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长大没有鸡腿吃 幼时馋成这个样
幼时馋成这个样
作者 | 马玉宝
前几年在青州接送孙子上学时,一位青州朋友退休干部老庄,推荐给我一本书看。是原中常委吴官正同志退休后写的回忆录:《闲来笔潭》一书。我连续看了几天一气读完,才知道吴官正年幼的时候,与我们一样,都经历过因生活所迫的滋味。此书写得真实、朴实、翔实、可信。书中说他上世纪五十年上高中时生病住院,想吃个蒸包都没钱买,还是他当时的同班女同学,后来成了他的媳妇的张锦裳,拿钱给他买了几个蒸包吃,才得以解了他心中之馋。还有,吴官正考上清华大学后,在北京有幸和同学们参加了一次国宴,第一次尝到了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也没见过的,更没品尝的菜肴和食品,作为一个庄户孩子简直就是想不到,又解馋,又过瘾。
我们这一代人年幼时,正值建国初期,国贫民穷,生活资料严重不足,缺吃少喝,营养缺乏。许多很普通的食品菜肴,我们都没听说过,也没见过,更没品尝过。仅听人家说,心里那个馋欲就没法控制。
我以为是光我呢!其实不然,这是世人所有的共性,是人类的生理需求反应,谁也想吃点好吃的。
从想事起,白面馒头就从来没吃够过。先卖个关子绕个弯子吧,离俺村东北面六七里地,有个河疃和两县村,历史上因自然条件差,土质瘠薄,农作物产量低。有句顺口溜这样说:河疃两县,小麦不上块(亩产一百斤上下)。葫芦头盛面,伺候一顿客,去了一大半。顺口溜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我们张家辛兴村虽然生产条件比上述二村好一些,但也强不了哪里去。我们这个村肥地少薄地多,小麦种植面积少,一年到头也就每人分个四五十斤小麦。所以,一年吃不了几次白面食品。麦收结束,刚分下新小麦到家,全家人也就吃几顿白面,如手擀面条,包顿水饺,烙次油饼,蒸锅馒头。从此就打住,把小麦瓮封起来,除非过节,如八月十五,或者家里来客人,家庭成员有过生日的,才全家共同吃一次白面食品。所以,小时候最盼盼过年,因为过年,家里才蒸馒头多一些。一是出门用,二是伺候客人,我们也捎带着吃几顿。但是没吃够的,又出节了,没有馒头吃了,又换成地瓜干子煎饼了。那时心里就想,到啥时候,就一天三顿吃白面馒头,哪怕是就着疙瘩咸菜,也比吃地瓜干子煎饼香啊!
有一年俺爹出去开会参观,回来时捎回一小包大米,也就四五斤吧。俺娘把包打开,我和小弟弟们争着去看,啊!白花花的,一摸滑滑的,这就是大米呀!之前早就听大人们说过,将来日子好了,天天吃大米白面,就着肉和鱼,这就是老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啊!听俺娘说,大米蒸干饭,炒上菜很好吃。但是这么一小包包大米,实在是蒸不着啊!于是,俺娘就说留着烧大米稀粥喝吧,每顿搲上一小勺,添上一锅水煮熟,锅里稀稀拉拉的几个大米粒,每人舀上一碗喝个大米汤,纯粹是借大米这个味。心里一直想着啥时能吃上一顿大米饭?
