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大学生职场脱口秀稿子,热播职场节目让浙大美女博士意外走红

人气:231 ℃/2023-12-21 14:06:33

钱江晚报微信公号

本周腾讯视频《令人心动的offer3》(以下简称《offer》)开播新的一期,医学生们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急诊科里,开始新一轮的求职挑战。

医学生之一的刘畅,意外在节目中走红。

刘畅,26岁,本博浙大,目前加入浙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当这份简历出现在《offer》里,有关她“学历天花板”“美女学霸”的称号不胫而走▼▼▼

在这档面向全国召集医学生进入医院临床实习,最终争取两个面试机会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里,面试获得一致好评的她▼▼▼

曾在初期被质疑“科研理论有余,临床经验不足”,也曾“知耻而后勇”,在弹幕里收获最多的夸赞▼▼▼

在最新几期的节目中,刘畅凭借专业能力多次夺得小组第一;节目外,她对罕见病患者囿于金钱无法使用特效药的共情,也令人动容。当质疑被一边倒的好评覆盖,网友评价:“再次让人感受到了学霸和普通人之间的壁,太厚了,打不穿。”

一个周日的上午,我们和刘畅,相约在浙大紫金港某个咖啡馆。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对于“学霸”一词坚持拒绝:“我是不认的。”

“那你给自己的定义是什么?”

沉默了一阵子后,她说:“一个在认识自己和跟自己和解的过程中挣扎着的人。”

上浙大、加入社团、找工作……因为节目发酵而戳中诸多正在择业、求职的同龄人,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叫刘畅的年轻人,面对各种选择时对“最优解”的迷茫、寻找和坚定。

歌单里的《漠河舞厅》

10月初结束节目拍摄后,刘畅回到了实验室。

她工作的地点在解放路,为避开早高峰,她7点起床,7点半出门。30分钟的准备时间里,还包括了10分钟的化妆时间。

节目里,她面试时容光焕发的画面,和她工作熬夜后苍白憔悴的模样,早早就被网友拉来做成表情包,调侃为“上班前后”▼▼▼

对此,她挺不服气:“化妆是对别人的尊重,每天我都有化啊,你看,眉毛、粉底和口红,我觉得很精致了,今天我还画了眼影。”她闭着眼睛,边说,边用手指给我们展示,“不过下次再出镜,我知道了,要补口红。”

打破了医学生素面朝天的固有印象后,刘畅又晒出了她的“心头肉”歌单,一水儿的民谣:野孩子、赵良俊、耿十三、郭诚……

《漠河舞厅》赫然在列,对此她有些小骄傲:“两年前我就觉得这首歌很有故事,一定会火,终于让我等到了。”

她喜欢看现场表演,杭州的TZ House和Mao LiveHouse,都算是常客。空余时间,她还去蜂巢剧场把《恋爱的犀牛》刷了一遍又一遍,最爱马路那句: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息的衬衫和日复一日的梦想。

她送给男朋友的礼物是荷兰小众品牌PigHen手链,它曾被荷兰水手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在暴风和抢掠中,也能安全返回家人和爱人的身边。

当你试图用节目里“文艺安静”评价她时,她又会立刻否定:“我朋友说我就是个很有想法的逗比,我自己觉得我是比较直率,没心没肺,说话直来直去的人。”——是了,在“刘畅_Ella”的微博曾用名之前,她叫“Dr阿咧咧”。

疫情期间,她开始学习对着菜谱做饭,男朋友夸她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敢做。

在最近的微博直播里,她一边准备炒饭的材料、尝试颠勺,一边回答网友提问:“做饭,和做化学实验是一样的呀。”▼▼▼

保送浙大的机会,18岁时恰好抓住了

聊天时的刘畅,开放、自信,但面对压力时,她释放的手段,是哭。

在节目里,面对第一次考核不如人意时,第一次崩溃大哭:“老师,我不聪明。我欠的实在太多了,我感觉我就不适合当医生。”▼▼▼

她的初中老师看了节目后,特意来加了她的微信,第一句话就是:你简直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小学在北京读书,六年级跟着父母回了河南,一下子进入考试大省的刘畅,压力可想而知。

初中时,刘畅永远是坐在讲台旁的学生:“我希望跟老师交流,放假过年的时候,我会发短信和老师说,希望他把这个位置给我。”

