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羊皮卖狗肉的来历:黄颢,话说狗肉
话说狗肉
黄颢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我国养狗有着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古籍上有关狗的记载不乏其数,《礼记•王制》写道:“士无故不杀犬豕。” 《墨子•非攻》云:“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文子•上德》载:“犬豕不择器而食。”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养狗的普遍性,如果仅仅就“犬豕”这两个字的先后顺序而言,似乎古人把狗看得比猪还重要。 大概从养狗之日起,人们就有了吃狗肉的习惯。
《文子•仁》云: “先王之法,犬豕不期年不得食。”《礼记•内则》上载有“犬宜粱”、“狗去肾”、“狗赤股而躁、臊”等内容。这些关于吃狗肉的经验之谈,说明在古代狗肉已是人们普遍享用的肉食品。
如今,狗是常见、极为普遍的动物;狗肉,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闻到狗肉香,神仙要跳墙。”“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这些俗话,估计大家都能耳熟能详。
“挂羊头卖狗肉”,这说明狗肉能与羊肉媲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作用。“闻到狗肉香,佛爷也跳墙”的说法,说明狗肉太香了,佛爷都被香味吸引过来了。据此,狗肉的魅力就不言而喻了。
狗肉,虽说上不了台面,但有至尊肾宝美誉,口感细嫩,肉质饱满。狗肉,在粤语地区也叫“三六香肉”。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叫“香肉”或“地羊”。
而在传统观念中,一直都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中华田园犬以污秽之物为食,因此它也就成为了“不洁之物”,所以“狗肉上席,不吉不敬”也就成了共识,久而久之就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
逢年过节,人们一般不杀狗,狗肉自然也无法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是,狗肉却是接待贵宾的上等佳肴,也只有贵客或长年在外打拼的兄弟返乡过节前才能享受到的高规格接待。
狗肉制作品种繁多,常见的烹饪方式有红烧狗肉、狗肉火锅、干锅狗肉、麻辣狗肉、黄焖狗肉、酸辣狗肉、砂钵狗肉、枇杷狗肉、乌龙山狗肉、荷香回锅狗肉、姜丝狗肉、金丝腊狗肉……
“东巴凤”(广西东兰、凤山、巴马)三县的人更喜欢白切狗肉,他们认为,这种狗肉才是原汁原味。
人们吃的散养的土狗,猎狗、宠物狗、警犬和导盲犬这些都不是人们食用的范围。土狗出生后养到三或者四月,体重有二十来斤便是较为理想的肉狗。
一旦村上有肉狗源,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就以打平伙的方式把狗买下,聚餐联欢。若家中有贵宾来访,就提前找好土狗,招待客人,以示尊重。
杀狗也是有所讲究的,不能像杀猪那样直接用刀捅、用盆接血, 在我的家乡,人们杀狗采用棒打。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将狗打死后,还要将死狗倒吊着挂起来,据说狗属土命,如果不挂起来,让死狗躺在地上沾了地气,就会死而复活。 《本草纲目》中还特别说明:“凡食犬不可去血,去则力少,不益人。”可见至少从明代开始,人们杀狗的方式已由刀屠改为棒打或绳勒了。
把狗杀死后,开水烫,用刀把狗毛刮干净,然后用稻草将狗皮烧黄。关于为什么用稻草去烧宰杀后的狗,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狗喜欢到存放的稻草上撒尿,人们用稻草时闻到一股尿骚味,杀狗时,决定用稻草去烧狗,以解心中之恨。这是玩笑话,其实,用稻草去烧狗,把狗肉吃到嘴里即有稻香味,又有狗肉的纯香,别有一番滋味。本地人称之为“稻香狗”。