大米白面吃个饱的愿望,一直等了近三十年才实现。到28岁这年考上师范,成了公办教师,户口转出去,吃上“国库粮”。国家每月供应三十三斤商品粮,除了白面,还有三斤大米。我就把这三斤大米买来家,老婆孩子一块蒸顿米饭,其余的留着烧稀饭喝。以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工资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餐桌上大米白面已经成了主食,顿顿炒上菜,全家人吃大米白面的愿望变成现实。
小时候吃过俺娘手工做的手擀面条,没见过挂面是什么样,更没吃过。有一年冬天,我突然患上感冒,咳嗽不止,啥饭也不想吃。俺娘突然拉开抽屉,翻出五把打捆的面条。每捆也就如鸡蛋粗,用白纸条捆了两道,每捆长约二十厘米,面条直直的,细细的,犹如火柴梗一般。我问俺娘这是什么面条,俺娘说这是挂面,听说是用机器擀的。还说这是俺爹去县城开会时买回来的,打算拿着去看望一个上了年纪的亲戚。我心里很馋很想尝尝机器挂面是什么味道,就问俺娘:“这机器挂面好吃吗?”俺娘知道我的心思,就说:“你感冒不爱吃饭,先给你煮一碗吃吧。”俺娘就拆开一捆,拿出一小把,找出小铁锅,去生上火。炼上葱花油,添上水烧开,放上挂面煮熟后捞出,不多不少,正好一碗。不冷不热后端给我吃,我吃着真是很劲道啊!这就是听人们说的挂面,好吃极了!这也是因为我生病,俺娘对我的特殊照顾,让我记在心中念念不忘!
小时候在街上玩,见人家小孩手里拿着一块长长方方,白黄色厚薄如筷子的东西吃,听着咬一口挺脆生。就问俺娘,这小孩吃的是什么?俺娘说这是饼干,是老远的一个大城市的工厂做的,又甜又好吃。还嘱咐我,在家里听说,帮着娘喂好老母猪,下了小猪崽子,卖了钱后,就去龙岗供销社给买饼干吃。为吃上饼干,每天俺娘给老母猪拌上食后,俺就拿着猪食板子,一旁看着,一直等着老母猪吃完食,再把老母猪赶进猪圈。等了几个月,老母猪下了十二只小猪崽,待小猪崽长到十几斤重后,俺爹去龙岗集上卖了小猪崽子,顺便到供销社买了两包饼干来家。母亲打开饼干包装纸,分给二姐和我,还有三弟四弟吃,是平均发放,每人几块,谁也不多不少。母亲看着我们姐弟四人吃着饼干,比她自己吃还高兴。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我第一次吃饼干,甜甜的香香的,回味了很长时间。
小时候特别馋猪肉,虽然那时的猪肉才几毛钱一斤,但由于家庭经济不好,平常日子一般吃不到猪肉。除非一年之中要过的那几个节日时,家里才买斤猪肉炒炖菜包顿水饺吃。例如,清明,端午节,六月六,八月十五,还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猪肉。一九六一年正月,生活稍有恢复后,俺爹从龙岗集上买回一头人家都不要的小猪崽子,不超过十斤重。吃中午饭时,俺爹说把这头小猪单独喂养,任务交给我和三弟四弟三人,喂到过年宰了后,管俺三人吃一顿猪肉。俺三人就一日三顿给小猪崽拌食喂养,放学后还去拔野菜嫩草给小猪崽吃,夏天每天中午还赶小猪崽下河洗个澡,还给它捉拿虱子。到了腊月底,过年前把喂养的小猪宰掉后,亲戚朋友这个一份,那个一份分了。只剩下了一堆骨头煮熟后,让我们小兄弟三人啃了一顿骨头,还是没捞着饱餐一顿猪肉,心里那个馋猪肉的滋味啊,没法说了……
