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压抑的悬疑剧:好久没好看到这种级别的惊悚剧了
喜欢恐怖片的人。
降温从不靠雪天,即便酷热难耐。
这部新剧就是会让你从后背凉到心尖的那款——
《极地恶灵》
The Terror
在《行尸走肉》深陷创作泥淖,口碑急转直下之际,
AMC(美国有线电视频道)适时推出这部号称史诗级惊悚大作的新剧,想要在挽回《行尸走肉》尴尬处境,再造一部现象级惊悚剧作。
这次AMC开始尝试网飞的模式,一次性放出全集,只不过作为中国观众,熟肉目前只有三集,三哥刚刚刷完。
无疑,AMC开了个好头。
监制雷德利·斯科特,《普罗米修斯》《异形》《火星救援》,不论是惊悚还是科幻,雷老爷子玩的都是硬核。
IMDb高达8.9分,烂番茄不仅拿下90%的新鲜度,观众可看度——100%
本剧主打极寒惊悚,融入了冒险,自然,恐怖,科幻,甚至——血浆。
改编自作家丹·西蒙斯2007年同名小说。
曾获选为亚马逊2007年度最佳科幻奇幻小说,并获得了2008国际恐怖文学协会最佳小说奖。
《华盛顿邮报》(是的就是电影<华盛顿邮报>中的期刊)曾给出过这样的评价——
虽然厚度惊人,但「极地恶灵」读起来令人欲罢不能。
读过它之后,我们会把平常吃的每一餐饭,都当成是"温暖之神"赏赐给我们的富贵礼物。
写出这部小说的作者丹·西蒙斯是一位罕见的全能型作者,创作领域跨越奇幻、科幻、恐怖、悬念、甚至历史小说。
黑色犯罪小说以及主流文学小说的作家之一,书籍在29个国家得以出版。
他的代表作品「海伯利安四部曲」曾获得雨果奖、轨迹奖等多个奖项。
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说,与「银河帝国」系列并称为科幻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巅峰。
斯蒂芬·金老怎么评价他——
我对他(丹·西蒙斯)充满敬畏。
这个人畜无害的邻家大爷就是丹·西蒙斯本人了
而这部《极地恶灵》,是他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富兰克林西北航道探索。
1845年,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带领探险队129人,驾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艘蒸汽动力战舰,皇家恐怖号和幽灵号,探索传说中的西北航道。
所谓西北航道,是从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全长约1450公里,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打通这条航道对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经济和军事价值无法估量。
可价值越大,危险越大。
在航海历史中,没有任何其他航线比西北航道更为艰难,更何况在没有碎冰船和GPS的19世纪。
夏天,漫长冬季结的冰或是几百年累积下的冰山都会融化,遍布洋面。
这些冰块是阻挡他们前进的最大威胁。
历史上,富兰克林带着可食用3年的食物,于五月出发,七月下旬在巴芬湾北部露脸之后,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人和船,就像碰到了百慕大,神秘失踪。
后来,英国在十四年中先后派出了三十多个探险队前往北极找寻富兰克林等人的下落,均无功而返。
直到1854 年,探险家约翰·雷在加拿大北极海岸的因纽特人部落处获知了线索。
富兰克林的船员们在饥寒交迫中开始吃人,最后全军覆没。
直到2014年和2016年,加拿大在维多利亚海峡南部的深海海底分别发现恐怖号和幽灵号的残骸,但具体发生了什么,仍未可知。
这样的故事背景下,西蒙斯老爷子充分发挥了题目四个字,几乎完美地将这个未解之谜呈现在了大荧幕上。
如果对后边的剧情走向判断没有错误,那么《极地恶灵》应该是完美地将两种恐怖结合了起来——幽闭恐怖和开放恐怖。
一夜之间海水冻结,两艘高科技舰艇被困冰面,动弹不得。
走还是留,这是幽闭恐怖的问题。
困在船上坐等食物耗尽,终究是死,而逃出船的水手,面对极地酷寒和北极冰原,还有未可知的超自然生物……
这又属于开放恐怖。
如同引子一样,时刻将这些惊悚元素串联起来的——一个寒字。
这估计也是刷剧的时候时光喷嚏连天的原因。
单单是片头,就足以奠定全剧的基调,
冻在冰面上的船只,如同鬼怪般无形的极光,深处灰暗的人影,冷到极致的色调。
外加谜一般的真实历史事件。
这样的寒气,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未知的凛冽世界,
于观众而言,对那个白色的极地世界的印象,仅仅限于一头北极熊。
