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则村寻狗启示:癸卯杂说,透过
7月9日,忽然间,一则“寻狗启事”传遍了郑州人的朋友圈,也因其令人乍舌的悬赏金额而迅速登上热搜,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寻狗启事》中,狗主人杨某自称丢了一条“功勋军犬”,并称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人奖励200万元,对找到并平安归还者愿给予1000万人民币”。
最是财帛动人心,此消息经过“郑州流浪动物领养中心”等媒体转发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要去郑州寻找这条丢失的狗。
但是到了当天下午,“郑州流浪动物领养中心”的微博就发布动态消息称:“杨某(启事上狗主人)的助理打电话告诉领养中心负责人狗已经找到了。”
看起来,虽然广大网友通过寻狗暴富的想法落空了,但“功勋军犬”找到了,自然是好事,如果事件到此打住,倒也算皆大欢喜。
但接下来,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提到了狗主人“悬赏”的兑现结果:狗主人并没有兑现悬赏的百万千万的奖励,而只有5000元。
按一般常理说,帮人找到归还一只狗,5000元也的确不算少了,但奈何前面有200万、1000万的悬赏金额白纸黑字写着,这其中的千百倍差距,顿时又引起一波热议。
特别是,不少网友质疑这个悬赏千万只给5000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个人发布的悬赏是有法律意义上的类似合同的效力的,找到狗的人应当通过法律维护权益。
如此舆论之下,当地警方介入进行了调查。
7月11日,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新区分局发布了警情通报,通报中说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事件的起因就是一个传媒公司的老板杨某冰(男,22岁),为了吸******量(开传媒公司的本行),而编造了这条不实信息并进行发布。
当然不得不说,要论本职工作,杨某的工作效果真“好”,一个胡编的假消息竟然成了全国热门。
这里稍微多说几句,从《寻狗启事》上落款的名字不是常见的“杨先生”“X女士”,用的是看起来正儿八经是个“真名”的“杨冰寒”,说明他是想增加启事的可信度的。但是,这“杨冰寒”又和被网友们找出来的、公安通报的他的真名不一样,说明他又是刻意隐藏的。
一边在隐藏自己的真名,一边又试图让人们相信他用了真名,这种矛盾的行为,指向了一个逻辑,这就是这位杨某冰的主观动机一定是不纯的,他就是别有用心。
别有用心自然不是无心作恶。
事件的发展中,一位热心公益的博主,应该也就是微博账号@郑州流浪动物领养中心的所有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将杨某的不实信息转发了,事实上,用自己的声誉给杨某的假新闻加了一层信用背书。
随着舆论的发酵,舆论的反应可能也超出了这个22岁年轻人所预想的情况,他把握不住了。于是在当天晚上19时,就安排人联系各媒体,试图用另一个谎言“狗已在警方协助下找到”去弥补之前的谎话。结果不知道第二个谎言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悬赏一千万只给5000”又被广泛传播,又引发一波舆论热点。
事件的结果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对另外两名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通过官方的通报,事件按说算是已经真相大白,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假新闻,丢狗是假的,悬赏也是假的,找狗更是假的,唯一真的就是无数网友被浪费掉的精力时间,以及被假新闻“透支”的媒体公信力。
但结合此类“事实虚假但依然激发了巨大网络效应”的新闻,近期发生了不少,例如“无锡3岁半女童被侵害”等,如果联系起来看,还真有一些很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思故我在,有思必有得。
第一个问题,“假新闻”为什么会存在?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有利可图。
“假新闻”的存在一定满足了一些人的现实利益需求。
一方面,媒体的从业者,也都是人。
是人就要吃喝拉撒睡,就要柴米油盐酱醋茶。
进而,对于当代的媒体从业者来说,“发掘”新闻、进而“发掘”流量、获取流量的价值自然就是其应有之义。
但是,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事实上媒体行业官方的、个人的从业者越来越多,导致有报道价值、进而有名利可图的真实新闻,就不那么够“分”了。
情理上来说,当“蛋糕”足够桌上所有人吃饱的时候,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搞小动作的。
但是当“蛋糕”明显不够分,甚至有人可能要吃不上饿肚子的时候,人们的心思自然就“活动”起来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自己能吃饱,哪还顾得上什么道义底线,毕竟生存需要才是最基础的。
进而,对于一个新闻从业者,有意无心制造一些“假新闻”,就成了一个越来越有现实需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观众读者对“假新闻”的需求。
在纸媒时代,一张报纸、几个广播和十里八村口耳相传的“八卦”信息,甚至就是很多人所能接触的一切,这时,一个普通的案件都足以震惊人们许久,因为他们完全接触不到更大的新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每个人所能接触的信息总量爆炸式增长。
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不仅仅是身边的,甚至包括在地球那半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天天看着俄乌战场的画面,自然就不会再满足于看邻居家的俩小子闹分家打架。
在网友眼中,“大新闻”见得多了,一般的新闻自然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了,这其实也进一步给媒体从业者施加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网友们的视角下,“假新闻”也是新闻。
因为假新闻“看”起来像新闻,“吃”起来也像新闻,甚至“假新闻”其中蕴含的情绪发泄价值,可能还比一般的新闻更突出一点,更“香”。
新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利益作用下,“假新闻”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假新闻?
