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鸽舍最多养几对种鸽:成功者的秘诀,访北京的几位鸽友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胜者王侯败者贼”。当然了,这句话要是用在我们养鸽人的身上,似乎有些不太恰当,但是无论如何,在各级比赛中的获胜者,自然会受到众人的瞩目。
那么他的一套养鸽方法自然也就成了经验。不管是不是绝活。要是你失败了,无论你下了多大的功夫,管理上又有多么特别新颖,怕是也没有多少人爱听。
这就是道理,这也是规律,这也是人之常情。那么那些成功者的经验是否都在理?您要是学了去是不是也能榜上有名,我想敢打这种包票的人不会太多。
但是他们的经验或是做法,或许能给您一点启示和帮助,也未可知。
俗话说:“多知总比少知强”,“艺不压身嘛。”下面笔者就将我们北京市历年来曾经获得过较好名次的几位鸽友的经验笔录给您,希望您也能成功。
闫永顺:
(94年北京1500公里第7名,96年1500公里12名)。
我认为放长距离的鸽子首先要血统好,父母双方都应有长距离的血统。体型不宜太大。腰要粗壮有力,肌肉弹性好。龙骨平直与耻骨衔接要好,耻骨很硬实闭得紧。
尾成一根,整个体形呈梭子型,握在手中有上浮感。眼内面砂厚实有层次,呈盆底形,立体感很强。整个眼球有规律地抖动,瞳孔收缩时能带动面砂。
我的1500公里归巢鸽的父母都是来自于德国。一般具有超远程能力的鸽子在放千公里时就能给人以预感。这种预感来自于放飞笼(同一系鸽子具有稳定的归巢性和归巢率)。屡放不掉,经得起复放。归巢后没有明显的疲劳状态,让你看后感觉很有信心。
我的二羽德国鸽子的后代表现非常好,千公里归巢极稳,我誉它们为“不死必归”。稳定的归巢性就是信心。它来自于鸽子平时的表现。
有人称用眼就能看出哪羽鸽子该归,那羽鸽子该掉,我不敢苟同。听说国外有位养鸽家欲出高薪聘请这等高才去国外鉴鸽,我想若真有这样的人,中国也会有人出钱聘他的。
郑毅杰:
(96年1500公里第24名,TV俱乐部三关赛第2名。)
外国的超远程鸽与国内的超远程鸽也有近似之处,眼的色素比较深,眼砂也是比较讲究的。体型一般为圆桶形,羽毛太薄、紧的鸽子不适合放远距离。
超远程的鸽子主要靠血统,对体形的要求不是很严。如我用的法国西翁鸽,就比较适合放长距离,但它的体型,手感并不特别理想,龙骨并不很长,尾也不十分紧,但它却具备能吃苦,耐恶劣天气的特性。
短距离的鸽子与长距离的鸽子有着质的区别。短距离的鸽子要求体为三角形,尾成一根,肌肉发达,弹性好。羽毛要薄、紧握在手中脚要有勾手的感觉。眼睛并不十分重要,短距离的鸽子平时训练很重要。没有好的体力是不会有好的速度的。
王明山:
(95年千公里11名,96年1500公里74名。)
超远程的鸽子应该有共性。
一、血统清楚,查家族史,横面、纵面、必有表现出色的“将门虎子”。
二、骨架要好,肌肉舒服,结构合理,体形一般中型稍大,身体修长,与尾的比例一般较好的为60:40、高级的70:30、一般的50:50。身体应该占大部分。
耻骨要紧,档肌收得好,尾成一字。主副羽的关系拉开来是齐的,有些弧度,羽毛要求薄而紧。
雄性一般圆头比较好,既所谓前庭饱满,后脑发达。清白细长的人字鼻偏多。眼睛要突出一个亮字,R赛部分要强有力,具有光泽。
黄圈的要更亮,底砂亮不起来的鸽很难飞,用养鸽人的术语就是光圈部分。眼志偏宽、偏厚具有一定力度的归巢较多。瞳孔要圆、黑、象炭一样。收放不一定要快,要有规律。大小适中。眼睛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干、老、油、亮”。
没有好的管理也很难成功,管理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做到赛前保证鸽子身体健康。
细心观察也很重要。一般来讲,千公里归巢后眼里出现了比较亮的黑黄线,这样的鸽子后劲足。底砂或面砂上出现了亮点,说明具备了远翔能力。
超远程的父母必有一羽为种鸽型。现在北京的鸽友急需要解决的是何为种鸽何为路鸽。种鸽要具有70%的硬血统再配上路鸽型的才能出好的赛鸽。识鸽这一关很重要。好的鸽子绝不是獐头鼠目。雌鸽文静秀美,雄鸽气宇轩昂。有大将风度。
马志英:
(96年1500公里7名。)
好的品种、好的相貌、好的管理才是成功。超远程的鸽子一般为流线体形,龙骨与耻骨间距要小,后把不能亏,尾要比短距离的鸽子长一些。
骨架紧凑,体型适中,像貌要凶,机灵。面砂不要过厚,有一定密度,但要露底,透气。7点至1点的位置要亮,眼球摆动有规律,眼砂前角区必须起立(底砂和面砂起立)。
配对是关键。二羽鸽眼亮的鸽子配在一起,后代过于油不会太好,二羽鸽眼干的配在一起,后代缺少油也不行,这是个关键问题。
管理也很重要,早晨多喂一些,晚上少喂一些,避免长多余的膘。一周喂一次菜,放飞前喂一些抗菌素,避免传染疾病。
