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猪破伤风病最佳治疗方法:关于猪群破伤风梭菌感染

人气:438 ℃/2025-03-25 12:28:50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由毒素介导的,骨骼肌持续性痉挛为特征的传染病。所有年龄的猪只均为易感动物,大多数病例为青年猪,多数病例是因陶割伤口感染和脐部感染而引起。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破伤风梭菌是一类修长的、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它能产生端生芽孢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芽孢能通过外伤伤口途径感染,罔割、母猪子宫下垂感染等是引起破伤风发生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破伤风的临床特征就是全身骨骼肌的持续痉挛。疾病的潜伏期为数天到数周。一般来说较短的潜伏期多数与疾病的急性型和暴发型发生有关,发病动物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疾病最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步态僵硬,疾病在1~2d内发展较快,耳朵直立,尾巴翘立,头部轻抬,瞬膜突出,猪只逐渐变得行走困难,肌肉触诊感到结实。最后病蓄角弓反张,四肢伸直,侧卧在地板上)。痉挛从间歇性的发作到持续性的痉挛,当受到突然性的神经刺激时,痉挛的程度会显著加强。濒死期心跳过速,呼吸加快等现象常见,口和鼻孔四周出现白色泡沫。对于急性病例,严重的骨骼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似乎是引起发病动物死亡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加强休息,减少营养供给可能会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尸体剖检时不会发现有破伤风的征性病变。由于长期躺卧,着地部位的皮肤磨损严重。肺部会发生充血和水肿。

致病机理

破伤风的发生依赖于破伤风梭菌在组织中的微环境,当组织发生有利于该菌增殖的微环境时,芽孢和裂殖体就会增殖,产生毒素,导致破伤风的发生。芽孢通常经过小而深的伤口侵入机体,组织中出现杂物或厌氧微生物存在时,会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促进芽抱的活化和增殖。破伤风溶血毒素是一种与胆固醇结合的毒素,能够促进破伤风梭菌的增殖和增强破伤风类毒素的作用,同时能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进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坏死。芽孢能够在愈合的伤口中存活10年或更长时间。破伤风梭菌不具有侵袭性,只存在于感染的局部部位。对于猪破伤风梭菌感染存在的部位,报道最多的就是陶割部位,包含毒素的囊泡从感染部位的神经结合部沿着运动神经纤维的轴突逆向扩散。最后在脊髓腹侧角质部发挥抑制神经元的作用。毒素由轻链和重链组成,轻链具有酶活性(依赖锌元素肽链内切酶),重链结合到受体上。轻链剪切突触小泡蛋白(一种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传导素的蛋白),从而导致骨骼肌痉挛和抽搐。

诊断

根据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感染的区域(如闹割伤口和脐带脓肿)较为明显地被发现。病原体能够通过细菌培养或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鉴定。如果感染的动物在濒死期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这些办法均可以省略而直接确诊。


预防和治疗

截止到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消除土壤中芽孢,故预防伤口被土壤和粪便污染是控制该病的较好办法。产房中良好的卫生条件、出生后脐带的无菌处理方式、犬齿的早期剪除等都是预防新生仔猪破伤风的措施。由于尖锐的物体会导致皮肤伤口,具有导致破伤风的发生的风险,故应该从环境中去除。大多数破伤风都起因于去势手术,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实施去势手术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外科技术,并且在去势后为猪只提供一个尽量避免土壤和粪便污染伤口的卫生环境。

利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被动免疫-利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利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主动免疫对于预防破伤风来说都是必要的。在进行的人工破伤风动物模型试验中发现,如果在感染后的数小时内,注射大剂量的、长效阿莫西林或四环素的治疗效果要优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的治疗效果。接种单剂量的经过铝制剂处理的类毒素疫苗可以使被接种的动物获得主动免疫。如果间隔数周连续注射3个剂量的疫苗,可以使免疫动物获得极佳的、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免疫保护。

一般情况下,发生破伤风感染的猪只多预后不良,只有极少数的证据表明目前采取的治疗措施具有真正的治疗作用。如对于已经发生的病例确需治疗,建议重新切开阀割伤口、利用双氧水冲洗伤口、注射抗毒素血清用于中和尚没有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注射抗生素、使用镇静剂或注射*********类药物松弛肌肉等。

搜索更多有关“猪破伤风病最佳治疗方法:关于猪群破伤风梭菌感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