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山海经里的动物都真实存在过吗?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

人气:384 ℃/2024-11-27 02:43:45

10、赤鱬:“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鱬,(音如,rú)目前对赤鱬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有说是鲵(即娃娃鱼)此说明显与经文不符,鲵是有四只脚的;有说是美人鱼(即海牛类),这也不符经文,而且海牛也不像人面;最权威的说法是银方头鱼。但我看也不太像。请看银方头鱼图:(图1)

我没有找到银方头鱼的正面图,想看看这种鱼的正面像不像人的脸。不过我却找到了真正的人面鱼,这是在韩国市场出现的一种面部极其像人面的鱼,这种鱼是通过有鳞鲤鱼和无鳞鲤鱼杂交而生的鱼,请看下图(图2)。

再和《山海经》原配的写意图比比看,非常像吧(图3)。

请不要一定认为这些都是人为的动物,大自然是很奇妙的,动物在自然界中,也是可能有杂交行为的,我甚至认为《山海经》中有很多奇怪的动物,大多被描述成二种、三种或几种动物的复合体。究其成因,无非有三种可能形成的,其一就是杂交,其二就是环境的变异(包括人为的污染),其三就是由一种动物逐渐进化成另一种动物时的过渡状态,如猿到猿人再到人,如上文说的狮虎兽,如很多两栖动物,它们从水生动物逐渐进化成陆生动物,其过渡体形必然就会既有水生动物的特征也会有陆生动物的特征,这是一个道理。《山海经》中有很多动物,现在都找不到了,这也很正常,那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有些被自然淘汰了,一些是被人的因素被灭绝了,一些也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存在时间很短,因而没有被保存下它们的痕迹,当然,有些也确实是图腾之类了。

11、貍力:“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郭璞《图赞》曰:“貍力力鹜鹕,或飞或伏,是惟土祥,出兴动筑。长城之役,同集秦城。”说明此动物美善于挖洞筑巢。《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认为它就是猪獾。看看古本对“貍力”的配图,也不难看出确实像猪的形状(见图4)。

但我认为,说“貍力”是猪獾,不如说它是狗獾更符合《山海经》原描述。从外形来看,猪獾与狗獾差不多,但我查看了一些资料,发现猪獾的叫声就是一个猪的叫声,完全不像狗叫,但狗獾的叫声,倒有点像,所以我认为“貍力”就是现代的狗獾比较确切(见图5)

12、长右:“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其郡县大水。”

长右,古语就是长手的意思,“其状如禺”,禺,就是像长尾猿猴。可见“长右”就是指长臂猿一类了。具体来说,白颊黑长臂猿最类似了。这种猿本来作为一个亚种归入黑长臂猿,现在又独立列为一种“四耳”,因为此猿两颊有较长的白毛,似乎又是一对耳朵,故叫“四耳”。提到猿,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的确,此猿喜欢鸣叫,尤其是在早晨,习惯晨鸣,叫起来真的很好听,尤其它们跳跃在一片林海的树尖上,像飞燕一来轻盈,边跳边叫,那悠长的鸣声,回荡在山谷中,真的像美妙的歌声,完全符合“其音如吟”的描述。唯一不足的是,白颊黑长臂猿没有尾巴,不太像“禺”了,不过大体上还是符合《山海经》的描述的。(图6)是原配图,

(图7)是现在的白颊黑长臂猿。

13、鮆鱼:“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鮆(音计,cǐ),鮆鱼又名刀鱼,鲚鱼,鲂鱼。《尔雅翼》曰:“鮆鱼长头而狭薄,其腹背如刀刃,故名刀鱼。大者长尺余,可以脍。”现在市面上有的多是太湖刀鱼,海刀或是河刀,其口味远远比不上真正长江刀鱼,可惜的是,长江刀鱼已很少了,快要绝迹了。(图8)是原配插图,(图9)是长江刀鱼图。好好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吧。

14、:“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

(音患, huán),说是羊,但是没嘴巴。可能吗?不可能有这种生物。但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来看呢?有嘴,却被藏起来了。这样一找,我还真找到了一种羊是如此的。就是高鼻羚羊,它那高高的鼻子完全把它小小的嘴藏起来了,粗粗一看还真的以为它没有嘴巴呢。再看看《山海经》的原配写意图面 (见图10)。

