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会携带哪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当心,宠物很可爱但也可能传染你疾病
养宠物跟谈恋爱一样,都是需要勇气的
铲屎、掉毛、定时投喂...
一个都不能少
最关键的是
萌萌的猫猫狗狗
会在不经意间将传染病带给我们。
想要幸福吸猫撸狗,注意卫生很重要。
作为100%死亡率的传染病,狂犬病必须榜上有名。
狂犬病
狂犬病又叫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犬。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携带病毒的犬只唾液,经伤口、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
主要表现
狂犬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人得了狂犬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人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病死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
如果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应该如何处置?
当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等,应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处理。狂犬病暴露处置的原理是阻止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狂犬病。
通常情况下的流程包括
1、用碱性的肥皂水充分冲洗,减少伤口内的病毒量;
2、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中和伤口部位的狂犬病病毒;
3、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养狗需注意
1.要给狗狗定期按要求接种疫苗;
2.当狗狗出现身体异常时要及时送到动物医院就医;
3.注意狗狗的卫生状况,要勤洗澡,及时清理便溺;
4.被狗咬伤、抓伤时,一定要及时按照狂犬病暴露管理指南进行处置,该清理伤口清理伤口,该打疫苗打疫苗哦!
×
热衷于吸猫的一定要注意了,当心猫猫撒娇挠你一爪子的时候就把病毒传给你了哦。
猫抓病
猫抓病在医学上名字叫巴尔通体病,是由一种叫巴尔通体的病原感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传播途径
养猫的朋友要注意的是,猫抓病的病原体很可能存在于猫猫指甲中,并通过搔抓或咬伤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但人不传染人。
猫抓病的症状
如果被猫咪咬伤、抓伤后引起皮肤损坏及出现红斑、丘疹之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比如夹儿孔(腋窝)淋巴结肿大,按起还会痛,同时还可能有肌肉酸痛、疲乏等症状。有极少数的人会出现严重症状,影响到肝脏、******,甚至神经系统,最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几率很小。
猫抓病的治疗
猫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2~4个月内自愈,但谨慎起见,如果发现症状尽早去医院治疗,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可能性。
×
弓形虫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产前体检的时候一般医生都会让做个弓形虫病的检查。
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比较喜欢待在猫和猫科动物、狗、牛、羊、猪等动物及人的身上,尤其最喜欢猫。被弓形虫感染了的猫猫,每天可排出弓形虫卵囊2000万个,可持续10~20天,而这些粑粑中的弓形虫卵囊就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经口感染:吞食被猫粪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未煮熟的含有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或未消毒的奶等均可感染。猫、狗等痰和唾液中的弓形虫可通过逗玩、被舔等密切接触、经黏膜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
弓形虫病症状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了弓形虫后,多数没有啥子明显症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弓形虫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而引起严重临床表现,如弓形虫脑病、弓形虫眼病、弓形虫肝病、弓形虫心肌心包炎、弓形虫肺炎等,儿童还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成人可能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感染弓形虫对孕妇的影响
这种疾病对孕妇产生的影响最大,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发流产或胎儿畸形。所以家中有宠物的孕妇,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孕妇非常喜欢宠物,那就要减少与宠物的接触了。
×
现在喜欢养“手养鸟”的家庭越来越多,乖乖萌萌的小鹦鹉漂亮又亲人,但它们也不是那么无害哦。
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之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
传染源
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有鹦鹉、鸽子、金丝雀、红雀等鸟类和家禽。
传播途径
人鸟接触传播。
临床症状
该病起病缓慢,潜伏期一般为1~2周。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伴明显肌痛(常见于背颈部),体温逐渐升高,3~4天后可超过40℃,1周左右出现咳嗽、咳少量黏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难等肺炎表现。
养鸟需注意
家中尽量避免饲养鸟类、禽类。逗鸟时要注意卫生,接触鸟类后要洗手。打扫鸟笼时应戴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从事鸟、禽类养殖、销售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养殖、销售场所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有禽类、鸟类接触史的人员,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与鸟、禽类接触史。
宠物会带来疾病,那么就不养了吗?
当然不是啦,吸猫撸狗的“快落”谁养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