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脑包虫手术怎么做?脑包虫病手术与治疗

人气:457 ℃/2024-05-03 22:05:06

顺利完成一例脑包虫病患者切除加癫痫外科手术。手术在显微镜和神经导航下完成。

人体感染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包虫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的传染源为狗。主要症状有颅内占位效应,并可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于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以及癫痫发作。

西医学名脑包虫病英文名称Brain Echinococcosis所属科室外科 - 神经外科发病部位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其中以顶叶、额叶多见,小脑、脑室及颅底少见。传染性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经粪口遗传性无遗传性

vc

本病的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地区的羊群常感染有包虫病,当地人们常以羊或其他家畜的内脏喂狗,包虫在狗的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即:细棘球绦虫。虫卵随狗粪排出体外,人和狗接触密切,借污染的手指或饮食吞入虫卵而感染。

发病机制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牧场、蔬菜、饮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六钩蚴虫脱壳逸出,借助六个小钩吸附于肠粘膜,然后穿过肠壁静脉而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到肝脏及肺中发育成包虫囊。由于颈内动脉较粗,因此,幼虫常易进入颅内,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其中以顶叶、额叶多见,小脑、脑室及颅底少见,包虫囊有微白色半透明包膜,其中充满无色透明的囊液,外观与脑脊液极为类似。

包虫囊分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二者之间轻度粘连,其中含有血管,供给营养。多数幼虫5年左右死亡,但不少则继续生长成巨大囊肿,容积从数百至数千毫升不等。囊壁由角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组成。囊液含有毒白蛋白、囊肿破裂、囊液漏出时,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性反应。

临床表现

1、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癫痫发作,囊肿较大的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乳头水肿等,依囊肿所在部位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临床特点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

2、继发型 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内压增高期。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液,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症状,由于棘球蚴不断长大,且系多个,分布广泛,所以该型临床特点与脑转移瘤相似。

多发群体

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畜牧区,国外见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蒙古、日本等地,我国多见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畜牧地区和西藏、四川西部、陕西、河北等地,儿童多见,约为成人的7倍,通常男性比女性多。

疾病症状

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乳头水肿等,刺激皮层癫痫发作,以及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临床特点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

检查诊断

1、血液 半数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有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包虫病呈阳性反应,囊肿穿破、手术近期或继发感染,阳性率可提高,囊肿完全摘除后数月补体结合试验可转阴,若包虫囊手术摘除后1年,本试验仍阳性,视为复发。

4、X线平片 颅骨包虫病变从板障开始,破坏颅骨,并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颅骨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局限于颅底者缺少单囊或多囊特点,而呈骨质硬化表现,一般均无骨膜反应。脑包虫囊肿产生颅内压增高,后床突骨质吸收,蝶鞍扩大,小儿可出现指压痕,颅骨菲薄,甚至颅骨缺损,包虫囊肿疝出颅外。还可出现松果体移位,浅表囊肿致邻近颅骨局限外凸,骨板变薄,有时平片上显示弧形线状、环状或蛋壳状及团块状钙化,如发现这种征象,可以定性。

5、脑血管造影 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周围血管弧状移位。一般表现为囊肿部位无血管区,囊肿周围血管弧形受压、移位、环绕无血管区呈“手抱球”征象,脑血管牵直变细,管径一致,似“蜘蛛足”样征及颅内压增高。

6、头颅CT 脑内圆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锐利(偶尔有不完整的薄壳状钙化)。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囊内容物水样密度,一般不能分辨子囊,邻近部位出现多个囊肿应考虑囊肿破裂。

7、头颅MRI 断层形态同CT,壳状钙化无信号,囊内液体信号同脑脊液或稍高于脑脊液,含有较大子囊的包虫囊肿,因子囊液较母囊液密度低,显示出母囊内子囊的数量及排列情况,可以确诊。

疾病鉴别

1、颅内肿瘤 脑包虫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和定位症状与颅内肿瘤相似,常误诊为颅内肿瘤而手术,故对来自流行区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高度警惕,须作详细而全面的体检,特别注意是否伴有肝脏或肺脏包虫,必要时作包虫卡松尼皮内试验和各种免疫学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确诊。

2、颅内蛛网膜囊肿 其一般认为是胚胎期蛛网膜发育不良所致,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常好发于脑池相关部位,如侧裂池等。CT和MRI检查表现为边界光滑的低密度、低信号囊性病变,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相同,无钙化,囊内长T1长T2无强化。

3、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3.1脑囊虫病 与脑包虫病具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定位体征等,但囊虫病可伴有皮下结节,切取后镜检可明确诊断。脑CT及MRI对绝大部分囊肿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囊泡型脑囊虫,尤其是巨大的单发囊泡型囊虫,因其CT及MRI表现基本一致容易误诊。但囊泡型脑囊虫并有时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囊虫影像。脑包虫囊肿较脑囊虫囊肿更圆,几成正圆形。术中包虫囊壁呈乳白色、粉皮样,厚约2mm左右,脑囊虫囊泡囊壁菲薄透明。

3.2 脑肺吸虫大都伴有肺部及其他部位的病变,通常腹部症状出现最早,肺部症状次之。从铁锈色痰中找到虫卵和夏克雷登氏结晶,结合肺部X线片,块状典型肺吸虫改变,不难鉴别。

3.3脑血吸虫病 晚期病人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其反应性广泛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明显,常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定位征象,有类似脑包虫病之处,病人一般来自于流行区,有涉水史,肝及肠道受累显著,粪便沉淀和孵化可查到虫卵和毛蚴。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粘膜浅表溃疡、息肉、疤痕等病变,取组织活检,查到虫卵阳性率高。

手术治疗

手术为根治的唯一疗法。根据CT或MRI定位,将包虫囊小心分离后完整摘除。注意勿要将囊壁弄破,以免囊液外溢,使囊内头节种植造成复发或过敏性休克。如术中包虫囊肿破裂,可用过氧化氢、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应用吡喹酮或丙硫咪唑口服,以防止种植病灶的出现。

其它疗法

目前尚无杀灭包虫的特效药物。

临床预后取决于囊肿的多少、大小、部位及手术是否及时,若手术完全摘除可以根治,预后良好。

疾病预防

1、强化和普及健康教育;2、对家犬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主犬;3、治疗犬病;4、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触包虫感染的脏器。

可并发囊内感染,造成脑脓肿,外伤可引起脑包虫破裂,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棘球蚴可引起脑梗死。术中术后包虫囊肿破裂,术后可有多发种植病灶出现。后遗症可有轻偏瘫或单瘫、失明、癫痫等。 [1]

传染性

几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传染源:感染包虫病的狗

传播途径: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牧场、蔬菜、饮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六钩蚴虫脱壳逸出,借助六个小钩吸附于肠粘膜,然后穿过肠壁静脉而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到肝脏及肺中发育成包虫囊。颅内包虫有两种类型:1、原发性棘球蚴,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至颅内产生包虫囊。2、继发棘球蚴,系原发包虫破裂,包虫囊碎片、子囊、原头蚴等进入循环系统而达到颅内种植,此型一般多发。

(此文为转载)

搜索更多有关“脑包虫手术怎么做?脑包虫病手术与治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