在我的家乡,没有狗肝、狗肠子和狗油以及狗粥等于没得吃狗肉。狗肝、狗肠子和狗油雅称“里龙三件”,狗肠子清洗干净后,要把一些狗骨头剁碎,再将玉米粉或者芭蕉肉和狗血一起搅合,最后灌到狗肠里,俗称“狗龙烹”(狗血灌肠)。
“狗龙烹”(狗血灌肠)的制作过程耗时最长,也是宰狗过程中比较繁琐的环节。准备好狗肠、一个灌狗血的小漏斗,在灌之前把狗肠的另一头用一根绳子绑住,然后一个人缓缓地把狗血灌肠所用的食材(狗碎骨、玉米粉或芭蕉肉、狗血混合而成)顺着漏斗灌入狗肠里,另外一个人则帮助疏通、整理狗肠,好让食材顺势而下,直到食材流到狗肠的末端,整个狗肠灌满后,顶端先用手按住,然后把灌满狗血食材的狗肠盘成一尺长(33厘米),放入盆内,再把顶端绑住即可。
狗血灌肠灌好后,就着手煮狗肉。将整条狗切成若干大块,和灌好的狗血灌肠一起下锅,煮个把小时,待狗肉和狗血灌肠熟透后捞出。接着,往煮狗肉的汤锅里放大米煮粥,狗肉稀饭是每个参加聚餐的人喜欢吃的,拿来送狗肉。狗肉粥营养价值高,加入适当的盐,非常爽口,有“喝狗肉粥,不吃狗肉”的笑话。
待出锅的狗肉稍凉后就可以切成小块,先将狗骨头剔出,然后将肉按前夹肉、后腿肉和腰方肉以及“里龙三件”分类切好。在家乡,人们习惯将切好的狗肉和“里龙三件”置放在有芭蕉叶垫的簸箕或者长桌上等待食用,这样,就能吃出原汁原味之感。
白切狗肉好不好吃,关键在盐碟(蘸)的配料,狗肉香(薄荷叶、 芫荽叶)、春树芽、紫苏等是绝妙的蘸料,再添加原生态的山茶油和辣椒,将狗肉蘸进去,送进嘴里,实在是妙不可言!
有些人一贯不吃狗肉,尤其是忌吃狗肉的人群,本命生肖属狗的人,也很少吃狗肉。狗肉属于暖性食物,对于一般人来说都可以食用。但对于感冒、发热、腹泻等不宜食用,脑血管、心血管、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群也不建议食用。
依佛说,众生平等,狗也是一条生命,不能伤命,所以不能吃狗肉。科学上讲,狗肉属于干热肉,使用后容易上火,如果本身就是上火的体质,就不能吃狗肉,否则就会因服用狗肉而使自己出现心火旺之类的异常情况,一旦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势必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为人类的忠实的伴侣动物,狗有“狗不嫌家贫”的忠诚品性,它们用一辈子为人类来看家护院,保护家庭的财物安全,不求多少回报。
君知否?自古以来,狗忠实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最通人性。它们能够看家护院,帮助人类驱赶豺狼虎豹,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舍生忘生的去履行它们的职责。 随着现代家庭人口的减少,狗能为那些孤寡老人减轻对在外工作的儿女们的无尽思念 ,它也能陪伴老人们度过漫漫凄凉长夜。 同时,狗可以带给家庭无尽的欢声笑语,养条狗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别忘了,每一次天灾人祸 ,那些搜救犬、缉毒犬舍生忘死,和那些武警并肩作战磨破爪子,累瘫在地的事迹比比皆是,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可和尊重。导盲犬还有其他犬卓著的功绩,都是人类不可否认的。
凡此种种,我们实在不应该去屠杀它们。少吃狗肉或者不吃狗肉 ,都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对乐于奉献的一种认可。
作者简介
黄颢, 广西河池人,系广西河池市作家协会和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在“广西教育报”“河池日报”“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河池文艺圈”“红水河文艺在线”“老鸟传媒”“风物东兰(魁星楼在线)”“翠屏文学沙龙”“环江文艺圈”“原鄉書院”“壮美八桂•作家诗文”“神州•西部散文选刊”“巴马作家(群微刊)”以及《河池教育》《求学》《魁星楼》《都安文艺》《凤山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著有文集《粉笔人生悠着走》和《红杏出墙显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