虽然父母心里认可她,但就像很多家长一样,牢牢记得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不要让孩子觉得骄傲,不要让孩子飞起来。

于是,刘畅没考100分时,妈妈叫她“再接再厉”;考了100分,妈妈的留言换成了“瞎猫碰上死耗子,继续努力”。

为了缓解压力,刘畅用的方法就是哭。

对她而言,哭是快速调整状态的方式,她在微博里写道:眼泪的释放使我快速地把过激情绪丢掉,并很快地恢复到平静和冲冲冲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她上了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这所比肩“衡水中学”的郑州市第一高中,在2020年的保送生统计中,C9大学保送人数超过90人。

进入一个身边都是高手的环境后,刘畅的心态反而平和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小考成绩一般的她,每次大考都名列前茅。但即使这样,当时通过高考考入浙大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能从高考大省河南到浙大读书,一定是学霸中的学霸。”这是在扒出她学历后,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

但刘畅坦陈,她的理综成绩并不拔尖,因此靠语数外排名以及笔试面试就能拿到的保送机会,对她而言是“更优解”。

刘畅记得,当时只要进入年级前60名,学校就会推荐参加浙大保送生考核。在那次笔试结束之后,浙大的老师将刘畅带到一个小房间,告诉她在自己要选择的专业上面划横线,“为了提高概率,我就把所有的都给填上了。”

负责医学院招生的老师问她:“如果让你成为一名医生,你愿意吗?”

刘畅嘴上虽然给了肯定的答案,但内心并不笃定,对18岁的她来讲,并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将来要做什么:“我并不是一个在选择之前考虑很多的人。既然没有最好的选择,你给我的,那我就接着。”▼▼▼

转了一圈后,坚定地把医学读完

2013年9月,刘畅进入浙江大学进行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习,但科研之路并非她想象中那么顺利。

节目播出后,她在知乎上看到质疑,认为她学术水平不够,她都接受:“因为它就是事实。”

本科略显吃力的日常学习,能力不够的实验研究,常常让她感到崩溃。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她曾经加入过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的团队,但比起专业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团队发现她更擅长在不同学科模块进行沟通,就让她负责对外宣传与统筹。

甘心么?肯定不甘心!

她经常会自问:我到底适不适合当医生?

这个疑问在本科毕业设计时被放到最大,为了证明自己,她逼着自己做并不擅长的实验,但结果的挫败更让她陷入迷茫,她开始疑惑:我是否适合继续走科研这条路?我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科研处处碰壁之时,既往丰富的社团经验和开朗健谈的性格帮到了她。

从大一开始,刘畅就尝试加入各类学生组织及社团。

此外,她还面试过浙大的梅尔顿基金会,国际遗传工程技术大赛(iGEM)结束后,她还加入了强生未来领袖学院(TLS)……

回想起这一段段社团经历,她说:“拓展能力、思维和业务,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复杂的想法。很多人对医学生的建议是学习再学习,但我觉得能和不同的人交流也非常重要。而且,当你从别人身上拓展思维和见识后,你也不会那么焦虑以后干什么,反正肯定不会失业。”

社团活动上的无心插柳让她逐渐明白,如果不确定自己能否在医学上成为有造诣的人,还可以转行。

成长就是不断地试错。

于是在毕设结束之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刘畅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场岗位实习了一番。

“我对未来能否成为一名厉害的医生产生了疑问。如果无法成为顶尖,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我喜欢的事情,永远是我做得最好的、最擅长的事情。”

但这一个月的实习,刘畅并没有找到答案:“我感觉并没有之前做医学研究那样,让我心静,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随时有可能被别人替代掉。而医学给予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是别的职业无法替代的。”

这一个月对刘畅而言,是择业的转折点,她找到了“最优解”:继续,好好地,读医。

“我想明白了,无论以后要干什么,首先必须坚定地将医学读完,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女生,你必须比别人优秀更多”

临床医学的后四年,刘畅一心一意地完成了培养方案,但科研对她来说,还是一道坎。

为弥补遗憾,增加竞争力,她在博士毕业后,加入浙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答网友的视频中,她解释过:“想在进入临床之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去夯实科研基础。因为一旦进入临床,心思就很难再回到实验室了,我不介意再多两三年的时间,全身心地先产出一些成果来。”▼▼▼

