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历史的遗憾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

人气:380 ℃/2024-07-07 12:39:57

从学历史开始,我就对历史很感兴趣,甚至在学习上多次考过第一名。

曾有一段很引以为豪的记忆,在初一父亲抽检我学习所得的时候,我一口气把夏商周的历史给说了一遍,包含朝代大事、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诸子百家争鸣的主要观点,行云流水,分毫不差。

我当时也很震惊自己竟然拥有这般能力,能在短时间用一整套话术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等过后想再复述一遍,却发现不能了。

历史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仿佛有种魔力一直在吸引着我,哪怕我后来学业精力分散到了各个科目,哪怕高中时代弃文从理,我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历史的关注。

即使是看电视剧,我也更加喜欢有历史背景的,包括《大秦帝国》《楚汉争霸》《汉武大帝》《三国》《隋唐演义》《贞观之治》《大宋传奇》《成吉思汗》《大明王朝》《康熙-雍正-乾隆王朝》以及近现代的历史剧。

那历史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呢?

我想来想去,有一个解释是这样的,因为历史包含了太多的遗憾,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回味无穷。它总让人试图为过往事件编造各种结局,最终却又无可奈何。

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1)是生不逢时的孔夫子,还是祖国弃他如婢履的韩非?

生于春秋晚期鲁国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年少曾一心坠入仕途,干一番大事业。可在55岁那年,已升任大司马的孔子眼看君臣沉沦,对自己越发轻视,感到非常失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随即带着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14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果,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近古稀之年了,他才回到鲁国,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以《论语》流传并闻名于后世。

而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韩非呢(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本是当时天下的旷世大才,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很有可能大有一番作为,强大韩国不被秦国吞灭。但因不被祖国所重用,最终流落到秦国,被人诬陷入狱而死。

可惜了这么一位大才!在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时候,韩非埋头著书立作,以《韩非子》这本书集流传并闻名于后世。

2)是从无败绩的将军白起死在了一场从未参与的战争,还是老秦人500年努力建立的秦朝却在14年内土崩瓦解?

生于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前257年),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威震六国 ,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在长平之战胜利后(公元前259年),因是否乘胜一鼓作气攻下赵国的争议,导致将相不和,君王猜忌。

随着秦国攻赵屡次失败,白起再遭小人诬陷,其后被秦王赐死,从此,一代名将在战场之外陨落。

而秦朝呢,老秦人费了500多年的努力才建起来的大秦帝国,却仅二世而亡。想当年,很少有国家能像秦国一样代代有明君,明君有名臣。

秦国从建国起就很坎坷,待在西陲之地,跟富裕挂不上钩。公元前770年,西周的末代君主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被西戎势力杀死。在第二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有功,才被封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国。

随后的四百多年里,除了秦穆公时代秦国稍强,其他很多代都弱得不行,持续衰落,被周围强大的诸侯国压着打,比如魏国。直到公元前356年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才开始停下衰落之势,由弱变强。

而且,自秦孝公以后的多代君王,也都是极有为之主。比如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破列国合作之策,继续强大秦国;而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昭襄王,在位56年,先后任用魏冉、白起、范睢等名臣名将,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根基。虽然秦昭襄王的儿子、孙子相继陨落,秦五年连丧三王,但在史上最厉害商人吕不韦的簇拥下,千古第一大帝秦始皇上线了,随后灭六国、统一中国,开启了中国王朝新纪元。

只可惜,盛极而衰,社会转变太快,老百姓受不了,在各种内因外因的影响下,秦朝建立不到15年就被奸臣赵高给弄亡了。

3)是少年英雄英年早逝(霍去病),还是漠北寒风中的持节不屈(苏武),抑或是昭君出塞再也没有回过长安?

40岁当流氓、54岁当皇帝的刘邦以布衣之身建立了大汉朝,但真正将汉朝的光荣印在人们心中的是汉武帝刘彻。而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将领除了卫青,便是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只可惜这位留下“封狼居胥”神话的大汉英雄,年仅24岁就去世了。

下一位出场的英雄是持节守国的郎官苏武(前140年~前60年),他40岁出使匈奴被扣留,遭受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仍初心不改,后被迁到北海边放牧,最终留居匈奴19年、历经艰难万苦才回国。

即使是在一个强盛的汉朝,也存在像苏武这样被困漠北寒风中19年的大臣。而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从此再未回到故土长安,为国计,只能在塞外孤独终老。

哪怕是有沉鱼落雁之姿,王昭君也无法自主选择人生,嫁完呼韩邪单于3年后,生下一子,夫死请归,被汉成帝拒;再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生活11年,育有2女。复株累单于死后不到2年,昭君病逝,时年35岁。

4)是赤壁的一场大火毁掉曹操的统一梦,还是诸葛亮被五丈原秋风吹散的理想,抑或是关羽被麦城埋葬的傲骨?

汉朝末期,凭借80万的雄兵,一代枭雄曹操本可一举扫灭尚无根基之地的刘备和势力羸弱刚掌权的少年孙权,无奈一场赤壁之火改变了战局,奠定了随后多年的三国鼎立形势。曹操终其一生(155年~220年),再也无法一统天下,最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死后将魏国势力交到儿子手里。

而聪明智慧、鞠躬尽瘁的诸葛亮(181年~234年),在种种原因之下,多次北伐皆无果,最终累死病死在五丈原的北伐路上,在秋风中理想被吹散了。要是当年关羽不在麦城被逼死,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关羽(?~220年),关云长,因为最重义气,至今仍备受世人尊崇。可因为一身傲慢,最终屈死在东吴吕蒙之手,自此,桃园三结义的张飞坐不住了,刘备也坐不住了,一冲动便要攻吴,不幸葬送了蜀国的大好前程。这才有后来的诸葛亮再怎么撑,至死也没能撑起一个强盛的蜀国。

这怎么能不遗憾呢?

