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球虫病防控形成带虫免疫

人气:334 ℃/2023-10-31 14:45:55

球虫病是导致犊牛腹泻的常见疾病,在牧场中具有很高的流行性,几乎很难被完全清除。球虫病不但影响动物的福利与健康,同时也给牧场带来不容小觑的经济损失,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指标的改变:提高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减缓生长速率、增加产犊间隔从而影响成母牛的繁殖性能。

球虫是一种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寄生虫,猪、牛、羊、鸡、狗等家养动物都可作为球虫寄生的宿主,不过球虫具有宿主特异性,不同种的宿主之间很难出现同种球虫所导致的交叉感染,比如可以感染羊的球虫并不能感染牛。在牛上鉴定分离出的球虫约有20种,属于艾美尔球虫家族(即艾美尔属),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三个种属分别为邱氏艾美尔球虫E. zuernii、牛艾美尔球虫E. bovis和阿拉巴艾美尔球虫E. alabamensis)。球虫主要感染对象为幼龄动物,少量卵囊会诱导犊牛迅速构建起免疫防线,不易表现出临床症状。犊牛间的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球虫的可能性,帮助犊牛在不患病、不降低生产性能、不致死的情况下构建起免疫防线。然而被大量卵囊感染的牛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卵囊是球虫具有感染性的阶段

1个卵囊经过分裂和有性繁殖,理论上最终可以产生约1600万个卵囊,约3200万个宿主肠壁细胞遭到破坏。卵囊被摄入后在接下来的17-22天寄生在宿主体内,球虫在最后1个星期进行有性生殖,对肠壁造成严重破坏引起持续性腹泻并最终排出大量卵囊。排出体外的无感染性卵囊经过2-7天的孢子化过程后变得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然后等待感染新宿主进入下一个循环。卵囊对外界环境具有很高的抗性,在两年之内都具有感染性,因此环境中的卵囊长期存在且十分顽固,牧场通常缺乏将其彻底清除的有效措施。

如果牧场在此之前爆发过球虫病,那么几乎可以认为球虫遍布于牧场的各个角落。尽管牧场中大部分动物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卵囊几乎存在于所有牛的粪便中。除此之外,圈养模式也使动物之间接触程度增加,从而加大饲料、饮水受到粪源性污染的风险,增加动物感染球虫的可能性。腹泻犊牛的粪便也可能会对母牛的乳房造成污染,从而感染其它犊牛。

致病机理与临床症状

球虫寄生的对象是宿主的肠道细胞,且不同的阶段所寄生的肠道位置不同,早期寄生在小肠,之后逐渐转移到大肠。它们会在宿主细胞内不断增殖,导致细胞破裂、脱落。

健康肠道的上皮存在增加肠道营养吸收面积的肠绒毛。经球虫感染的犊牛肠绒毛变得模糊,甚至由大量的结缔组织取代直至完全消失,导致营养无法被吸收,造成犊牛严重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此外,遭到破坏的肠道上皮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预后不良。从感染到出现腹泻症状期间,肠道上皮受到持续且严重的损伤,因此在疾病发展的后期,动物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症状:食欲不振、从墨绿色粘稠状粪便发展为血便、脱水、里急后重、直肠脱垂、腹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相比于症状明显的临床型球虫感染,亚临床型球虫感染对牧场造成的损失更大,犊牛戗毛、体况不佳、增重缓慢等表现容易被牧场忽视。根据Agneessens等的研究[1],亚临床型感染的犊牛在三周内平均损失6.8kg体重,且造成的体重总损失在由球虫感染造成的体重总损失中占比高达61%。

粪便中球虫卵囊载量是确诊的决定性指标

由于亚临床型球虫感染对牧场造成的牧场损失更大,腹泻、厌食、沉郁、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只能作为球虫诊断的冰山一角。虽然之前患病犊牛的日龄、犊牛群体等牧场发病史信息可辅助诊断当前腹泻犊牛是否存在球虫感染,不过粪便中球虫卵囊载量是确诊发病的决定性指标。

从降低人力等成本方面考虑,可以采用抽样或混样检测的形式进行粪便检测。如果在一头或几头牛的粪样中检出卵囊,则说明同群犊牛存在处于潜伏期或亚临床感染的风险。然而,犊牛粪便中的卵囊数量并不能用于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些犊牛即使感染情况非常严重却排出较少的卵囊,在犊牛大规模排出卵囊以前可能已经出现亚临床或临床症状。

根据球虫的生活史可知,如果在犊牛出生后18天内爆发腹泻,那么首先需要怀疑是否存在其它病原体,比如隐孢子虫或轮状病毒;在犊牛出生后的第3周至第6个月期间为球虫病高发时期,此时已经度过初乳为犊牛带来的保护期,同时犊牛免疫系统仍然较为脆弱。除此之外,如果在此前从未接触过球虫或由于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6月龄后的犊牛也存在感染球虫的风险。

