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往东京跑的日本年轻人为何却认为大阪更宜居 往东京跑的日本年轻人为何却认为大阪更宜居

人气:424 ℃/2024-12-22 22:13:13

近年来日本各大媒体常对社会上的人口流动现象展开讨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日渐聚集到东京等大城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的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却出现了严重的人口流失状况。如今日本很多农村半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即使偶尔看到一两个也是些老人。这种现象其实并非只存在于日本,而是在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普遍存在。如今日本年轻人聚集最多的城市就是东京。

截至2020年12月东京都人口约为1396万人。东京不仅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而且也是亚洲金融中心、时尚流行文化中心。近年来也出现一种说法认为东京其实不是日本的首都。事实上日本宪法的确没明确哪座城市是首都,但东京实际上扮演着日本首都的角色——这是国际上所公认的一个客观事实。其实关于日本首都的位置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古代日本以天皇所在地为首都。这意味着天皇朝廷的迁徙就是迁都,由此形成了日本古代的藤原京、平城京、长冈京、平安京。公元794年桓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从此以后日本的首都就固定于此,以致于“京都”一词在日语里成为这座城市的专有名字。1185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就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在此之后的近七百年间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仍是京都的天皇。

可实际上执掌国家军政大权的却是幕府将军。自源赖朝开创幕府制度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代幕府政权。这其中除了室町幕府和天皇朝廷一样位于京都之外镰仓幕府和江户幕府都不在京都。由于天皇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所以理论上幕府时代日本的首都仍是天皇所在的京都,然而幕府所在地才是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代幕府政权江户幕府所在地江户城正是如今的东京城的前身。据说江户城最初是镰仓幕府时代一名叫江户太郎重长的武士所开发的,此后江户氏的子孙在这里生活了三百来年,直到室町幕府时代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士将他们逐出江户城。太田道灌在治理江户城的三十年间使这里由一个小村庄初步发展成为一个集镇,然而太田道灌被当时日本关东的领主上杉氏杀害。

上杉氏被北条氏灭亡后江户城的居民大部分被迁徙到了北条家的主城小田原城。在经过这一系列变故之后江户城急剧没落成为杂草丛生的渔村。公元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入驻江户。这时的江户几乎就是一片没怎么开发的沼泽地,除了附近的农户和渔民几乎没人在此居住。家康面对此情此景任命伊奈忠次为关东代官头(相当于民政长官)。这个职务主要就是负责江户的全面改造。

伊奈忠次对利根川水流进行了改道:他在河堤上筑起堤坝、铺设大道、开凿运河、架筑桥梁、扩大耕地面积......伊奈忠次改革完善了江户的财政和税收体系,同时着手制定一系列适应江户发展需要的法律草案并严厉镇压违法行为。德川家康把他的家臣及其家属都迁入了江户城。这就使原本并不大的江户出现了人口的大幅增长。这样一来江户城对粮食和饮水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增加。

如何引水入江户就这样成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家康派懂得土木工程的大久保忠行负责引水工程。忠行四处察看后认定井头的水质最佳,于是他沿高田马场经过淀桥到文京区的江户川公元筑堤,再用木制水槽把水引到江户各地。这就是被称为“神田上水”的工程。这条全长64.8公里的水槽在其穿行之地凿了四千个水井用来储水以作为饮水及消防之用。

该工程耗时二十一年、耗资七万两。后来又从多摩川的羽村引水,在新宿御苑的四谷大木户挖掘了一条长达五十公里的水道。德川家康还令本多正信和青山忠成等人修城:从土地高处挖土填海平池——首先把挖掘樱田门外壕的土拿来填海,做成了日比谷的市区。德川家原来所统治的三河、骏河、远江、甲斐、信浓五州之人纷纷慕名来到江户。至此江户的城镇建设工程顺利完工,人丁也开始日益兴旺起来。

在此之后经过江户幕府持续两百余年的治理使江户城发展成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幕府末年江户的人口已超过100万。这一数据是位于日本西南地区的萨摩藩总人口的15倍,甚至比起当时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的伦敦和东亚传统大国中国的北京也不多逊色。相比之下天皇所在的京都发展就滞后得多:天皇甚至一度混到宫中无存粮而靠卖字画过活的地步。

京都再怎么困窘却始终以传承着皇室万世一系的荣光自居。尽管江户在德川幕府时期已成为日本事实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却始终无法取代京都在国民精神领域的地位。在这样的局面下京都的朝廷公卿们都养成妄自尊大的因循守旧之风,直到幕府时代终结之后维新势力发出了剪发髻、易服饰、禁染牙等文明开化命令后京都公卿们仍坚持他们的传统习俗。

这让已实际掌握日本政权的维新势力将京都视为守旧势力盘踞的大本营。维新派认为天皇如果身处守旧势力的包围之中而与人民百姓隔离将不利于维新事业的推进,于是在他们的推动之下朝廷于1868年7月17日将江户改名为东京(东部的京城)。1869年5月9日明治天皇及其家属、随员一行3000多人的队伍抵达东京。此前江户幕府历代将军的居住地随即被改造成为此后历代天皇及其皇族的居所。

1932年东京市将周边区域合并成为35区。这时的东京市区与现在的东京都区域已基本相同。1943年1月日本政府向帝国议会提出《东京都制案》并得到通过,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东京都制在废除东京府和东京市的形式这一基础上将其统合为东京都。1947年3月15日东京都35区再编为22区。同年8月1日旧练马町及其他4村的区域从板桥区中分离出来合并为练马区。

