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猪场防范重中之重认清仔猪腹泻的分类

人气:106 ℃/2024-01-25 00:23:19

【科学养猪,少用药,多收益!好产品是我们的优势,好技术是我们的特色!欢迎光临猪病课堂】近年来,制约养猪场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是仔猪的成活率,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病因是仔猪腹泻。在兽医临床上,仔猪腹泻类型繁多,大部分传染性强,危害大,掌握仔猪腹泻的类症鉴别,采取对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促进养猪场健康发展稳定收益有重要意义。

一、仔猪腹泻的种类

仔猪腹泻分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两大类。病原性腹泻有传染性,非病原性腹泻无传染性。

1. 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螺旋体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等。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魏氏梭菌病(仔猪红痢)等。螺旋体性腹泻主要是猪痢疾。寄生虫性腹泻主要包括球虫病等。

2. 非病原性腹泻。非病原性腹泻包括消化不良性腹泻、营养不良性腹泻、过敏性腹泻。

二、仔猪腹泻的病因

1. 仔猪因素。由于仔猪自身不能产生抗体,完全依靠母体的初乳获得少量抗体,因此仔猪先天免疫能力较弱,各种病原易于入侵引起腹泻。另由于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胃液中缺乏胃酸及胃蛋白酶等主要成分,肠道微生物菌群尚未有效建立,因此对乳汁和食物消化能力较差,导致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2. 母猪因素。如果妊娠后期母猪营养缺乏,仔猪瘦弱,产后乳汁稀薄,初乳营养不全,仔猪的抵抗能力较差易发病;如果营养过剩,分娩后乳汁浓稠,仔猪难于消化也可引起腹泻。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能够科学规范的做好有关影响仔猪的传染病进行正确免疫,则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免疫能力相应较高;相反,若对妊娠母猪的免疫接种不够严密,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低,发生相应的传染病。

3. 环境因素。如果猪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引起仔猪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寒冷季节温度过低时,仔猪的应急反应更加严重而发病,多表现以腹泻为主的症候群。猪喜干燥,湿度要适宜,特别是圈舍温度过高时,湿度应适当降低,否则可导致仔猪发病。仔猪的环境卫生条件好坏对仔猪的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如产床、圈舍、母猪体表(特别是母猪乳头)、饲喂及饮水设施、空气质量等等,如果卫生较差,消毒不严,极易引起仔猪腹泻。

4. 饲养管理因素。哺乳母猪饲料更换突然或配比不当,导致乳汁变化较大,引起仔猪消化紊乱而腹泻。饲料中油脂、青料过多、麸皮比例较大,或饲料霉变等,都能使仔猪消化吸收出现障碍,造成消化功能不良,胃肠功能吸收不良。如供水不及时的情况下,引起仔猪误饮尿液或污水,也可引起腹泻。

三、仔猪腹泻的类症鉴别

(一)病原性腹泻

病原性腹泻可根据病种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1. 从流行特点进行鉴别。细菌性和寄生虫性腹泻的传播速度较慢,症状相对较轻,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速度很快,病情严重。

(1)仔猪红痢。病原为C 型魏氏梭菌,主要发生于1 ~ 3 日龄的初生仔猪,一般在出生后5 ~ 7 d 死亡,死亡率高,1 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2)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 周内特别是3 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7 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常发生于10 ~ 30 日龄的仔猪,以10 ~ 20 日龄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4)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最常见于2 ~ 3月龄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猪,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仔猪和成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5)猪副伤寒。病原为沙门氏杆菌, 主要侵害2 ~ 4 月龄仔猪,尤其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

(6)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仔猪有部分死亡;

(7)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 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 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8)轮状病毒病。病原为呼肠弧病毒科的轮状病毒,晚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多发生于10 ~ 28 日龄的仔猪,病死率较低,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9)球虫病。病原为艾美耳属和等孢属球虫,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7 ~ 21 日龄的仔猪最易感。特别是饲养在阴暗、潮湿、卫生不良的猪舍中的仔猪,其发病率较高。

2. 从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1)仔猪红痢。突然排红褐色水样粪便,表现为极度消瘦和脱水,偶有呕吐,体质虚弱;

(2)仔猪黄痢。突然排黄色凝乳状的稀便或水样粪便,表现为全身衰竭;

(3)仔猪白痢。排出灰白色、有腥臭味的浆糊样稀粪,不呕吐,病程较长者逐渐消瘦,被毛粗乱,行动迟缓;

(4)猪痢疾。不同程度地腹泻,排黄灰色软粪,后转为水泻,含有粘液、血液或血块,后期粪便呈黑色,猪只消瘦、贫血,生长停滞;

