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很诡异的笑脸猫:好奇心害死猫
猫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不会泯灭的。因为好奇,所以容易被利诱;因为好奇,所以容易受伤害。
——前言
学术界论文发表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没有任何一个期刊明确说不收青椒的文章,但是绝大部分期刊首先会拒掉青椒的来稿。
这种大环境逐渐形成一个现象:核心期刊多凝聚高门名师的文章。而普通人发核心很有可能被质疑中介参与,更会被有心人盯上。
最近有两个事情,比较典型,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摆明小编的观点--好奇心害死猫,别给不F分子可乘之机。
事件一:
刊物出版后会有人冒充编辑部联系作者
一般而言,文章在正式出版之前,有编辑联系你修改文章都很正常。因为你在投稿的时候,只有编辑部本部的工作人员才会有你的联系方式,这时,可以放心跟编辑沟通修改事宜。
但是文章出版后,还是会有人时不时地联系你,这就不正常了。从编辑的角度而言,文章出版就意味着整个稿件流程结束(如果不需要勘误的话),他们不会再主动跟作者联系。毕竟手里每天有上百篇来稿要处理,谁有时间天天联系你啊(话糙理不糙)。
会主动联系你的,无非就是一些苍蝇。比方说很典型的,有的作者喜欢发《xx牧xx》,虽然自己不是畜牧相关专业的,但是架不住好发吖,要求低啊。
《xx牧xx》这个北大核心,是公认的认钱不认稿,只要关系到位,文章只要能沾点边就能发,更是不卡专业方向。比如经济的老师,正常情况下应该发经济的刊物,专业对口刊物也多。但是经济的刊物比较卡质量卡单位,无奈又有科研任务。会有作者在原稿上加入畜牧元素去发《xx牧xx》,中稿率还挺高。等出刊后,问题就来了,时不时地就会收到来自“编辑部”的问候电话。(别问为啥他们知道你的电话,要找这个很简单的:1.找扯淡的刊物2.找扯淡刊物上的扯淡文章3.找扯淡文章的作者单位4.单位官网找联系方式)(甚至还有更简单的步骤)
真的是编辑部的电话吗?NO!都是些不怀好意的人。
这些人很聪明的,因为你是经济方向的,和畜牧毛边都不沾,但是你却发成功了。他们知道你有问题,所以找你。
这时千万不要好奇,稍微一好奇就会出问题的。接到这类电话,只需要一个步骤解决:1.对不起,打错了2.挂断电话。
事件二:
SCI文章上线后,会收到质疑邮件
国外的刊物也是一堆雷。SCI和SSCI这些发表后,作者的邮箱都是公开显示的,要想联系到作者邮箱简直不要更容易。
这也催生了很多服务链。
1.骗钱。有人会冒充出版社给作者发邮件催版面费,大多数作者都能识别骗局,但真的有作者会上当的,被骗的作者一般收到杂志社的邮件都很慌,想赶紧加快文章进程,因此不加辨别就往对方的账户打钱。我被骗走了2050美元的版面费(ó﹏ò。)
2.骗人。中国几年前就已经成为发SCI的大户了,人家出版商哪一个不是唯利是图,看到这个大环境分分钟钟降低要求发中国人的文章,从而赚取高额的版面费。当然,这种情况也就集中在个别出版商那里,论文中介往往对这个比较敏感,他们会蹲守杂志官网,广撒网的给已发表的作者发邮件,企图把作者以后的论文业务都拉到自己手里。也有的人特会变通,他给你发检索信息,那你看到一高兴说不定就回复了,一回复可能就有后续发展了。
3.职业打假。一堆老外专门找茬,找你论文的各种问题。比如很多作者发过文章后会收到pubpper的质疑要求,这些邮件或许言辞很客观,但是意义不大。
对于以上种种,千万不要偏听一方,更不要随便点开对方的链接。谨记,好奇心害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