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防护林超过30年可以申请砍伐吗?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

人气:101 ℃/2024-11-25 01:34:52

《经济参考报》1月20日报道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问题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由副省长刘长根带队的调查组,于当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对照媒体反映的问题,会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开展调查核实。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同时,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关情况。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万亩防护林变身“绿色荒漠”,这一事件可谓触目惊心、令人扼腕,如今甘肃终于行动了,让人多少感觉到欣慰。只不过,这一点点欣慰,在惨状和野蛮面前,又能保持多久?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条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由此人为撕开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这一报道显示两点:一是砍毁防护林肆无忌惮,且系普遍行为;二是这一行为持续多年,使得非法行为实际上“正常化”了。事到如今,如梦方醒。

防护林受到《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不容任何人任何地方对防护林下手,搞所谓的“退林还果”。然而,这些种之艰难、养之不易的防护林,居然就在有关部门、管理单位的眼皮子底下被活生生戕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后诸葛亮的话多说也无意义。现在的问题是,甘肃唯有下定非凡的决心,以壮士断腕的气势,彻查到底,问责到底,整治到位,才能遏制乱象、制止疯狂,为修复千疮百孔的防护林地带赢得起码的条件和机会。

在砍伐现象被曝光之后,林场管理者和当地相关部门官员却一度声称砍伐行为合法,不存在乱砍滥伐问题,甚至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林场种植户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这究竟是欺负网友书读得少,还是自个儿胡言乱语呢?《经济观察报》报道直指毁灭性砍伐问题一再被掩盖。可见,有此态度并不偶然,其间深植着防护林被毁事件的“密码”——砍伐行为得到了某种默许甚至庇护。人们不禁要问,这背后,有没有利益勾连,有没有玩忽职守,有没有知错犯错?而这恰恰该是甘肃相关调查组首先需要梳理和追查的线索。

除了要就事论事地处置,对渎职、放任、合谋者予以严惩之外,还应该深思更大成因,遏制一些地方在误区中的冲动。

灾难式毁林的背后,是葡萄种植带与防护林争夺生存空间。看上去,种植户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是私人行为,但这类普遍现象却很可能折射了一个地方、一些部门和单位考量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时存在的意识偏差。默认葡萄林替代防护林,换来经济作物的“欣欣向荣”,换来“产业兴旺”,这是杀鸡取卵、利令智昏。

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必须的,但岂能拿环境生命线的牺牲来换取一时之“兴旺”?专家指出,大面积种植葡萄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加剧沙漠化风险。如果任由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彻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将面临一场风沙侵蚀绿洲的生态灾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将来是要端着葡萄酒迎着风沙漫天吗?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针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环保部与国家林业局曾在京联合约谈张掖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林业厅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求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对各类违法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清理整治;2017年,因祁连山存在违法违规开矿、水电设施违建、偷排偷放、整改不力等行为,三名甘肃省时任(曾任)副省长同时被点名问责,15名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人被严肃问责,省林业厅厅长、国土资源厅厅长等4人被撤职。和自然生态“过不去”的现象何以一再出现?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一言以蔽之,个别地方的发展观、生态观出了大问题。

所以,必须纠正错误的发展观和短视风气,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让地方真正从构造生态文明的高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科学规划,这是根本之道。当然,这也是最难的,但必须有此目标。所以说,甘肃派出调查组,只是迈出第一步。后面怎么做,更显关键。

(来源:正观新闻)

搜索更多有关“防护林超过30年可以申请砍伐吗?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