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顶嘴叛逆伤透了母亲的心,男儿有泪不轻弹,用这句话教育儿子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孩子是家族的继承者,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一直以来都是以坚强、勇敢、责任而著称的。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与之相对的是无形的压力,和对男孩子提出来的条条框框的具体要求,比如“男孩儿不能哭”。
男孩子跑步磕破了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会对他说:“你是男子汉,怎么能哭呢?”孩子努力地将眼泪收了回去,在抽噎中和母亲一瘸一拐地走回家。一件做工精巧的玩具,哥哥喜欢,妹妹也爱不释手,争抢中玩具被摔坏了,哥哥和妹妹都哭了,家人却在指责哥哥,“男孩子没有个男孩的样,哭什么哭?”
“你是男子汉,不能哭!”看似是一句鼓励和安慰的话,但背后的杀伤力却十分惊人,当家长强迫性让男孩子变得坚强时,只会让他越来越弱……
男儿有泪不轻弹,成为养男娃的“金科玉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是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的代表作《宝剑记》中的两句唱词,唱词唯美,极富哲理,但流传至今唱词的后半句被选择性地忽略掉了。
李开先本来想说男孩子不轻易哭,如果遇到伤心事也是可以流眼泪的,可惜如今只被大家记住了前半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男子汉不能哭,再深一步解释,要哭就不是男子汉!是不是会错意了呢?
来看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组织者先是将一个普通的玩具盒摆在九个月大的婴儿面前,然后有个小丑会突然间蹦出来,孩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该过程被拍成视频播放给两部分观众看,一部分观众得知视频里是女孩时,他们认为女孩是因恐惧大哭,认为不要粗暴地对待女孩,很气愤;
另一些观众被告知视频中是男孩时,他们认为男孩因为生气才大哭,并认为男孩胆子太小,弹出小丑没必要哭。
你看同样的一件事情,因为性别的不同,大人就开始区别对待了,他们习惯于运用“标签效应”,早已在暗中给男孩子和女孩子写好了评语。
女孩子的这一栏总是“爱哭,可爱,需要安抚”,而男孩子的那边却是“不能哭,不要丢脸,需要顶天立地”。
人说家有男孩子的,妈妈通常很暴躁,因为管教男孩子需要操太多的心,男孩就像一丛旺盛生长的树木,枝桠繁杂。
家长总是要费心打理,对男孩子的要求也很高,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最基础的。大人对他们发怒甚至打骂,底线都不高。
而家有女孩子的,爸爸通常都很绅士,因为他们要在女儿面前尽显男士的优雅和风度,这样才能俘获女儿的心,成为一个合格的“女儿奴”。
父母对女孩子总是极尽所能地表现温柔,哭泣不仅不会被鄙视,还是女孩子一个十分有利的武器,她的示弱可以换来父母的妥协和心疼,这点上的确比男孩子有利得多。
男孩子其实也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哭泣就要和不勇敢、不担当、不作为划等号吗?男孩子也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事实上,哭泣和勇敢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啊。
▼哭泣是一种基本生理诉求
对于婴儿来说,他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行动也尚在发展中,唯一能借以表达的渠道就是哭这种形式,当他饿了、渴了、害怕了、便便了、不舒服了,第一个反应都是哭,家长对着9个月的男婴指责他“不该哭”,这实在构不成他不够坚强的理由,实属强词夺理。
这两年从国外流传过来的“哭声免疫法”,主张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在回避孩子的生理本能,进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需知宝宝不是机器,他的哭声就是在发出一种求助信号,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
▼情绪表达的一种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皆有。哀伤、恐惧、大喜过望,哭泣能表达的情绪太多了,怎么就单单和胆小懦弱挂钩了呢?这是大人对男孩养成的一种偏见。发生一件事,孩子因此而有自己的情绪反应,这很正常,也是其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寻求情感上的回应
男孩儿也可以撒娇的,也可以“求抱抱”,很多时候小男孩并不是无法承担,而是想在情感上得到家长的一个回应,借以确定父母是爱我的,他们在关注我。
在情感的天平上,男孩子在本质上和女孩子没有任何区别,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正面评价。
强迫男孩坚强,反而会让他越来越弱
休斯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Brené Brown,在TED 平台上分享了她对于“脆弱”的研究成果。她在 6 年时间中,进行了上千次采访,收集到了上万个故事,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
研究表明,有强烈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的人,并不是把脆弱隐藏起来、事事都呈现完美的人,而是有勇气接受脆弱,并敢于向他人呈现的人。
看到突然蹦出来的小丑,女孩会害怕,男孩也是如此,越是忍住不哭的孩子,内心越是惶恐不安,外表的坚强都是纸糊的老虎,一捅就破,这会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扭曲其正常的情绪表达,还会让男孩子变得敏感多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而非自己的感受。
你越是逼着他坚强,他越可能是在黑夜里捂着被子哭泣的人,别再伤害男孩儿了!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哭泣不等于懦弱
“明明流泪的时候,却忘了眼睛怎样去流泪,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这首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对于父母而言,男孩子可以是一家人的骄傲,却不要因此让他背上沉重的负担,当孩子累了、倦了、害怕了,可以在你面前肆无忌惮地哭一场,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信任,不要强制压迫孩子的这种想法。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能因为孩子优秀就去爱他,不优秀就恐吓他说“我的孩子不许失败,我的孩子不许哭泣”,凭什么?
就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因为怕丢脸,就不让孩子拥有正常的情绪表达?当他失去了这个机能,变成了一个牵线木偶,孩子的未来也无法拥有更多的期待了,不是吗?
家长可以锻炼孩子的逆商,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这要求孩子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去独立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要不要哭,能不能哭这件事身上纠结和浪费时间。
爱哭的男孩并不就是玻璃心,缺乏失败后站起来的勇气才是。
爱哭的男孩可能极富同情心,情感细腻,或者对周围环境敏感性很强,对危险有着提前的预知和判定,家长若能发掘出孩子的这些优点,并加以安抚和培养,也是一个可以深入发展的方向啊。
“我不想养个娘炮儿子”,没问题,但是否“娘”是从娃内心的强大来判断的,而不是压迫他变得坚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每个人也都有悲伤的权利,不要因为他是男孩子就区别对待,戴有色眼镜看人。
给孩子一个正面的预期和祝福,并悉心养育,多了解孩子哭泣背后的原因,解决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你才是真正养成了“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