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冠县武训故里:冠县名称的由来及历史

人气:170 ℃/2023-11-19 13:02:37

冠县始建于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时称冠氏县,因古“冠氏邑”得名。春秋“冠氏邑”在今东古城,冠氏邑的来历、含义,传说有二: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颖美观、舒适大方,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甚为时尚,因此,得宠于晋侯,晋侯便赐之以姓,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姓称冠氏,其封地以姓为名称冠氏邑。

另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制度,即对有战功的武将,由晋侯亲自授予饰有鸟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该国时有一名武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姓冠氏,后转为文官,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姓为称冠氏邑。

以上两说,是否属实,没有证据,谁是谁非更难分辨。查《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春秋时期,统治者赐功臣以姓各大夫、官吏、贵族以职务或职业为姓的及封地以受封者之姓为名的确实有之。

冠县地方古为冀州之城。春秋属晋国冠氏邑;战国,先属魏、后属赵、又属卫。秦代属东郡。

从汉初至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前的791年间,冠县这个地方南为馆陶县地,北是清渊县地,东属发干县地;汉于今冠县东古城和馆陶县清阳城,分置馆陶县、清渊县,属魏郡,隶冀州,东汉因之。三国时属魏,魏析魏郡东界,置阳平郡于馆陶,馆陶、清渊属阳平郡,隶冀州。西晋时属司州阳平郡;东晋时属后赵阳平郡。南北朝时期,北魏清渊县治在今冠县清水镇,馆陶、清渊复属司州阳平郡。北齐因之。北周大象二年,置毛州,与阳平郡、馆陶县同城而治,馆陶、清渊属毛州阳平郡。

治今冠县城,属毛州。隋大业二年州废,政属武阳郡。唐武德五年复属毛州,贞观元年废毛州,省清水(唐初为避高祖名改清渊为清水),入冠氏(其北境入临清),时冠氏县属河北道魏州。五代因之。东宋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金属大名府路大名府。

元初属东平路大名府,公元6年(公元1269年)升冠氏县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降冠州为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清属山东省东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设道,属山东济西道,次年改东道。民国17年道废,直属山东省。民国25年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冠县先后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冀南三专署、冀南七专署、冀南一专署。1949年8月,冠县属平原省聊城地区。1952年11月初,撤平原省,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1956年3月,撤堂邑县,其辛集、柳林两区及温集3个乡入冠县。1958年12月,馆陶县及莘县的燕店、王奉入冠县。1961年10月,冠县、馆陶分治,王奉、燕店等乡镇划归莘县。1965年平3月馆陶县的南、北馆陶两区划入冠县。

冠县旅游资源丰富。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孔子的弟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并葬在这里,建有冉子庙。这里曾是辽宋战争的主战场,辽国屯兵的萧城历经千年,至今保存较好。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曾在此长期生活,留下许多美好诗篇。千古奇丐武训,行乞办学,矢志不移,建有武训祠和义学第一处。清代起义军领袖宋景诗,在这里揭竿而起,反清抗虐。此外还有晓春亭、清真寺、白佛头寺、寒露寺等文化遗存。二是自然生态资源。冠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试点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7%;全县以鸭梨为主的果园面积达三十余万亩,被誉为“鸭梨之乡”,有马颊河度假村、万亩梨园、新优果品生产基地(田马园),以及百里黄河故道林海、全国毛白杨研究基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三是红色旅游资源。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冠县涌现出了赵健民、徐运北等一大批**家,被誉为“鲁西小延安”、“干部母县”,留下了鲁西北地委旧址、六十二烈士墓、血水井以及刘邓大军南下时的冀鲁豫边区高干会议旧址秤钩弯等文化资源。

搜索更多有关“冠县武训故里:冠县名称的由来及历史”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