5)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的苻坚,还是被高原埋葬的文成公主?

在东晋羸弱、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是苻坚(338年~385年)以一己之力统一了北方,革除暴政、推行汉文化,重用汉人,让华夏文明得以延续。没曾想,贤臣王猛死后,苻坚太过于轻信他人,战略失误,淝水之战失败,既丧失了统一南方的能力,也没能继续稳定北方。自己还被最信任的羌族部将给谋杀了。

苻坚是一个好人,生性仁义宽厚,死后还有无数前秦将士怀念,可他并不算一个好皇帝,最终身死国乱,葬送了国家的美好前程。

而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在和亲背景下,也不得不远走吐蕃。贞观十五年(641年),为与吐蕃修好,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远嫁给松赞干布,直到680年,病逝吐蕃,埋于高原。

6)是导致一个巅峰王朝一夜之间跌落谷底的安史之乱,还是“从会当凌绝顶到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

节度使,本是唐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派驻到地方的“钦差大臣”,但缺乏有力约束后,最终成为了大唐盛世由强转弱的那颗铁钉。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李隆基(682年~762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开创了唐朝极盛的开元盛世,却在后期,贪图享乐,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宠幸杨贵妃,最终使唐朝乱于节度使。

而我们的诗圣杜甫就生于唐朝这个由盛转衰的时期,他没有诗仙李白那么幸运,一辈子大都走的是好路。杜甫(712~770)的后半生大多都栽在了安史之乱以后的日子里了,所写的诗更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7)是“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到身死国灭的李存勖,还是是风波亭被风雪淹没、尽忠报国的岳飞,抑或是“从气吞万里如虎到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而李存勖(885~926),作为当时残留下的李性节度使势力,与之抗衡多年后,在923年称帝,沿用“唐”为国号,史称“后唐”。随后灭梁灭蜀,但在926年遭遇兵变,被乱军围困而死。

本能大有一番作为的李存勖,但在治国无方、用人乏术的影响下,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在历史上陨落了。

多年后,宋太祖赵匡胤收拾乱局,建立宋朝(960年)。因为他是以武将之身被部下拥戴为皇帝,所以对武将多有提防,定下了重文轻武的治国基调。这也间接导致了宋朝军事力量上的弱势和英雄岳飞的冤死。

因为重文轻武,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来管理武官,所以整个宋朝的对外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才会显得那么拉胯,先后被西夏、被辽国、被金朝、被蒙古压着打。就连好不容易出来的为国争光的优秀将领岳飞(1103~1142),也在皇帝的猜忌下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

包括后来的辛弃疾(1140~1207),也在偏安一隅、主和不主战的南宋朝廷里多次郁郁不得志。本想北伐收复中原,却一次次错过,当真来机会时,“可怜白发生”,离故去也不远了。

8)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崖山海战后十万军民的慷慨赴死?

南宋末年,偏安的赵宋朝廷在蒙古铁蹄的攻击下再也撑不住了,文天祥是最后几年里最重要的举兵抗元的将领,虽多次击败元军,但终因势单力孤,不断退守广东一带,直到1278年被捕。

忽必烈虽不忍他死,多次亲自劝降,许他宰相,但都无果,最终只能随了文天祥“以身殉志”之愿。同时,就在文天祥被捕后的第二年,崖山海战失败了,南宋王朝也彻底地灭亡了。

十万军民宁死不从、纷纷崖山跳海赴死。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悲壮,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是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

9)是被土木堡黄沙埋葬的明军,还是“拯救了大明却唯独救不了自己”的于谦,抑或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张居正?

那个耀眼的大明,草根皇帝朱元璋身经百战才辛苦建立,儿子朱棣开创“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哪怕到了孙子朱瞻基也是将威武宣扬到了周围国家,怎么算都是个以武立国的王朝。奈何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土木堡一战,尽损明军精锐,差点导致了这个王朝覆灭,重蹈北宋覆辙。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救了整个大明王朝、打赢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于谦,最终在朱祁镇回国夺取皇位后,被冤杀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们记住了于谦的清白,却挽回不了他凄惨的命运。

自此以后,大明朝被冤枉的功臣便不在少数,包括那个开启“万历中兴”时代的张居正,辛苦忙活十载,为大明续命几十年,死后却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算,惨遭抄家待遇。

10)是阻碍国家发展的闭关锁国,还是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

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疆域,在清朝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自诩天朝地大物博的大清却也由此进入了下衰的周期。历经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洋人来了,他们以极少的人数、厉害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在我们的地盘上欺辱着国人,赚走了大把的银子。

1894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更是把清王朝人民推向了更糟糕的地步,我们的主权一步步丧失,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

要是没有当初的闭关锁国,要是没有甲午海战的惨败,现在我们国家的命运会不会更好一点、早已居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呢?

回首历史,我们叹惋,我们可惜,我们悲痛,但终究回不到过去。

今人,唯有以史为鉴,过好当下,少留遗憾,这才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大意义。

搜索更多有关“历史的遗憾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