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自行车玩法介绍:户外新玩法胖胎车的雪地骑行
每当秋去冬来,雪花开始飘扬时,大部分骑行爱好者会悻悻地把爱车放回车库。如果我告诉你,其实下雪天一样可以骑车,情况会否不同呢?只要有胖胎车,一切皆有可能。
确切的说,这是一种经过专门改造的山地自行车,配备直径极宽的防滑轮胎——普通自行车的车胎直径大概在6.35厘米,胖胎车则达到10至13厘米。超宽车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增大使得压强减小(我想应该在34-69千帕),驾驶者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沙地、泥地或雪地等松软地面上骑行。
若不把淘金热时期的克朗代克自行车(Klondike bikes)或上世纪30年代的“气球胎自行车”(bicycle fitted with balloon tyres)算在内,胖胎车原型的出现应追溯到1980年代,草根骑行爱好者们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在沙地和雪地上骑山地车!
1986年,法国工程师Jean Naud借助米其林为其定制的特殊轮胎,骑车穿越了撒哈拉沙漠。几乎同一时期,紧随著名的艾迪塔罗德阿拉斯加雪橇赛之后举办的艾迪塔自行车赛(Iditabike race)激发起大量骑行运动者的热情,爱好者们纷纷改装自己的装备,使其适应雪地骑行的要求。
与此同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丘骑行者开始自己生产配备有大直径车胎的雪地自行车,并在90年代一路骑行到了阿拉斯加。2005年,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名叫Surly Bikes的公司生产的命名为帕格斯里(Pugsley)的旅行车正式投入市场,这是第一款量产的胖胎车。其设计者戴夫·格雷(Dave Gray)这样阐述这款车的设计理念:“一款适用于竞技、野地探险、山路骑行、农业或工业生产使用、捕猎/垂钓/觅食、电动马达驱动的骑行、通勤、山地骑行/野营骑行的全能型自行车。”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胖胎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的确直至近些年它强势回归人们视线中,大家才真正重新认识了它。美联社报道说,胖胎车是“自行车产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户外》杂志称之为“骑行圈的最热趋势”,并将其比作“人力驱动的野性交通工具”,对它的“白维可牢”(white Velcro)覆带式车胎防滑系统更是夸赞不已。
对自行车爱好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来源于他们终于能够在冬天继续骑车了。无论他们想在城市里随意骑车转转,还是到雪地、野外来些更刺激的体验,胖胎车都能满足。不仅如此,这项新运动还吸引着另外一些充满好奇心的骑行门外汉,比如那些滑雪爱好者,他们会发现骑车是一种更轻松愉悦的冬季项目。
过去,想找到一台胖胎车并非易事,只有极少数的店代售这类产品,而且存货量极少(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两辆)。现在,花大约1000美元就能在大多数门店入手一台入门级胖胎车,如果你的预算比较充裕,还能轻松找到令人眼红的、配备碳纤维车架的比赛级别自行车。如果你还没下定决心入手一辆,不妨先尝试许多门店都会提供的租赁服务,先试试手再说。
在过去,这样的情景是自行车爱好者们难以想象的:在雪地上骑行,穿越布满光秃秃的白杨树林;亦或是在充满障碍物的地形上骑车下山,穿梭在繁茂的树林间。这些场地似乎只有那些北欧的骑行者才能够勉强驾驭。但如今,骑着直径将近13厘米的胖胎车,就能够轻松的在雪地中自如穿行。这就是我们干的事,这就是雪地骑行,超火爆的!
越大越美
凭借胖乎乎的外形,胖胎车总能成为目光的焦点。雪山脚下的户外用品店门外,用于展示的胖胎车总能吸引路人的注意。骑着它穿梭在身穿厚重滑雪服和雪靴的人群中,你就能立即变身当天赚得回头率最高的人生大赢家。毕竟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刻板印象:骑车是一种只能在温暖天气下进行的运动。
在怀俄明州的大塔夷滑雪度假村(Grand Targhee Ski Resort),雪地骑行已经成为一项热门运动。度假村专门为雪地骑行爱好者在四条滑雪道旁边修建了一条自行车道,这条弥漫着北欧风情的骑行车道全程长达15公里。凭借北欧骑行道,大塔夷对外宣传说自己是“全美第一家提供胖胎车雪地骑行场地的滑雪胜地”。
自行车手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在提顿山脉(Teton Mountains)的西侧滑雪地区向大众介绍雪地骑行。两周前,他为我的第一次雪地骑行提供了耐心指导。
高瘦的安迪骑着摩托车大小的胖胎车上山时显得轻松自如,即便我已经一边喘气一边大汗淋漓,还是落后他几乎10米远,心跳快到我的小心脏就快要被拉爆了。就算装备再轻便,在雪地上骑车上山仍然是一件很耗体力的事情,更别提这辆车重量并不轻(大概在13.5到20.5公斤之间)。身着几层冬衣,头戴滑雪头盔,脚穿厚重雪靴,再加上背包,整个重量又增加了四五公斤。这个重量使得这项活动一点也不简单。
2377米的海拔上的冰天雪地打乱着我本就沉重的呼吸。威廉多次好心地停下来,等我跟上,帮助我恢复正常呼吸节奏。看到一个比我年轻许多的骑手喘着粗气挣扎着从我们身边骑过,我的自尊心才稍微好受了一些。
弹跳下山
上文中对艰难上山路的描述,可能难以为雪地骑行赢得新的狂热爱好者。骑车的最大乐趣从来都是下山时的自由快感——自如应对急转弯,还有上上下下的弹跳。
为了提供足够的牵引力确保骑行时的愉悦体验,车胎的气不会打得太满---大概35到103千帕。想象一下坐在球椅上的感觉,那跟坐在胖胎车上的感觉十分类似。与之相对,骑公路自行车时,细窄的轮胎带来高压强(758千帕),车手在车上感受到的震动也会相应较为强烈。
安德森在指导中强调,骑行时要尽量沿着道路中线。他提醒说,道路两侧的雪更为松软,车很容易陷进去。随后,安德森亲自演示转弯转的太急或者走的太偏时会出现的危险状况。
他一边把耳朵里的雪掏出来,一边咯咯笑着说:“幸好是个软着陆。”他在雪地里给我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印象---雪地天使骑手。
对于安德森而言,胖胎车为他提供了另一种在冬天深入到树林中的方式。如果自行车运动延续它缓慢发展的趋势,骑手们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滑雪者起初看不起滑雪板爱好者,雪地骑行爱好者也必将面临来自传统滑雪运动的质疑和挑战。黄石国家公园已经正式表态:冬季不允许自行车进入。
但如果这些传统滑雪爱好者有机会体验一把雪地骑行,那么无论是骑着雪地摩托、借助滑雪橇享受冰天雪地的人们,还是园区工作人员,都能发现自行车带来的无限乐趣。目前,他们仍处于好奇的观望状态。
发表于《户外探险》2016年7月刊
编辑:陆阳
作者:Michael Paul
翻译:马拉松Sean
除了部分配图可能来自于网络,上述文章、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机构所有。从互联网选取配图的目的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上述文章出版机构和所发布网站无关。
任何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转载、改编,请首先获得作者的许可,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