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的综合防治措施:蛴螬,金针虫蝼蛄
地下害虫是指以幼虫或蛹在土壤中越冬,以成虫在土中危害作物的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蝼蛄等,这些害虫一般具有趋光性、喜食性,可造成作物缺苗断垄,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枯死。在农业生产上,主要防治对象为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以幼虫为害时,幼虫有钻入地下的习性,为害作物根部,啃食须根及主根。
金龟子幼虫叫蛴螬,俗称地蛆,属鞘翅目,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它的身体长1—1.5厘米,头小腹大,体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有两个黑色的斑纹。前胸至腹节有3对刺。前足较长,末端有1对针状钩爪;后足短小,末端有1对钩爪。幼虫头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横沟和纵沟。全体被纤毛。其幼虫属鞘翅目,金龟子科。
危害特点:成虫吸食植物的根、茎、叶的汁液,幼虫蛀食植物茎部造成植物烂根或被咬断而死亡,幼虫多在地下为害。可在土壤中潜伏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成虫产卵于土中或土表下的土层内,孵化后的幼虫钻入植物根部为害。
金针虫是一种土中害虫,地下生活,以幼虫危害各种农作物和杂草。危害玉米、高粱、花生、马铃薯、番茄、辣椒、小麦等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花生,发生严重时,全田被吃光。金针虫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在地下越冬,8月下旬为化蛹盛期。在气温高时,成虫出土后飞到新的寄主上取食。
蝼蛄是一种昆虫,体型很小,成虫体长3~4毫米,长圆筒形,体色黄褐色或暗褐色,前翅有两条白色纵纹,前胸背板有一个倒三角型的斑纹,背腹部均为黄褐色。身体背面有多行纵列的刺突和6条半月形的脊棱。蝼蛄的食性很杂,是多种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它能吃农作物、蔬菜、瓜果以及树木等。
地老虎是一种小型地下害虫,体形呈长筒形,长约6~8毫米,呈黑褐色或黄褐色,两翅平坦透明。它的食性很杂,主要以植物为食。在北方地区,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
防治措施:
- 种子处理:对未播种的田块,于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或在种子播种前用辛硫磷乳油拌细沙土进行撒施;或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后播种;也可用90%*********1 kg对水750 kg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播种沟内进行诱杀。
- 土壤处理:在作物播种前,结合整地,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均匀喷淋或拌入土表。
- 药剂灌根: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灌根,间隔7-10天灌1次,连灌2-3次。药液可渗入地下达20厘米以上。
- 诱杀成虫: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置诱虫灯或诱捕器,诱杀成虫;或在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捉;也可使用性诱剂和食诱剂诱杀。
- 人工捕杀:幼虫为害时可于傍晚扒开地面,发现害虫可用手捏死或用木棍敲死。也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捕杀。
- 药剂灌根:可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90%*********晶体1000倍液进行灌根。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