虽然,人们对“大新闻”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但不代表着,人们愿意在虚假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普通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早已被各种各样的APP转化成了自己所无法控制的流量价值,似乎没那么值钱了。但在潜意识中,每个人还是本能的觉得自己的时间(生命)无比重要和无价。
所以,人们本能是应该讨厌“假新闻”的,但是现实却又是,人们在“假新闻”面前,仿佛却总是缺少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的人把原因归结于敌人太“强大”。
的确,专业的媒体从业者,他们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确掌握了很多引导、甚至控制普通人认知的方法。
在他们专业炮制的“新闻”面前,普通人的确很难应付。
例如,有位视频UP主,就剖析揭示常见的虚假正能量视频的套路,就是“伦理文案” “魔性音乐” “自我采访”。以这种套路包装下,哪怕是一段随手拍的生活视频,顿时就改头换面成了很有煽动性、话题性的,自然也很有流量吸引力的视频。
由此看来,不得不承认,在一些专业的领域,专业的人的确要远比外行想象的“强大”。
但其实,外因往往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内因才是最关键的。
这些“假新闻”之所以容易被相信,一定是有内在原因的。
那就是:人是有弱点的。
物质层面,人的精力、能力都有限,意识层面,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而有感情就会有情绪。
这些假新闻,往往就是瞄准着人最底层的情绪去的。
当人的情绪被激发,就很容易丢掉理智,落入别人编织好的“虚假”。
例如,在这个“千万寻狗”的假新闻事件中,虽然我最开始在微信群中看到这个“启事”时,觉得这个悬赏实在高得难以置信。但综合考虑到种种因素后,我还是相信了这个消息。
让我相信的逻辑例如:
第一,看到当事人把名字写的很清楚,似乎很正大光明(这时就忽略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逻辑);
第二,不少权威媒体也纷纷转载,觉得它们应该要核实的;
第三,以前也看到过有悬赏百万找狗的某富二代的新闻;
第四,现代的社会财富分化的确不小,而富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确是和我这种普通人不一样的;
第五,现代人对于宠物的感情,也是没养宠物的人难以想象的,很多亿万富翁还把家产全部留给自己的宠物等等。
虽然个人不是一个行动派,后面没有真的利用身在郑州这一便利条件去真的找找这个会活动的“实体彩票”,追求一把“财富自由”的机会,但还是觉得有可信的地方,后续特别是把一些网友评议其法律问题的文字,好好的看了不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直至后来看到警方通报,才发现自己还是被“骗”的很惨。
另外,在近期“无锡3岁半女童被侵害”的新闻中,现在有了官方被各界认为堪称典范的调查结果,清晰了揭示了问题的真相。但在前期事件争议、发酵和博弈过程之中,我还是落入了女童母亲构建的“虚假”之中,选择去相信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个男人。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自诩很理智,而且花了时间去挖掘底层逻辑的人,还是会被假新闻“骗”到?
其实,只要这个“新闻”真的触动到了我们情感的底层,真的触动到了我们心中真实关心的东西,激发了现实的情绪,那么后面就仿佛是势要冲破一切阻碍的洪水一般,毫无顾忌,也毫不疲倦。
正因为我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都有“一夜暴富”的欲望,虽然也明知这“千万悬赏”大概率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当这层心理被激发后,后续因此而产生的落差感,依然会激发更强的愤怒情绪。
作为人之父母,往往都在内心深处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外人伤害。而当这种恐惧被激发后,才会让我放弃深入思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为什么总是相信“假新闻”?无他,就是“关心则乱”,被激发了情绪而已。
第三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对待“假新闻”?
当代人需要更多“大新闻”来提供精神层面的刺激。
但人对“大新闻”的需求,又推动了“假新闻”的增多。
“假新闻”的日益增多,又事实上平白浪费了当代人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又增加了人对“假新闻”的厌恶。
人对“假新闻”越来越强的厌恶,又进一步增加了人对有质量的“大新闻”的需求。
这层循环逻辑的破局点在哪里?
