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会怕黑吗?一篇带你了解宝宝的恐惧心理
每天1个育儿小知识,宝宝成长没烦恼!
在生活中,宝宝往往会觉得某些事物令他们害怕,比如怕黑怕打雷等,于是不敢面对这些事物,甚至提到它们的名字也令宝宝十分恐惧。
家长一定都很好奇,宝宝的恐惧心理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宝宝的恐惧心理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这些恐惧心理呢?
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宝宝恐惧心理
· 物质恐惧
1.对自然界某种事物的恐惧:如惧怕黑夜,惧怕雷电,惧怕猫,狗等动物。
2.对社会某些因素的恐惧:如害怕和陌生人交谈,害怕上学或考试,害怕警察等。
3.对事实上不存在的事物的恐惧:如害怕所谓的鬼神或怪物等。
· 心理恐惧
针对恐惧心理本质的研究,苏联心理学界认为,恐惧心理是来源于人类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遭遇的事实的或想象的威胁。
这就阐明了恐惧心理的3个本质特性:
1.它是人在危境下的本能反应;
2.它是人在感到有被伤害或威胁之可能但又无能为力之时的必要反应;
3.给人们带来被伤害或被威胁的感觉,可能是现实中的事物,但也可能使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
宝宝恐惧心理的表现
可以从不同的分类方式来研究宝宝的恐惧心理:
1.从恐惧行为主体看:有个体行为(少数宝宝怕狗)和群体行为(如大多数宝宝都怕黑暗环境)的区别。
2.从恐惧行为客体上看:有对自然现象(如影子),社会事物(如陌生人),动物等的恐惧。
3.从恐惧的具体表现上看:宝宝恐惧可以有很多表现方式。如表情惊恐,惊声尖叫,逃避退缩,痛苦绝望等。
由于交感神经的高度活跃,宝宝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并伴随散瞳等特征。
严重惊恐者,面部神色恐怖且毫无血色,全身松软无力。更有甚者,会出现便溺不能自主等严重现象。
宝宝恐惧心理的影响
恐惧对宝宝的影响视程度轻重而异。
轻度的恐惧无关大碍,等长大了自然会消失;中度恐惧会给宝宝的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甚至在心理上造成后遗症。
最可怕的是宝宝陷入重度的恐惧中,终日心神不宁,神情呆滞,噩梦不断,高烧不退。这就对他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适当的恐惧心理有非常必要的,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一种体现,可以使宝宝远离可能出现的危险。
但过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一些本无害的事物,甚至不存在的事物产生恐惧,会让小朋友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不信任感,使得他变得愈发胆小,对其健康成长将带来诸多不利。
克服宝宝恐惧心理的方法
孩子产生对某种事物的恐怖感,这一点并不可怕。只要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克服或改善宝宝的恐惧心理。
1.系统脱敏法
这是克服宝宝恐惧感的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是让宝宝有步骤有计划地接近那个让他感到害怕的事物,从而逐步打消他的恐惧感。
例如:某个孩子非常害怕狗,一看到狗,甚至别人一提到狗,他就感到很害怕。
脱敏疗法就是让他逐步地接近狗,先让他看狗的照片或视频,然后让他看被关进笼子的狗,最后让他亲身靠近狗,甚至抱抱狗。
这样,他就会慢慢地消除对狗的恐惧。
2.科学教育法
恐惧往往来源于知识的匮乏,对世界的不了解。因此,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孩子可能会害怕蜜蜂。父母就可以告诉他,蜜蜂是一种益虫,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可以为人类提供蜂蜜和蜂王浆。
而且,蜜蜂只有在遭受人类攻击时才会蜇人。当了解了这些科学知识,孩子就会不再害怕蜜蜂。
3.注意转移法
父母可以用玩具,笑话等一些让宝宝心理愉悦的东西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感到惧怕。
4.主动适应法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问题的过程。
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对新的环境或问题而感到困惑。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新的技能来适应新情形。
如到了新学校就要学会交新的朋友,到一定年龄就要自己上学放学,而不要总让家长接送。
5.榜样示范法
家长教师都是孩子的榜样,有教育引导孩子的职责。
一方面,平时生活中不能用恐吓来代替教导,动辄用“鬼神”,猛兽等词语来吓唬孩子,只会给他幼小心灵带来阴影;
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勇气与意志,远离恐惧怯弱。
如何预防宝宝产生恐惧心理
宝宝恐惧心理的产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们需要做到:
1.不能溺爱孩子
溺爱宝宝百害而无一利。被父母无微不至保护着的孩子,宛如温室中的花朵不能受到外界风雨一样。
这样的孩子什么都愿意依赖成年人,没有任何独立性,一旦脱离“保护”,他们会对外界感到恐惧,完全没有永敢坚毅的性格。
2.教育孩子不能反复无常
家长的教育内容与是非标准应当以一贯之,不可以朝令夕改。否则孩子将陷入思想和行为的混乱中。
另外,父母双方也应当尽量保持思想一致,不能用2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来教育孩子。
3.不可随意发怒
随意地发怒只会让他们产生畏惧,以后什么都不敢去做,或是没有主见,只知道唯父母之命是从。
4.不可过分责难
对孩子的错误来温和地批评指正,指责不是目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才是目标。
过分的职责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信自尊大受打击,他们将来会对陌生的事物更加恐惧。
关注公众号:爱幼米育儿(aiyomi888),免费领取辅食菜谱、哄睡技巧、亲子手工资料等育儿大礼包!
推荐
- 1现在还有纯正的可卡犬吗?关于可卡犬你知道多少190
- 2为什么狗独自在家就会拆家?我每天都遛狗但狗狗还是拆家410
- 3感觉猫咪肚子大了是不是猫传腹呢 一只怀孕的猫跟企鹅差不多387
- 4日本的情人节巧克力分为哪几种,圣诞别再送女神巧克力了好吗245
- 5为什么猫咪突然不亲近主人了?猫真的不认主人不忠诚吗371
- 6西门塔尔牛哪种肉牛好养?肉牛最好的品种之一的西门塔尔该如何选择呢156
- 7金毛雨中哭泣找主人原视频 这时金毛借给她自己的肩膀460
- 8狗狗不吃狗粮如何快速解决?来看看资深铲屎官的经验之谈371
- 9比较简单的奇特的种植方法,这种作物有一万多年种植历史490
- 10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养龟?真正的养龟发烧友目之所及皆是龟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