和现在的高鼻羚羊比比,是不是很像啊(见图11)。可惜,高鼻羚羊也是面临绝种了,在我国40年代时就灭绝了。

15、茈蠃;“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閼之泽,其中多茈蠃。”

茈(音紫zǐ)蠃(音螺 loǔ),据郭璞解说,就是紫色螺。可不要小看了这紫色螺,古书上经常有记载,可现在却很少有记载,我只找到了二种紫色的螺,一种是锥形的海螺,是紫色的,一种是淡水里的紫水晶螺。从《山海经》此处说的,我认为应是紫水晶螺。如(图12)所示,就是我国南部鱼场所培育成功的紫水晶螺,外貌呈深紫色,就好象出生在水中的紫水晶一样。

16、犀和兕:“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

犀(音西 xī),就是犀牛,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兕(音寺 sì),也是犀牛的一类,有什么区别呢?先看看原配图吧(图13)

兕是一种与犀牛很相似的动物,但确实是有区别的,《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也有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狌狌西北有犀牛,其中状如牛而黑。”可见,虽然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

犀在这里指的是爪哇犀,特点是它有二只角,如图14所示。

兕在这里指的是印度犀,特点是它只有一角,如图15所示。

这二种犀原本都称为中国犀,可惜于1922年以后在我国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17、虎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之不肿,可以已痔。”

据古书《埠雅》记载“蛟,龙属也,其状似蛇而四足。”《本草纲目》也说:有鳞曰蛟,其特征为爬行类动物。为此《中国古动物学史》认为它就是鳄鱼。但原配图(见图16)与现实差距较大,不过我还是认为虎蛟就是鳄比较切合实际,这从其他古书上的描述来看也能印证此说。具体来说,应是马来鳄 (见图17)。

18、顒:“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顒(音于,yǘ)是黄嘴角鸮的古称。传说万历二十年,鸟集豫章城宁寺。高二尺许,燕雀群噪之,是年五月至七月酷暑异常。这就是见则天下大旱的由来了。

其实在我看来,就是猫头鹰中的一种了。角鸮常闭眼垂膜,好似二对眼睛轮流着一开一闭,给人误解为有四只眼睛了,它头上那高耸的羽毛也真像是一对耳朵。(黄嘴角鸮见图18)

19、南山经中尚待探究的动物:

在南山经中描述的动物,还有一些是需要认真探究的,比如:彘,这是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山海经》描述的是“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而且还会吃人,这就和我们了解的猪或野猪形象差距太大,我甚至联想到,彘,是否是雌狮虎兽呢?就是上半身是老虎而下半身是狮子构成的?因为狮子的尾巴与牛的尾巴几乎是一样的,可我们都知道彘就是古代称为猪的动物,所以还需再探究。又如蠱雕,“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是鸟而长角是没有的,唯有头上长有像角的鸟,而又能吃人,最可能的就是角雕了,或者是哈佩雕、食猴雕之类的了,可《山海经》在说这种动物时明明白白说它是兽一类而不是禽鸟一类,所以又使我怀疑了。再有如鱄鱼,“其状如鲋而彘尾,其音如豚”,有权威人士说是鲐鱼还引经据典说“鱄,犹磚,纺磚即纺锤,青鱄体呈典型的纺锤形”,据此说鱄就是鲐鱼了。可我不认为它就是鲐鱼,第一、因为“鱄”这个字,据《康熙字典》解说,在这里读“团”“团扇的团”而不读“磚”这个音;第二,鲐鱼是海洋里的鱼类,而鱄在这里是被描为淡水鱼类,第三,据古文记载鱄是淡水鱼中的珍品,《吕氏春秋》曰:“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为此我又联想到,鱄鱼会不会是江团鱼?“鱄”音就是“团”,江团鱼是长江名鱼,古时就有“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之称,所以我很想说鱄鱼就是江团鱼了,可这种鱼塘尾巴不像猪尾巴,而还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团鱼的尾巴却真正的是像猪尾巴,那就是鳖了,而且鳖这个东西出产最多的地方正好也是武汉地区,也就是洞庭湖一带了,会不会鱄鱼是鳖呢?我不敢肯定,所以也要再探究。

搜索更多有关“山海经里的动物都真实存在过吗?在真实世界里找寻山海经中的动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