(5)猪副伤寒。急性型体温升高,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耳、腹部及四肢皮肤发绀,病死率较高;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排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恶臭的水样粪便,胸腹部出现湿疹样丘疹;

(6)猪流行性腹泻。步态僵硬、呕吐、水样腹泻,明显脱水,食欲大减;

(7)猪传染性胃肠炎。突然呕吐、水样腹泻、脱水,粪便呈黄绿或白色,有恶臭;

(8)猪轮状病毒病。厌食、呕吐、高度腹泻、严重脱水,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

(9)猪球虫病。排出土灰色、黄色胶冻状或水样稀便,混有大量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

3. 从病理剖检进行鉴别。

(1)仔猪红痢。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与正常肠段界限分明,肠腔内有广泛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没有病变;.(2)仔猪黄痢。胃内有酸性凝乳块,胃底黏膜潮红;肠内充满腥臭的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脂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内空虚,有不等量的气体和少量灰白色带酸臭味的稀薄粪便;

(4)猪痢疾。胃底部出血或溃疡,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粘膜肿胀、出血,皱褶明显,表层有点状坏死,内容物稀薄,呈酱油色;

(5)猪副伤寒。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喉头、肾、膀胱黏膜、肠浆膜等有散在的出血点,******肿大,盲肠、结肠严重出血;慢性型主要是盲肠、结肠坏死性炎症,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肝、淋巴结、肺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

色坏死灶;

(6)猪流行性腹泻。病变限于小肠,肠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7)猪传染性胃肠炎。胃底潮红、出血、甚至溃疡,小肠充血,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透明,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

(8)猪轮状病毒病。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壁迟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灰黄色或灰黑色的液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9)猪球虫病。空肠和回肠呈卡他性炎症,肠壁增厚,并有粘液性渗出物附着或呈坏死性病变。

直观小猪降生 感受人间温暖

(二)非病原性腹泻非病原性腹泻可根据仔猪母猪饲养方式、临床症状两个方面进行鉴别。

1. 消化不良性腹泻。常见于刚断奶仔猪,由于饲养方法不当、饲喂次数过少、一次性投料过多、仔猪饥饿暴食造成的。主要症状为仔猪精神正常,但拉稀,粪便中有没消化好的饲料。

2. 营养不良性腹泻。常由于母猪营养不良、奶水少而稀薄,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所致。主要症状为瘦弱无力、苍白、被毛干枯、腹围收缩、拉水样或黏稠稀便。

3. 过敏性腹泻。常见于突然更换饲料的断奶仔猪。新换的饲料中植物蛋白(如豆粕)含量过高,仔猪胃肠道一时难以适应,引发免疫反应,发生过敏性肠炎性腹泻。

四、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仔猪腹泻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只着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应对本场的生产条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

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乳品质。饲喂全价饲料,特别在冬夏气温骤变季节,保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及饮水,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尽量让新生仔猪吃上初乳,吃足常乳,增强仔猪抵抗力。断奶换料要逐渐进行,不能突然更换,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填的饲喂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2. 加强消毒灭源,搞好猪舍卫生。猪场采取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分娩母猪进栏前,产房要彻底清洗消毒;母猪进入分娩栏,用0.1% 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猪腹部、乳房、后躯、四肢进行体表消毒。

3. 加强免疫接种,提高仔猪抗病力。母猪分娩前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K88-K99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魏氏梭菌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轮状病毒病疫苗,使母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防止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断奶仔猪还要接种仔猪副伤寒苗。

4. 加强药物控制,提高防治水平。仔猪腹泻药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短;要抗菌、抗病毒和补液相结合;要在断奶、转群时投服抗应激药物。经临床试验,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粘杆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黄连素、泰妙菌素等对于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在生产过程中,猪场应对药物进行药效观察和筛选。为了兼顾仔猪腹泻各病原的控制,可以选择性地对母猪进行投药。对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以加强饲养管理减轻并发或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为主。

五、总结

规模化猪场规范化、细致化的母猪管理,可以减少仔猪腹泻。产房的环境控制是仔猪健康的保障,必要的产前、产后母猪和仔猪保健可以确保产房母猪提供健康的乳汁,能有效减少仔猪的发病。仔猪腹泻正确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规模猪场中,只有养健康的母猪,才能有健康的仔猪,提升猪只的免疫力,是控制猪病的唯一出路。

【科技养猪,让猪少生病不生病,看猪病我们是认真的!添加关注微信公众号zhubingketang(猪病课堂)】

【精彩文章】 | | |

搜索更多有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猪场防范重中之重认清仔猪腹泻的分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