发病因素及防控措施

犊牛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以下三个因素:感染压力、应激程度和犊牛自身免疫力。

首先是感染压力,犊牛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差、环境中卵囊数量过高以及气候变化都会导致感染压力增加,从而增大犊牛发病风险。因此需要及时清理剩余饲料、定期更换干净干燥的垫料、在转栏后整圈消毒,同时尽量为犊牛提供经过严格消毒、没有发病史的干净牛舍、提高料槽和水槽的位置,降低被粪便污染的风险。在炎热的环境下,室内群养模式的高热高湿的环境更有利于加快球虫卵囊孢子化的速度,增大感染风险;而散养犊牛面临的感染压力较小,发病率较低,同时有助于建立犊牛免疫力,因此需要模拟这种环境。

应激也是决定犊牛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发生在气候改变、运输、转群、断奶或阉割后的1-2周内,直接对犊牛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应激程度、减少应激频率,群养犊牛间的年龄差控制在2周以内

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可为新生犊牛提供1-2周的免疫保护。犊牛自身所产生的免疫力具有种属特异性,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强度由摄入卵囊的数量决定。尽管犊牛可以建立自身免疫防御,但球虫在体内无法根除,因此成年牛也会经粪便持续排出卵囊,牛与球虫之间形成一种“稳态”,即带虫免疫。

感染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也取决于个体的免疫力遗传特性。犊牛产生免疫保护的速度部分取决于遗传因素,因此通过选种选配可以增强后代对球虫的抗感染能力。尽管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力存在差异,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提升群体免疫力,比如及时足量地饲喂初乳、根据年龄对犊牛分组、及时治疗其它可能并发的疾病。牛必需被感染后才能发展自身免疫力,但一旦感染就会有临床发病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球虫防控管理方案,既可以发展犊牛自身免疫力同时又不导致临床发病。

治疗措施——地克珠利混悬液

默沙东生产的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混悬液,可杀灭各个阶段的球虫,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犊牛,并且无休药期,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可使用投药器进行投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使用十分方便。

在一项对比地克珠利与托曲珠利治疗效果的双盲实验中,两者都显著降低了犊牛腹泻率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经地克珠利治疗的犊牛的平均体重比使用托曲珠利治疗的犊牛高4.4kg[2]。虽然托曲珠利在试验前期快速降低粪便中卵囊数量且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在试验后期的粪便中卵囊数量显著高于地克珠利组和对照组。

治疗时机至关重要,给药过早造成浪费,过晚则存在面临疾病发展带来的风险,因此需要将给药时间点把控在犊牛刚被感染且消化道尚未遭受到损害时。可以结合牧场发病史,在犊牛爆发球虫病的日龄前1周给药。如果牧场之前没有发病史,在大群中出现1-2头确诊为球虫感染的腹泻犊牛后,对所有存在密切接触的犊牛进行给药;如果牧场中存在球虫,小群饲养的犊牛可能在转群前会遭受感染;如果之前对犊牛进行单独饲养,从未感染过球虫,那么在断奶转群期间会增加感染可能性,因此在转群后的第14天进行全群治疗。每次治疗通常服用1剂地克珠利混悬液即可,因为犊牛可以在体内建立起免疫保护。若病情严重,可在3周后补1剂。

注意事项

  • 对同一圈舍的犊牛同时进行治疗,不要仅单独治疗出现临床症状的犊牛
  • 了解牧场既往球虫病史,不要仅依靠卵囊计数判断牧场球虫流行情况
  • 及时用药,不要过早/过晚治疗
  • 确保圈舍卫生良好
  • 把年龄相似的犊牛同群饲养
  • 确保犊牛及时摄入足量优质初乳
  • 不要忘记其它可能导致腹泻的病因

总结

球虫对肠道黏膜持续造成损伤,导致犊牛长期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与生长性能,其中亚临床型球虫病占比较大。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高,因此球虫在牧场内很难完全清除,必须制定为犊牛建立长期带虫免疫的可持续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Agneessens J, Goossens L, Veys P, Gradwell D. Efficacy of diclazuril (Vecoxan™) against naturally acquired eimeria infections in suckling calv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reatment. Cattle Pract. 2005;13:231-234.

[2]Philippe P, Alzieu JP, Taylor MA, Dorchies P.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diclazuril (Vecoxan®) and toltrazuril (Baycox bovis®) against natural infections of Eimeria bovis and Eimeria zuernii in French calves. Vet Parasitol. 2014;206(3-4):129-137.

搜索更多有关“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球虫病防控形成带虫免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