至此东京都形成了23区的格局并一直延续至今。1962年东京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1964年东京成为首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当时东京为迎接奥运的到来兴建了多项体育场馆项目和其他重大公共建设。自此以后东京正式跻身国际代表性都市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东京通过国际化和信息化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安全、科技领先、具有文化与时尚气息、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全球屈指可数的大都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朝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不景气状态,但临海副都心的大规模开发、新宿副都心随着都厅移转进一步发展、交通系统的持续整备以及多项都市更新与大型复合地带改造计划的执行使得东京的发展脚步依旧不断前进。2010年据联合国统计东京被评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与川崎、横滨等地共同构成了全球人口数量最大的都市圈(约3500万人)。

尽管日本皇室和政府部门自明治年间起就已事实上迁往了东京,但却一直没在法律上明确东京的首都地位。直到二战日本战败之后的美国占领时期从制定了《首都建设法》。言下之意即是适用这部法律的城市就是日本的首都,然而这部法律在1956年就已因为美国驻军的干扰而被废止。日本在废止《首都建设法》的同时又制定了取而代之的《首都圈整备法》。

这部法律将东京都与周围地区定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心的“首都圈”,但在这个圈子里的领头羊是谁却没明确的法律规定。这里涉及到需要区分东京、东京都与东京都市圈这三个彼此有联系却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日本的区划分成都、道、府、县四种。这其中唯一的“都”就是东京都,而“府”只有大阪府和京都府,日本剩下的行政区划中除了北海道之外都是县。

所谓东京二十三区就相当于我国上海的市中心;东京都相当于整个上海直辖市的范围;东京都市圈的概念则相当于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意思。如果非要就法律层面咬文嚼字的话,那么目前的日本法律并没明确指出首都是哪座城市,而是提出了由城市群构成的首都圈概念。当然明眼人都知道日本首都圈内事实上能扮演中心角色的就只可能是东京。从德川幕府时代起关东平原一带就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中枢。

那时这座还叫江户的城市不仅是日本事实上政治中心,而且也是日本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这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区域类型:作为平民活动区域的“下町”聚集了许多商人、小贩与手工艺师匠。这些人主要从事隅田川的水上运输、江户港的物资集散以及各种商业活动;作为上流社会活动区域的“山之手”包括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在内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

江户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征着江户城的文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明治时代江户更名为东京后迅速崛起成为了日本乃至亚洲最大都市。如今的东京光算市中心人口就有大约九百万,东京都的人口已接近一千四百万,而整个东京都市圈的人口约为3500万。仅仅一个东京都的经济总量就已超过一万亿美元,而整个东京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则占到了日本的一半左右。

即使放在国际上进行比较也能发现东京的城市单位GDP已超过纽约成为全球第一。东京作为日本的心脏集中着日本大多数的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可以说日本那些最知名的大企业总部与重点大学几乎都分布在这里。年轻人涌向大城市这种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日本。事实上农村地区以及一些中小城市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在我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大城市对年轻人而言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由于东京聚集着日本最好最多的高等学府,所以日本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就是在东京接受高等教育的。与此同时东京聚集的大量知名企业则成为年轻人毕业后求职的首选目标。无论是日本的年轻人还是中国的年轻人往往都会在生活现实的驱使下选择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大城市。相比之下这种现象在日本会比在中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还有大量省会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不错。相比之下日本一半左右的经济总量都是由东京都市圈创造的。这意味着东京一个城市就占据了日本绝大多数经济资源。换句话说日本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发展空间都相对有限。因此日本年轻人出于求学、工作等现实生活原因会很自然地涌入东京。这和我国年轻人纷纷涌向北上广深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我国年轻人有四个一线城市以及一些省会中心城市可选,但日本的年轻人除了东京之外并没太多可选项。作为日本第二大城市的大阪只有267万人口,而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阪神大都市圈也只有1877万人。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身为第二大城市的大阪在人口和经济资源方面也比东京差了一大截,那么日本其他城市与东京的差距也就只会更大了。

当然大城市机会更多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涌向东京的日本年轻人其实和我国的北漂人群一样也承受着在大城市打拼的各种现实压力:住房贵、生活成本高、通勤时间长、几乎没有私人休息时间、工作与生活上都要承受巨大负担......更关键的是在大城市奋斗多年后往往还是难以真正立足稳定下来。为了工作赚钱这样的现实生活目标选择留在大城市的人其实未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

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起的一项针对24到29岁年轻人的调查显示:目前日本年轻人心目中最向往的日本城市中大阪高居第二位,而名列第一位的则是位于日本南部的福冈。相比之下年轻人扎堆的东京仅仅名列第十七位而已。换句话说日本年轻人在东京和大阪这两个城市中还是认为大阪更宜居。大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核心,在历史上也曾是日本的中枢之地。

直到今天大阪仍是日本著名的大都市。目前大阪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900亿美元。这与我国的南京等城市大致相当,而在日本也就东京稍逊一筹而已。大阪比起东京更加古老也更加具有生活气息。这点比较类似于我国的苏州、杭州、成都这类城市。这类城市在日本年轻人眼中其实是更适宜生活的,不过日本的年轻人更多是认为大阪这类城市适合晚年休闲养老。

大阪的工作机会不如东京多是一个现实的客观问题,所以大阪能吸引的年轻人数量比起东京是有限的。日本的年轻人和我国的年轻人一样对大城市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不过当他们在大城市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后热情也会慢慢衰落。目前日本的年轻人纷纷往东京跑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日本的年轻人不愿待在大阪等城市——事实上他们对大阪等城市更心仪,但现实处境决定了他们仍会奔向东京。

搜索更多有关“往东京跑的日本年轻人为何却认为大阪更宜居 往东京跑的日本年轻人为何却认为大阪更宜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