杜宝奇:
(92年1500公里冠军,96年1500公里11名、77名。)
我认为有了好的血统以后,就要大胆地使用,用则不疑,疑则不用,要有信心。不能听别人怎样说,要有自己的见解。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鸽子,别人的意见只能供参考。没有主见永远是不会不懂。
养鸽子也要敢放,舍得放。再好的鸽子不经放飞笼,谁也说不准好坏,只有放才知道。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张建忠:
(96年1500公里13名、82名。)
超远程的鸽子与千公里的鸽子太不一样。各部分都比较完美,龙骨好,羽毛好,头比较大,很威风。
超远程的鸽子一般体型中等,龙骨前胸应稍高,偏长,胸肌很发达,龙骨与耻骨之间有插在一起的感觉。耻骨闭得很紧,尾不散向下压。颈比较粗。握在手中感觉很轻不压手。
眼底很厚,全圈或组合型眼志,前挂角。
种鸽的配对很重要。我一般采用组合型眼志配全圈有色眼志,眼的颜色并不重要。超远程的鸽子一定要配超远程血统的鸽子。我一般采用远缘交配,这样比较有把握,也好掌握。我的归巢鸽的父母就是远缘配。
父母鸽最好是放过路的年青鸽,最少要放到千公里,这时再用效果最好。也就是说,配种必须保证种鸽本身优秀,有远程血统,遗传稳定。
有人称经他手配对的鸽子后代“板归”,我不敢苟同。但我相信一点,配对时要有点谱,二羽鸽子配到一块,能感觉出大概有多少把握。但这仅仅是感觉。不是绝对的,鸽子不上笼,谁也不敢打包票,我说的谱来自于自己对将要配对的二羽种鸽的了解,包括血统,本身成绩上下代的表现,俗话说叫知底。不知底的瞎配,失败则是必然的。
许少华:
(96年1500公里5名。)
我认为初养信鸽的鸽友应该多看一些有关养鸽的书籍。书可以教会你许多东西。当然了您可能认为很多关键性的东西书中谈得很少,我想这也是正常的。这里有水平,有思路,有心胸等问题。
我以为不可能从书中直接找到获胜的秘诀,就象在书中不可能找到黄金和美人一个样,但是书却教会了你得到黄金和美人的方法。最可贵的是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读别人的经验,你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养鸽人要有悟性,我最喜欢看书,很多知识我都是从书中学到的,再把它与实践相结合,于是我成功了。
很多鸽友曾反复提出种、养、训的问题,说明种、养、训是养好鸽子的关键。我就是在有了好种的基础上,在合理的训练上多下了些功夫才成功的。
在管理上我采用科学喂养,饲料多样,不同时期增补不同的添加剂,保证鸽子健康成长。
在训练方面,由于自然条件不是很好,我就采用走出去的办法,近站多放。通过多次外出训放,把鸽子放醒,增加鸽子的比赛意识,比赛经验,锻练它们的体质。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谁做得好一些。
侯少峰:
(92年秋千公里亚军,93年500公里冠军)
我认为短距离快速鸽前把应该粗壮,象萝卜,这种体型要求鸽子本身必须快速搧翅,不然就有下栽的感觉。肱骨要短,羽条要有弧度,肌肉丰满弹性好。
眼要有神,转动灵活,给人特别机灵的感觉。眼要干,不能水汪汪的,我感觉黄志圈的鸽子比较耐飞。短距离的鸽子与长距离的鸽子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外籍鸽速度比较快,但恶劣天气差一些,国产鸽耐恶劣天气,速度上差一些,二者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是最理想的。这也是我们北京鸽友今后面临的课题。
种鸽配对要凭灵感,用之不疑,再通过放飞去检验。我成功的秘密:血统、灵感、实践、勤奋、努力、机遇。
马法生:
95全国优胜鸽品评700公里雌组冠军
我养的鸽子主血是凡王路易。这路鸽子应该在千公里发挥较好,但在我棚里500、700公里也同样发挥很出色。这路鸽子归巢很稳,除意外伤害外基本不掉鸽子。因此我认为血统很重要,一要清楚,二不能太杂。
短程鸽子的特点是手感好,后把足,腰有力,尾下扣,成一根。龙骨与耻骨间距越短越好,耻骨紧闭。雌鸽下过蛋后长时间不能合并的不好。羽毛紧,光滑如丝。
出成绩的鸽子从小就爱飞,那些不爱飞的鸽应尽早淘汰。
要想飞得好,关键是保证鸽体质好,雏鸽十几天时我就加喂麻子,我感觉效果很好,小鸽体壮羽质好,长大了爱飞,那些小时有缺陷的鸽子长大了也不会出成绩。
END
文|王英兰写于1996年
[微笑]感谢阅读!鼓励请点赞 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