小时候吃鸡蛋,虽然经常吃过,但由于太缺乏,家里用处又多,总是不能摁着吃个够,一次吃两个鸡蛋都没有记忆。家里喂着十来只母鸡,每天拾鸡蛋,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因家里事多,七爷爷八嫲嫲,孩生日娘满月,这个老人要祝寿,那个老人又生病。还有家里日常花销买生活必需品,油盐酱醋火柴等等等等,都需要拿鸡蛋去换,剩下的才用在家庭生活上。这几个鸡蛋的用处,俺娘是有计划的,平常炒菜时打上几个,炒一锅汤菜,每人舀上一碗;家庭成员有过生日的,煮上一把子,每人分一个;家庭成员有生病的,炒上个照顾一下;过清明,过端午节,煮上一把子,每人分一个;还有就是俺母亲腌制的那一小罐咸鸡蛋,都是在春夏秋干累活时,才捞出几个来煮煮,按劳分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家里生活条件才大有改善。吃鸡蛋去集市和超市买,吃啥样的都有,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满开着吃了。
小时候特别好吃的,还有狗杠鱼。这种小杂鱼,个体不大,也就五厘米左右长,弯弯勾勾的。但在那个经济普遍拮据的年代,也是不能随便买,不能长年吃的。我记得只是每年的夏季到来,麦收时节,供销社和集市上才有卖的。俺爹就到供销社门市上去买上一包,也就是二斤左右吧,拿来家让俺娘拿出一部分,搬出小铁锅,倒上豆油或猪油,煎一锅狗杠鱼。不用到家,老远就闻到狗杠鱼的香味。那时谁家煎狗杠鱼,是瞒不住的,一家煎狗杠鱼,香透半截街。回到家里,俺娘早把煎好的狗杠鱼,铲到盘子里。待吃饭开始,俺娘用筷子夹着狗杠鱼分配,俺二姐和我还有三弟四弟,每人只分两条小狗杠鱼;俺爹和俺大姐大哥,因为是家庭劳动主力军,随便吃。我和三弟四弟,吃完所分的两条狗杠鱼后,还没吃饱饭,就拿着煎饼或是窝窝头,去争着擦煎鱼的小铁锅,直至擦得铮亮铮亮的,光没用舌头去舔了。俺爹买的这一包狗杠鱼,没几天就吃完了。俺爹如果手里钱还宽裕,就再去买一包,如果钱紧张,就不再买了。往后就只有馋着和回味了……多好吃的狗杠鱼!
小时候与狗杠鱼同时上市的,还有虾皮,也是在夏季到来后,才吃到虾皮这种水产品。夏天收割小麦,又热又累,吃不好饭没有劲。那时的主食除了地瓜干子煎饼,就是地瓜干子窝窝头,白面食品基本没有。这时候俺爹,除了买一包狗杠鱼,还买上一包虾皮,吃饭时捣烂蒜泥,再拌上虾皮就饭吃。哎呀!那个好吃啊,辣辣的香香的,每顿饭多吃一张地瓜干子煎饼或半个窝窝头。因虾皮生着就可以吃,所以在半晌期间,复收麦子累了,回家喝水时,总是再拿一张地瓜干子煎饼,经母亲批准,卷上一把虾皮,一边吃着,一边往麦地走。每年夏季,俺家买虾皮的次数,也就不超过两次,原因是受钱的制约,不是俺爹疼孩子吃。
小时候还有一嘴很好吃的,就是刀鱼。这种鱼比狗杠鱼档次高,价格贵,在那个年代,不是平时想吃就能买的。一般是到了腊月底,新年来临,家里办年货时,俺爹到供销社门市,买几条很一般的刀鱼,也就是三四厘米宽,四五十厘米长。买回家后,俺娘把刀鱼背上的鱼鳍切掉,再把刀鱼切成半厘米宽的鱼段,然后挂上面衣子,下油锅炸,用来过年伺候客人,剩下的才分给我们吃,还没吃够的就没有了。只能等下年过年再吃刀鱼吧!
