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防蛇虫咬伤预防措施 玩户外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人气:405 ℃/2024-03-18 07:48:04

夏天是蛇虫的高发季节,去户外不可不防,与山林、草丛、灌木丛亲密接触时,一定要提起十二分的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然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一)蜱虫

据新闻报道,大连一4岁男孩去野外游玩时,被蜱虫叮咬,幸好及时送往医院,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无独有偶,去年5月20日,长春的一名驴友在去登山的时候被蜱虫咬伤,所幸也及时就医并无大碍。

1、蜱虫是什么?

可能会有驴友对蜱虫不太了解,下面我简单进行科普一下。蜱,是一种吸血节肢动物,有硬蜱软蜱之分。常见的硬蜱呈灰色,大约半粒芝麻大小,吸血后身体慢慢变大,颜色变成暗红。

一般来说,在叮咬后24小时至48小时,症状较轻的可能只有叮咬痕迹,重的可能会有水泡,伤口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

据主治医生称,人体遭到蜱虫叮咬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一旦引发蜱虫病,将会导致严重后果。蜱虫病是被蜱虫咬伤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到30%。

2、蜱虫病

前面提到,被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蜱虫病!蜱虫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至70岁,起初症状类似感冒,可持续性发热达40℃以上。患者多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可伴有败血症、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进而危及生命。从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蜱虫病的发病机理暂不明确,而且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

3、蜱虫病可人传人

蜱虫病可“人传人”,直接接触蜱虫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陪护者或医护人员,或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被病毒感染。去年,大连市六院收治了一例“人传人”患者。这名男子在护理母亲时,母亲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男子在处理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结果被感染了病毒。幸好,因为患者年轻力壮,症状也相对较轻。

4、遭叮咬后尽快就医,别自行“拔虫”

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在皮肤上,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或拉扯、拍打,一旦处理不当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毒素到体内。市民被咬伤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尽量不要自行在家摘除。

出去户外时,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勿把皮肤暴露在外,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要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同时,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

一旦发现有蜱虫已钻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还容易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造成感染。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

被叮咬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相关部门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量不要接触蜱的体液,如不小心接触,及时做消毒处理。

除了蜱虫之外,在户外,蛇也是不得不防的,尤其是在这个季节。

(二)蛇

毒蛇和非毒蛇咬伤的鉴别表:

1、行军防蛇:

一、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二、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三、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四、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五、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六、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七、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2、营地防蛇

一、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二、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三、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四、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五、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3、蛇伤处理:

一、如果被蛇咬了,请尽量打死它或记住它的样子,以便医院使用相应的血清。

二、什么圆头无毒三角头有毒,这并不绝对,只要被咬均应按毒蛇的方式去处理。

三、被蛇请高声求援,不要跳脚,不要跑,向导或领队一般会有这方面的处理知识或药品。

春夏天,俱乐部一般会带吸蛇毒的器具或药品。千万不要学武打片去吸毒,吸毒可能没救到人,自己死的更快。

四、向导和领队不在跟前,请将受伤部位放低,近心端5-10cm用绳子捆扎,防止毒液扩散。十分钟左右应适当放松2-3分钟。

五、如果没有专门的吸毒器具,可以拔火罐的方式吸出毒。可用玻璃瓶、户外钢杯,点火入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r扣在受伤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毒液,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千万不能用嘴吸,如果伤口深也不建议用手挤。

六、原地求救,打领队及120电话,尽快就医。

三、其他虫类

当然,除了上面说到的蜱虫和蛇,还有其他虫类的需要驴友去预防的。

1、蜂类蜇伤

穿越丛林时,经常会受到蜜蜂、马蜂或大黄蜂的侵扰,它们甚至会主动发起攻击,不要好奇而主动靠近黄蜂窝。这些昆虫具有防卫的本能,如果蜂窝受到侵扰,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

倾巢而出的黄蜂非常危险,人被蜇5~10次以上就有致命可能。万一遭到黄蜂的追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逃,尽量用衣服遮住皮肤,如果附近有水塘,跳进去避难也未尝不可。

尤其是大黄蜂,被它蛰到会非常疼痛,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肤包括脸部,都会成为易受攻击的部位。被蜂螫到时会出现红肿、疼痛、麻刺感、发烧、出汗、恶心、抽搐、痉挛、休克等症状。

行走在人迹罕至的草丛或丛林时,如果太接近蜂巢的范围,或者侵犯到它,就很可能遭到它们的群起攻击。跑吧!这是唯一的办法,但记得别落下东西,谁都不愿意再冒险回去取。

急救处理方式

被蛰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擦洗伤处,再以苏打水或尿液中和毒性,若为黄蜂蛰伤则可用醋酸或食醋洗敷,也可用冰敷或止血带减低毒液的吸收。若有蜂针留在体内,要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小心挑出。千万不可挤压伤口。否则会引发更多的毒液扩散。

2、蚂蟥

蚂蟥多生长在稻田、池塘、沟渠、河流、潮湿地等处,常叮咬在人的皮肤上吸血,这种动物虽不传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体力衰弱,并且叮咬处往往流血不止,容易发生感染。同时分泌有阻止血液凝集作用的水蛭素,使伤口******、血管扩张、流血不止,并使皮肤出现水肿性的疹,稍有痛感。

若硬拽蚂蟥的两个吸盘,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比较妥善的方法是用酒精、碘酒、风油精等刺激性液体往它身上洒,或者用火烧烟头烫,它就会掉下来。

急救处理方式

一、千万不要硬性将蚂蟥拔掉,因为越拉蚂蟥的吸盘吸得越紧,这样,一旦蚂蟥被拉断,其吸盘就会留在伤口内,容易引起感染、溃烂。

二、可以在蚂蟥叮咬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使蚂蟥松开吸盘而掉落。也可以用烟油、食盐、浓醋、酒精、辣椒粉、石灰等滴撒在虫体上,使其放松吸盘而自行脱落。

三、蚂蟥掉落后,若伤口流血不止,可先用干净纱布包括伤口1-2分钟,血止后再用5%碳酸氢纳溶液洗净伤口,涂上碘酊或龙胆紫液,用消毒纱布包扎。若再出血,可往伤口上撒一些云南白药或止血粉。

四、蚂蟥掉落后,若伤口没出血,可用力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用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再涂以碘酊或酒精、红汞消毒。

防止蚂蝗最好的办法就是,系住袖口和领子口,在袜上、身上洒一些风油精之类的药水。

如果你有什么在户外预防蛇虫的好方法或者实用经验,欢迎分享出来,说不定你的分享还能救人一命!

文章来源于:深圳—狼烟,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分享,欢迎关注天狼。

搜索更多有关“防蛇虫咬伤预防措施 玩户外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