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浮游生物的背景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霍金《时间简史》
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 的生物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具有多种多样浮游生活结构。浮游生物一般个体都很小,多数种类必须借助显微镜或解剖镜才能看清楚它们的身体结构。这些生物隶属于不同的门类,因此,浮游生物这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生态学上的意义(郑重等,1984)。
浮游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水生态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重要环节。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光合作用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环节才能被其他动所利用。浮游动物(zooplankton)通过捕食影响或控制初级生产力,同时其种群动态变化又可能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例如,飞马哲水蚤(Calanus finmarchicus)是北大西洋浮游动物功能群中的关键种,其无节幼体是许多经济鱼类(特别是鳕鱼)幼鱼的重要饵料,后期幼体和成体又是上层鱼类(特别是
鲱科鱼类)的重要饵料。
按照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um。
(2)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um。
(3)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um。
(4)中型浮游生物(mescoplankton):200-2000um。
(5)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20mm。
(6)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根据上述按大小区分的类别,微微型浮游生物几乎全部是细菌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几乎全是微型的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有的将微微型和微型浮游生物中<5um的种类统称为超微型浮游生物(ultraplankton)】;小型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部分较大的原生动物及浮游动物的幼体;中型浮游生物基本是后生浮游生物,而大型和巨型浮游生物则几乎都是大型浮游动物。
由于粒径>200um的浮游生物主要是各类浮游动物,通常将它们单独划分为三个功能群。
(1)小型浮游动物(microzooplankton):<500um的种类。
(2)中型浮游生物(mescoplankton):500-1000um的种类。
(3)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1000um的种类。
应该说明,上述类别的大小范围是比较人为的划分,但是在研究海洋食物链能流时,按大小划分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占时期长短,浮游生物可分为以下三类。
(1)终生浮游生物(holoplankton):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这一类。
(2)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即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一般为幼体阶段)营浮游生活,成体则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沿岸浅水区常见。由于不同底栖动物的繁殖季节和浮游幼体期时间长短不一。因而在水生态表层各个季节都有底栖动物的浮游幼体,它们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3)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这类原非浮游生物,仅有时(如夜晚)短暂地离开底层营浮游生活,如涟虫类、糠虾类、等足类和介形类等底栖动物。
单细胞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自养生物,包括硅藻、甲藻、蓝藻、金藻、绿藻、黄藻等(图,其中6-9为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一部分类别
硅藻(Diatom)分为2纲,一种是舟形的羽纹硅藻纲,一种是圆柱形的中心硅藻纲。在淡水中,大多数硅藻都是羽纹硅藻。在海洋水域,体型的变化要大得多。在海洋中,它们构成浮游植物的主要部分,浮游植物是随水流漂浮的光合生物。这张照片显示了一个大的圆筛藻属的俯视图,这是一种能用肉眼看到的海洋物种。清晰可见的是硅质细胞壁精细的网状结构。用于光合作用的黄褐色叶绿体也很容易看到。
甲藻(Dinoflagellate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通常在夏、秋季硅藻水华衰退之后大量出现。由于甲藻多数能昼夜垂直移动,白天在表层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向有较高营养盐含量的深处移动,因而在贫营养的热带、亚热带层化水域中数量丰富。
水生态系统中有一些细胞裸露和不具鞭毛的微细原核自养生物(photosynthetic prokaryo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称为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或蓝绿菌(Blue-green bacteria)。其中聚球菌(Synechococcus)是很重要的属,其个体很小(0.5-1.5um),数量很丰富,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大洋和沿岸透光层,甚至在南极海区也有发现(宁修仁,1997a)。还有一类原绿球藻(菌)(Prochlorococcus),其个体更小(粒径仅0.6-0.8um),在大洋区和沿岸区均有出现,其数量也很丰富。对这些过去未被发现或忽略的极细微自养生物的生物量、生产力及能流特点的研究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浮游动物一部分类别
原生动物(Protists)是一类最小的、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包括鞭毛类、有孔虫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其中腰鞭毛虫类(dinoflagellates)包含完全异养和部分异养的种类。完全异养的种类主要摄食细菌或微细的硅藻、绿藻及其他鞭毛虫和纤毛虫,多数种类仅几微米至几十微米。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其最常见的大型种类(直径可达1mm以上),常在近岸高度密集甚至形成赤潮。夜光虫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包括鱼卵),也摄食硅藻、绿藻和其他浮游植物。
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
桡足类(Copepoda) ,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浮游甲壳动物(crustacean plankton)的最主要类别。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很多种类以浮游植物(特别是硅藻)为生,肉食性种类摄食各种小型浮游动物,也有杂食性种类。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其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
轮虫(Rotatoria)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有一种美好习惯,叫做阅后点赞!
璞玉篆
【年代未详】佚名
混沌时空间,七彩斑斓遇知音。
蜂鸟花香处,微藻簇拥喜相迎。
使命:There are mysteries to the universe we were never ment to solve.But who we are,and why we are here,are not among them.Those answers we carry inside.
宇宙中有许多谜团,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开的,但我们的身份以及存在的原因,并非无法解答,这些答案就在我们躯体之中。
愿景:Whenever you look to the stars,think of one of them as my soul.Defend this family,algae,as they have you,defend all they can be.
当你抬头仰望星辰,请把其中的一颗星星,当成我的灵魂,请守护这一家人,藻类。如同他们守护你一般,守护他们,守护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