还有虾酱,小时候也很喜欢吃,这种水产品在那个年代,也是有季节性的。到了每年的秋后,即十月至十二月,从寿光县方向来的换虾酱的,用小车推着两个大油篓,里面装满虾酱,走村串户,满街吆喝,用地瓜干子换虾酱了!只要一听到来了换虾酱的,俺就赶快跑回家告诉俺娘,问换不换?每次要求,俺娘都爽快答应:换!说罢,俺娘立即拿簸箕去扒地瓜干子,俺就提着四鼻子小瓷罐,换一小罐虾酱来家。俺娘有时擦上白萝卜丝,有时切上白菜芯,炒上一大盘子虾酱,一家人吃两三天。在所有水产品中,数虾酱最便宜,也是最适宜庄户人家吃的拉饭菜。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一年四季,集市上超市里都有卖虾酱的,什么虾酱,蜢子酱,琳琅满目,任挑任选。每过一段时间,俺还是想起虾酱来,就到集市上买上一小瓶。回家切上豆腐一炒,香味扑鼻啊!卷进小麦煎饼里,香味可口,越嚼越香!一半是吃饭,一半是回忆。
小时候馋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块糖,才是那个年代小孩子们的最爱呢!俺也不例外,吃甜是小孩子的天性,与生俱来的。但那时侯平时很少吃到块糖,尽管供销社门市上有卖的,但因为家家户户都缺钱,很少有家长经常给孩子去买块糖吃的。除非是过年过节时,家里才买点块糖,伺候晚辈小孩来拜年,一人也就分一块。过年去拜年长辈给的糖,俺不舍得一次吃完,而是自己收藏好,一直吃到过了元宵节。还有就是村里有结婚的,人家在大门口分一点点块糖,早去的能分到,晚去的就没有了。俺曾见到有的小孩去晚了,没分到糖而馋地哭呢。所以小时候最盼盼过年,其中除了穿新衣吃好饭之外,就是盼盼吃块糖,馋“虫”还没打下去,吃不够的就没有了。平时村里来了货郎也卖块糖,是小作坊制作的薄荷糖,一摸就粘手上,尝一口甜味味辣侯侯风叟叟的。货郎卖的糖,没钱买可以用东西换,如破鞋烂掌子,头发,鸡蛋,地瓜干子都行。每次货郎还没进村,那手摇波浪鼓的声音,早就钻进了大街两旁的每家每户,让小孩们耳朵竖起来了。货郎进村刚把担子放下,当奶奶的就领着孙子孙女,有的拿着几只破烂鞋,有的拿着一把头发或鸡蛋,还有的用瓢端着地瓜干子,出来换糖吃了。把个货郎担子围个水泄不通,熙熙朗朗,奶奶笑,孙辈叫,好不热闹。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分田责任制,老百姓手里经济宽裕了,家家小孩们都成天用糖陪着,什么水蜜桃、大虾酥、奶油糖、巧克力,还有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应有尽有,想吃就吃。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过了就适得其反!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小学生们都张口嘴看看,结果是没有一个小学生的牙齿是白色的,百分之百都被糖液腐蚀成黑色的了。所以,我添了孙子孙女后,晚上一般不提倡吃糖,非吃不行,吃后必须喝口白水冲一下,效果是显著的。
上面回忆的,就是俺幼年时的馋,亲们看到后,可别笑话俺哟!老俗话说:馋是缺着。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物质贫乏,有谁不馋呢?时下,家里的小孩们,还缺什么?还馋什么?还有什么没吃过?恐怕只有传说中的“龙”肉没见过没吃过了吧!千言万语并一句,感谢赶上了新时代!
写于2021年12月25日
马玉宝,一九五二年出生,籍贯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张家辛兴村。高中毕业后回村任民师,恢复高考后又考取临朐师范,分配龙岗任教至退休。自1973年始,多次借调公社(乡、镇)通讯报道组、材料写作组工作,曾任《大众日报》社通讯员,新闻报道多次见诸临朐县广播站(电台),山东省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农村版)》,《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以及《求是》杂志内参。教学论文被全国十多家省级教育刊物发表。现已退休赋闲,有时灵感来了,也写点小诗小文解闷。
推荐
- 1看家狗老了一般怎么处理?如何将宠物放心地留在家中351
- 2野豹好还是美洲豹好:5.9,华北豹日你最pick哪只豹298
- 3周退密先生逝世:送别107岁周退密翁百年海上文脉465
- 4你觉得猪会游泳吗?你见过猪在海里游泳吗425
- 5大猫欺负新来的小猫有哪些行为?结果长大后被欺负的居然是295
- 6为什么现在买不到真正的黑玉米?一篇带你了解黑玉米的突出价值264
- 7狗狗大便能反映出什么?从拉粑粑姿势看出你家狗狗的性格327
- 8母猫会咬死别的小猫吗?为什么有些母猫会咬死刚出生的幼崽379
- 9繁育猫粮与普通猫粮的区别:如何识别猫粮优劣带你看懂猫粮成分423
- 10狗狗老年痴呆走之前的征兆 超一半8岁以上的狗狗都会患老年痴呆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