有人说要从严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打击那些制造“假新闻”的人。
但是,这还是试图从外部解决问题。
从外部解决,可能在表面和短期发生效用,但注定不可能解决根本,管住长远。
因为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对“假新闻”富有责任。
不仅因为我们会被骗着助力它的传播,而且因为“假新闻”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只要我们还在不断需要“大新闻”,不断愿意为“大新闻”输送价值,“假新闻”就注定难以彻底消失。
理解到这儿,我们还是发现,着力点应该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
相信“假新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太“弱小”。
只要我们对世间的万物有了足够的认识,或是深入去挖掘、思考问题的深层逻辑,别那么“懒”,就很大程度会降低被“忽悠”的概率。
降低被假象蒙蔽的概率,这就是思考对于发现真相的价值。
一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往往是相关信息很不完善的,能够拿来作为理解问题和推断真相的信息往往是很不够的。
这时如果媒体还不够中立,自带倾向性的观点,就很容易影响那些“没有足够准备”的人,让他们先入为主,接受了“预设”观点。
当一个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就仿佛戴上了“有色眼镜”。往往就只能看到、只去接受与自己已有观点相一致的信息和证据。
简言之,在一个个真真假假的“新闻”面前,人的理性想要“成功”发掘真相,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或信息储备做基础,还要克服外在客观的信息不足、相关利益方的观点灌输等重重阻碍,更要多方查证、对比思考的辛苦付出。
这的确太难了。
在这个辛苦的道路上,很多人是没有能力坚持全程的,理性会让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漫长的征途中选择放弃。
“别找了,这事和我的生活也没有关系。知道真相也没有钱赚。”
“别坚持了,这事大家都不关注了。”
“别关注了,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注定就是没有结果的。”
“工作一整天,实在太累了,为什么不看些轻松点的视频,打发下时间?何必让自己更累呢?”
在追求一个事件的真相上费心费力又没有现实利益,还很可能完全没有结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与放弃就能立刻“摆脱”烦恼二者相比,该怎么选择呢?
人的能力、精力、时间,真的是有限的,而新闻事件的真相则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岂不殆已!
这层意义上,面对“假新闻”选择“躺平”,怎么能说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呢?
回过来,“假新闻”的确在所难免,因为它是因我们每个人而生。
“假新闻”的确很强大,因为它瞄准的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最现实的弱点。
面对“假新闻”,选择“躺平”不去思考,其实真的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大家也都是普通人。
作为普通人,我们确实可能无法做到看透一切不被“假新闻”骗,但至少可以在真相没有彻底揭示之前,不去助纣为虐。
我们可以评论事件本身,但最好不要进行道德评判,我们可以就事论事,但请不要人身攻击,毕竟这真的是我们所能做到的,也应该做到。
最后,那些面对寻找真相的艰苦道路,还选择去坚持努力的人,那些在一个个早已没有热度的新闻后面“守望”结果的人,虽然可能最终就是没有结果,可能也永远没法达到“彼岸”,但他们总会比“等”在原地的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世界。
思考真的不一定能带来真相,但总归会让我们离“假象”远一点。
推荐
- 1介绍每种食材营养成分的博主:吃的蔬果花样比我还多468
- 2火遍全球的日本家务主妇:日本主妇到底有多牛,玩羊毛玩出1000万日元255
- 3黄熊猫硬时代版细支200根,国内外网友的心又双叒叕化了130
- 4猫咪的寿命和大龄猫的照顾 铲屎官需注意五点征兆384
- 5周末陪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假期去哪儿,邀友带娃去千岛湖遛狗142
- 6狗狗高傲的姿态 狗狗妖娆起来只能大写一个280
- 7猫猫圣诞节写真:平安夜福利小野猫的诱惑389
- 8泰迪狗为何喜欢舔人,泰迪犬为什么爱舔人的脸412
- 9宠物名字怎么起才好听又萌又可爱?比较受欢迎的两个字的宠物名字使用率较高-可爱点300
- 10狗狗掉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铲屎官们知道狗狗掉毛的原因吗460
宠物
- 1性价比最高的养牛饲料:肉牛长得快还物美价廉210
- 2阿拉斯加和哈士奇为什么不能养?宠哥教你如何正确分辨阿拉斯加与二傻哈士奇343
- 3小金毛睡觉喜欢睡在什么上?怕热小金毛喜欢睡在风口382
- 4lc150外观升级19款 穿越版大白LC150给你带来踏实与方便148
- 5男友花千万给狗庆生却不肯,00后女友花400多给爱犬美容382
- 6狗狗身上全部都是跳蚤怎么办?狗狗跳蚤太多怎么办不用慌179
- 7猪油怎么存放能存放多久?猪油,有保质期吗可以放多久146
- 8宠物过敏的症状和预防方法:你家宠物有没有过敏症状329
- 9什么狗能生出陨石边牧?遍体鳞伤的漂亮陨石边牧被遗弃298
- 10曼基康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菲尔顿宠物是干什么的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