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成群有毒吗?蝗虫成群的罪魁祸首是它
2020年伊始,蝗灾就袭击了南亚诸多国家。当时还处在新冠疫情阴影下的我们所幸没有收到太大影响。
但是,最近的蝗灾战火却烧到了自己的边境线上:云南省与老挝接壤的边境线上,发生了黄脊竹蝗灾害。
在古代中国,蝗灾,与水灾、旱灾并列,被称为三大自然灾害。以农耕立国的华夏民族,对小小的蝗虫有着极大的警戒性,也发展出了诸多治理方式。
中国历史上,受灾族最严重的是农业中心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鱼米之乡江苏、安徽和湖北几个省份。发生蝗灾时,农业陷入瘫痪,社会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发生动荡。
那么,蝗灾是如何形成的呢?
蝗灾形成的罪魁祸首是干旱。
蝗虫的繁殖和生长都依赖于干旱的环境。
首先,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时候会变得干硬,适宜蝗虫大量产卵。如果降水丰沛,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不利于虫卵的保存。
降水量少的年份,江河、湖泊的水位较低,会裸露出大量没有植被覆盖的干硬地面,蝗虫可以用来产卵的面积也大大增加。
另外,蝗虫喜欢吃含水量低的食物。干旱年份,农作物原本就生长困难,而蝗虫却吃得更开心,生长和繁殖也就更快。
而蝗虫的天敌——鸟类和大型昆虫并不喜欢干旱的环境,蝗虫生长过程中的制衡也就更弱。
伴随干旱而来的高温是蝗虫生长的助攻。
随着全球变暖,“暖冬”出现频率增加,藏在地里的虫卵躲在又干又硬又温暖的育婴箱里,顺利越冬。
此外,蝗虫的习性会随着群体中的个体数量增加而改变。
蝗虫是独居生物,喜欢独来独往,回避“集体生活”。但是,当虫群密度达到一个转折点时,蝗虫在拥挤的环境中后腿互相触碰,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使其“性情大变”。
“黑化”后的蝗虫,会变得喜欢群居、向着同一个方向迁移,也更具攻击性。经历过蝗灾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蝗灾中的蝗虫性情格外凶猛。
这也为我们防治蝗灾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我们能搞清楚是那种化学物质使蝗虫发生了变异,也许就能从根源上阻止它们聚集。
蝗灾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失衡。要防治蝗灾,也就要从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这一根本思路入手。
另一方面,既然蝗灾是多个因素结合而产生的,防治蝗灾也就需要综合手段。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政策的加持和群体的合力。
推荐
- 1喜欢猫和喜欢狗人的区别 喜欢狗的人与喜欢猫的人204
- 2小红书回应旅游搭子内容:费用全免,仅限女生287
- 3猫咪绝育了到底是好还是坏,关于猫咪绝育带你了解更多417
- 4孩子晚上老是一阵一阵的肚子疼:孩子晚上总说肚子疼可能是这个病103
- 5柯基爱掉毛吃什么比较好?柯基吃什么对毛发好柯基美毛吃什么好366
- 6什么条件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免费注射狂犬病疫苗条件有哪些401
- 7没有攻击性的观赏鱼:是不是所有胆小的观赏鱼都能调教出来419
- 8主人摸了阿拉斯加被柴犬看见了,被阿拉斯加强行霸占笼子的柴犬218
- 9养大柯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养一只柯基是什么体验241
- 10养狗坚持这6件事狗狗会越来越好:爱狗人士如何改变狗的这一天性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