《极地恶灵》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它把我们认知中有限的“寒”,放在了历史事件中无限的“寒”里——
在编剧眼里,所谓北极,是一个未知世界,就像外星球一样。
他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用自己的惊悚元素和架构方法,把故事和人物设计进去。
而这个设计方法,《极地恶灵》就很讲究。
它不像大多数惊悚片那样,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也不像《行尸走肉》那般,单纯用血浆和肉眼可见的恐怖去投喂观众。
《极地恶灵》好就好在,它能把无端发生的怪异放在对惊悚氛围的细致诠释上去。
剧集开始,导演借用爱斯基摩人的口,告诉你这个地方不对劲。
以两条腿和四条腿的活物为食,那东西全身都是肌肉和符咒。
你朋友握着我的手,他说,告诫来寻找我们的人不要停留,舰艇消失不见了。
无路可过没有航道,告诉他们,我们消失了。
一串不知所云的话,看似不着边际,实则是为了给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一个可信的解释,留给观众多一些未知。
果然,两艘船行驶在冰面上,船员有说有笑,又吃又闹,
诡异的事开始发生,一个年轻人开始大口吐血,没多久就挂了
随队医生解剖了杨的尸体,没发现任何生病的痕迹,
奇怪的是,他临死前却看到了幻象——一个戴着怪异面具的爱斯基摩人,眼神直勾勾望着他,警示他。
这边后事还没办完,甲板上又出事了,船员看到了三个太阳的幻日现象。
紧接着,船只突发故障,碰到冰块,一个船员掉进海里——
正当两个船员拿着绳子给他扔下去的时候,冰面却慢慢恢复了平静。
故障发现,发动机螺旋桨被冰块卡住了。
一名潜水员被派下水清理冰块,这次——他没死。
可他似乎发现了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两个眼睛瞪得老大,上船后久久无法恢复——
三件事,一件接一件发生,而且是在爱斯基摩人的提醒之后,
这不免让观众觉得,总有什么灵异的事情缠绕着这两艘船。
剧名很棒——极地恶灵。
模糊,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却刚好提供给主创诠释自己恐怖手法的入口。
这种恐怖,不靠具象化的怪物,但就是瘆人。
每个船员的离奇死亡,都用特写的镜头与平行剪辑的手法细致展示,配合剪辑过程中放大的环境音,以及水下被冰块环绕潜水员粗重的呼吸。
让你后背发凉。
这样的观影体验,放到夏天,绝对去暑败火。
这个节骨眼儿,《极地恶灵》开始用微弱的小细节,引导观众自己去探寻惊悚。
由于船员被不知道是什么的怪物杀死,船长命令水手做了诱饵,等待捕杀。
期间,船长约翰去探望士兵,提议照相。
摄影师站在老式照相机里,掐着钟表等待照相的时间,这时又出现了只有钟表音与粗重的呼吸声——
此时,每个人脸上都有一丝不耐烦一闪而过——
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但这个视角只有观众可以注意到,山顶上有一丝雪滑落(注意右上角)。
所有人都没在意,而且照完相之后,镜头还刻意将视角引向了帐篷外的诱饵,即便观众都看到积雪飘落,恨不得向剧中人物呼喊:小心头顶啊!!!
这次真出事了,一个水手当场就被咬走,从头顶。
明知你知道要出事,还偏偏要出事的套路,营造完惊悚氛围格外好用。
压抑了三集的观众,终于可以在这一幕迎来属于自己的宣泄——可是受虐不浅。
我们以为该喘口气了——没有具体的怪物,只有第一人称的声音和嘶吼,仿佛已经看懂了导演的套路。
这时候,《极地恶灵》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开始玩儿起了血浆。
(提示:前方高能!!!)
先是被从空中咬走的水手,直接成了两半——
然后,是一条被咬掉的血腿——
“温水煮青蛙”的画风over,血浆模式开启。
那种恶灵缠身,淹没和沉浸的窒息感,在第三集中得到了宣泄,就像一个困扰了你很久的东西,你终于知道了它会带来的结果。
爽,又不爽。
宣泄之后冷静下来,我们也许会怀疑,下面是什么姿势?
那种透心凉的感觉是不是以后不会再有了?
《极地恶灵》会不会变成一个简单的冰原荒漠求生游戏?
大可不必担心。
这部剧最吓人的,很可能不是最开始的怪事,也不是后来的惊悚,更不是第三集的血浆。
就前三集对惊悚诠释的视觉化细腻风格,《极地恶灵》已经足以秒杀大部分恐怖片。
有时候,惊悚片里,
有没有恶灵鬼怪,真的不重要。
你忘了史实里还有三个关键字:人吃人。
不到最极端的环境,你永远不知道人类本身会有多可怕。
而这种可怕,
很可能是之前你感受到的惊悚都无法比拟的。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