咨询类的人员,他们会注重自己的情感来源,其他人都会不自觉陷入“踢猫效应”中而不自知,然后再找下一个人进行“踢”的行为。

如果我们看到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在自己生气时,看看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对下一个人宣泄。改变需要勇气,而这份勇气会让你更加强大,最终对你、对你的家人、你的孩子大有裨益。

03、不想孩子成为“踢猫者”,父母应懂得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大人可以觉察自己的情绪,清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孩子只会将这种情绪吸收,因此孩子是在这一环节中最受伤害的人。如果我们陷入“踢猫效应”,家长应该从自己这里将这个链条断开,不让“踢猫效应”继续下去,迫害自己的孩子。

案例:

幼儿园的维维被孩子们称为“霸王龙”,因为他经常看什么事都不顺眼,走路时踢踢小树苗,排队时推前面的小朋友,有时还无缘无故把小一点的孩子扑倒。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为敌,没有他不想对付的。

老师们找维维妈妈谈话,维维妈妈说:“我说他也不听啊,维维只怕他爸爸。”后来幼儿园老师才了解到,原来维维经常被爸爸打,每次维维爸爸喝完酒回来,维维都会莫名其妙地被揍一顿。维维妈妈说:“他爸爸压力太大了,我在家全职带孩子,他爸爸必须出去跑业务,他经常被客户灌得七荤八素,受了不少委屈,每次打完维维,他爸爸也很后悔。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啊。”说着说着维维妈妈当着几十个老师的面哭了起来。维维妈妈哭了一会儿,擦干眼泪问老师们:“不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嘛,维维就很怕他爸爸。但他根本就不听我的话,难道我也要打他,他才肯听我的话吗?”听到这话,老师们赶紧否定了维维妈这种想法,孩子的孝根本就不是打出来的,不要再拿“棍棒下出孝子”给自己打孩子找借口了。

分析:

维维爸爸因为巨大压力,没有宣泄口,回到家看到孩子就忍不住出手教训。因为打了孩子,维维爸心里又觉得内疚,便找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只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但对维维来讲,无缘无故挨一顿打没有丝毫意义,只会增加他对父亲的惧怕和愤恨,而维维也不懂得疏解自己的情绪,只能向花草树木和身边弱小的同学加以泄愤。

正确做法:

我们理解维维爸爸为了生计受了很多委屈,但这不能成为虐待孩子的原因。维维爸爸必须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从客户那里受的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宣泄完,再回家与妻子、孩子相处。比如,维维爸可以参加搏击俱乐部或者去健身房进行力量型的体育锻炼,将自己的怒气消耗完再回家;维维爸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将委屈写出来甚至哭出来,依此宣泄自己的情绪。

正因为孩子弱小,ta没有分辨事情正确与否的能力,因此我们大人更应该在孩子前面就辨别是否进入了“踢猫效应”漩涡中,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孩子当作释放情绪的宣泄口;同时当孩子也陷入“踢猫效应”中时,及时地将孩子引导出来,不要让孩子形成欺负弱小的性格。父母应以身作则,别再被“踢猫效应”牵着鼻子走,跳出来,从家长这一环开始。

今日互动话题:关于“踢猫效应”您有什么其他见解,欢迎大家留言与莓果妈妈一起探讨!

我是莓果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妈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成年了父母打孩子合理吗?我爸打我,我就打弟弟孩子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