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角宠忆童年事 观八角宠忆童年事
前段时观看了由王宝强执导并主演的《八角笼》电影,该影片讲述一个龙山的穷山区,一名叫苏木的孤儿,在教练的培养下练习格斗,通过拼搏,冲破了自己人生的困局,并走向专业格斗人生道路,在参加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光;影片生动活泼,感情细腻,一些情节催人泪下,整片充满正能量,励志性极强。
观看之余,也勾想起自己童年时的一些细小往事,与电影里的苏木经历一样,我出生在粤北的一个穷山村,因生不逢时,出生时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据说在1968至1962年期间,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由于缺衣少食,记得小时候吃的是番薯,早上用锅煮一锅番薯,就管吃一天,饿的时候就拿来吃;还有番薯切成细条丝状,晒干后与米混在一起做版(米很少,番薯条很多),营养严重不良,故个子长得不高;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家中贫困,因此,自己从小就帮忙做家务活,每到周六、周日,就山上打柴草,用于烧水做饭(以前农村没煤气,都是烧紫草);早上起床挑起水桶到河边挑水,把家里的水缸装满水(以前农村没有自来水,要到河挑水回来用于烧开水喝,做饭等等)起码要够一天用;
山上打回来的柴枝
为了解决我家劳动力少,弥补每年工分不足而超支问题,当时我家认领了看管生产队四条黄牛(用于耕田用)的任务,每到暑假就帮家里去放牛,早上和下午各放一次,把牛赶到山上吃草,等它吃饱后,在天黑前又把牛赶回牛棚关好,每天周而复始。
放牛到山上吃草
放牛虽然有点累,但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可与其他放牛的同龄小孩一起玩,有时还干起了“坏事”来,到生产队耕种的花生地拨花生吃,挖红薯,用泥土块建成小窑子,用火把土块烧热,把红薯放进里面,把红薯烧熟吃,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地里拨出来的花生
地里挖出来的红薯
调皮玩耍,也是小孩时候的一大特征,记得有一次,与几位小孩追逐打闹,自已不小心在路上把一位去赶集的老妇人的杆秤弄断了,老妇一把我抓住,要我赔钱,那个年代,小孩那会有钱,自已马上挣扎逃跑,但老妇人抓住我的衣服就是不放,情急之下,自已把衣服弄脱后(夏天时只穿一件短袖衣服)拼命往山上逃跑,这才得于脱身;晚上回到家后,母亲问怎么光着上身回家,衣服哪里去了,自已把上述的经历告诉了母亲,母亲用软的小树条抽打我的小腿并责怪说,这么调皮,弄断老妇人的杆秤还跑,衣服都没了,你今后穿什么呀?在那个年代,买布料做衣服也要凭布票的,没有布票还真的买不到布来裁缝衣服。
用泥土块堆着烧红薯
1977年初中毕业时,我遇上了好时机,当年国家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高考),这一年自己经过努力,顺利考上高中就读,1980年参加全国高考,考取了广东省在广州的某一重点中专技木学校(当年大学与中专一起考试,从高分往下录取,大学录取完后,才到中专录取)就读,可在当年就算考上中专也很少人的,那年全镇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也算是为老家争了光,由于自己勤奋学习,三年后毕业留在学校工作,1992年调到广州市某一市辖区工作,现为一名副处级退休干部。想当年如果自己不努力读书,如果没有遇上改革开放,国家恢复高考招生这样的好政策,自己现在也可能还在农村里;当然,农村也不是不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全面实现了“小康”,农村已村村通公路,水泥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口,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农村村容村貌
农村村容村貌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