2021年7月,在博士后进站前夕,《offer》通过学长的介绍找到了她。

本着“反正都是一次尝试”的念头,刘畅递交了报名表。

被通知入选后,她才告知了家人,搞不清楚节目的爸妈并不赞同:“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医学上,上什么综艺!”但当他们了解节目内容后,同意了:女儿离家这么久,他们也很好奇她日常的生活、工作状态。

导师刚开始也担忧节目的曝光是否会对她造成负面影响,了解初衷后,她又鼓励刘畅:“这是一次丰富人生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你必须要非常优秀,变得非常厉害,才能在和别人竞争时,找工作时,有自己的优势。”

不能回避的是,这种竞争来自于性别和体力的差异。

节目里有一段细节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带教老师林艳带着他们进导管室前,对刘畅说:“如果你要怀孕生小孩,要特别注意,长时间呆在导管室,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影响。”

而在镜头外,她们也曾聊过女医生的压力,要想在家庭和事业中找到平衡点,很难。而对刘畅这样面临就业的女医学生来说,压力更大:“大家竞争同一个岗位,作为女生,你必须比别人优秀更多,才可能被选中。”▼▼▼

面对导师和师姐的关心,刘畅在微博里说:“离我做选择的那天还有6年,先做好眼前的事~到时候自会有31岁的自己来交答卷。”▼▼▼

不排斥流量带来的更多选择

节目播出后,朋友对她说:“你把自己展现得太淋漓尽致了,生活、情绪都太丰满了,成年人应该收敛一点。”

但刘畅无法掩饰,她无畏、明朗。陪她一起来的男友,看她的时候满眼都是欣赏——她不会装,就是个善良、爱打抱不平的小姑娘。

这样的真性情也让她在节目里得到了其他医学生的友谊,无论是比她大的李不言,还是张洽、冯琛,都是一口一个“畅姐”▼▼▼

录制结束后,大家依然保持着往来,在同一个校区的张洽和冯琛经常约饭。而当张恰在节目里被曝从来没谈过恋爱后,最近找她要张洽微信号的女生变多了,她不仅要负责筛选,还认真到专门做了一封授权书,找张洽签字。

空下来的时候,刘畅也会看网友的反馈,“大家把我抬得太高了,我并不符合这些好评。”

在她看来,像做思维导图、英文PPT这类并不值得吹嘘:“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常态。”

但她也有想不通的地方,“有人说我学术水平不够,他说的对,但我也没自夸,为什么要抨击我……难道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值得参加这个给大众看的节目吗……”

在12月8日播出的一期里,她和李不言、王蕊分到一个小组,进行MDT的医学生考核汇报。

追求提交时间要求简略写治疗方案的李不言,和追求完美要求再多给点时间的刘畅起了冲突这段,再次引发争议。有人结合她之前的小组合作,得出结论,认为她并不适合团队协作▼▼▼

“但这其实是大学里小组合作的常态,高压状态下,每个人都想着呈现出最好的团队结果,大家关系好,才会不介意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碰撞出火花。”但习惯反思的她,也重新思考了:“先完成后完美,也许才是对的,不能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和心理建设才去做事,这样很容易虎头蛇尾。”

这种自我审视,也出现在刘畅对每一期节目的复盘中,最后她得出结论: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节目的播出给她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流量,在她看来,年轻的时候能够拥有这样一种人生体验,是很酷的事情。

她曾征求过身边人的意见,朋友告诉她:“你可以尝试拥抱多种选择,但是主业永远是最重要的。”

她越来越笃定:“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目前来讲,科研永远是第一位,长远的目标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最近,比她小五岁的弟弟也开始面临选择:是继续准备考研,明年再冲刺一把?还是早点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节目播出后,从小为姐姐骄傲的他,将刘畅的照片放入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但也发了个朋友圈:好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再努力一点,再拼一点……

对弟弟的所有,刘畅仿佛看到了5年前的自己:我就告诉他,你要明白,之后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做的决定。现在只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其他一切都会来的▼▼▼

下一位医学生李不言的独家专访正在来的路上,他真的是给人惊喜啊~~敬请关注小时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热播职场节目让浙大美女博士意外走红,26岁的她却说:我和大家想的不一样》,编辑丁珊)

搜索更多有关“大学生职场脱口秀稿子,热播职场节目让浙大美女博士意外走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